評論 > 動態 > 正文

未普:「去中國化」或成新趨勢?——兼談國際秩序向中國傾斜

作者:

未普:「去中國化」或成新趨勢?——兼談國際秩序向中國傾斜

(上)

2020-04-08

源發於中國武漢的中共病毒,從中國溢出,在全球190個國家橫衝直撞,造成了數萬人的生命損失。就在大多數歐洲人和美國人居家避疫,大街小巷空空蕩蕩之際,一些國際著名的思想家、學者、報人紛紛舉辦討論會或著文,檢討和展望疫情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國際秩序何去何從,成為他們不約而同關注的焦點。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於3月20日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位思想家,談論他們對疫情後全球秩序的預測。思想家們對世界秩序的變化各陳己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國際政治和經濟權力將因這場疫情而發生永久性的轉變。《外交事務》(The Foreign Affairs)3月20日刊出庫爾特•坎貝爾(Kurt M. Campbell)和 Rush Doshi(羅什•杜希),也談新冠疫情對重塑世界秩序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亦召集全球頂尖專家探討新冠疫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4月3日《華爾街日報》刊登評論,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及對問題的解讀,有助於釐清眼前的混沌,透過不確定性的迷霧展望未來。這些問題包括,疫情過後國際權力結構會不會重新洗牌?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全球化會不會被疫情徹底壓垮?國際秩序的變化對誰有利?誰將成為國際新秩序的領袖?等等。我將在此討論幾個問題。

第一,國際權力結構重新洗牌,誰是贏家?這場疫病大流行當量十足,相當於一場世界級的地震,戰後70餘年的基本行之有效的國際體系和力量平衡將會重新洗牌。幾位學者擔心,這種權力結構的變化,將對美國不利。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認為,這次中共病毒的疫情表明,美國未能調整戰略以適應這個新世界。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沃爾特(Stephen Walt)就認為,新冠疫情將加速權力和影響力由西方向東方的轉移。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John Allen)說,新冠疫情的歷史將由勝利者書寫。坎貝爾和杜希刊文「新冠疫情或將重塑世界秩」指出,隨著新冠疫情演變成一場全球性事件,在美國失敗的同時,中國正在引領世界。

在這個重新洗牌的權力結構中,誰是世界領袖?川普還是習近平?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科里·舍克(Kori Schake)認為,由於美國政府的狹隘自私與無能為力,美國將不再被視為國際領導者。台灣報人陳國祥認為,疫情塑造的國際新秩序向中國傾斜。這些學者和報人都不看好美國,而看好中國。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世紀結束,中國世紀來臨?換言之,若世界領袖缺位,習近平能補這個缺嗎?依我之見,未必!

現在的國際社會群龍無首,世界領袖缺位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川普意識到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性,重新拾起世界領袖的責任與義務。他如果堅持現代門羅主義,過分強調美國優先,對傳統盟友動輒申斥排斥,那麼,美國的世界領袖桂冠,將不覆存在。但是川普甘願讓中國當老大,美國退居第二嗎?川普肯定不樂意!當下的世界各國是否會成為國際無政府狀態?前幾天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罕見出來講話,要求英國人在大災難中保持自律、自愛、樂觀,她的話無疑給惶恐不安的國際社會注射了一劑鎮靜劑。這是國際領袖的風範。

那麼中國的習近平是否有世界領袖的范兒呢?習近平有幾大軟肋:1)現在在世界範圍內到處流傳的病毒就是習近平政府向世界隱瞞疫情的結果:2)現在中國用口罩外交到處與外國拉關係,用性命攸關的抗疫物資交換中國的5G網絡訂單。根據美國國會眾議員格林(Mark Green)披露,法國最近向中國訂購10億口罩時,被中方要求法國的5G網絡要批訂單給華為公司。中國欲藉由新冠疫情帶給全世界的危機,來擴張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令人不齒。

(下)

2020-04-15

上節談到,新冠疫情使國際權力結構重新洗牌,習近平想當世界領袖,卻沒有那個范兒。本節談全球化問題。

自從民粹主義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選舉大獲全勝之後,全球化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及和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的關稅戰,進一步衝擊了全球化。而這一次源於中國的新冠疫情會不會是壓垮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此,思想家們見仁見智。有的說,疫情過後,全球化可能會徹底終結。也有的說,全球化將從以美國為中心轉向以中國為中心。法國一位研究者甚至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是唯一能拯救全球化的國家」。中國官媒很欣賞這篇文章,4月1日把它登在《參考消息》上,作者是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巴泰勒米·庫爾蒙(Barthélémy Courmont)。作者認為,世界經濟秩序受疫情嚴重影響,全球化已經陷入嚴重停滯,現在有能力改變這種局面的只有中國。全球化需要依靠中國來恢復秩序,中國也需要全球化,云云。

但是,依我之見,「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如果全球化真的以中國為中心了,或者是中國真的拯救了全球化,那麽,國際秩序向中國傾斜,必是應有之義。新冠疫情正在把「去中國化」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變成一種趨勢。 中共當局對這種趨勢心知肚明。所以當上海復旦、同濟、華東師範、上海外語學院等體制內學者和官員最近在一個網絡沙龍,討論疫情引發國內外公共衛生危機時,多位學者提醒,疫情造成全球性災難,可能催生「去中國化」危機,這些言論很快被當局刪除(見《世界日報》,4/14/2020)。

有跡象顯示,「去中國化」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這些跡象包括幾個方面:首先,世界各國對中共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滿,在這次波及全球的大流行疫情中,急劇增加。中共在疫情初期隱瞞真相,懲罰吹哨人,管制抗疫產品出口,而後企圖改寫疫情歷史,嫁禍於美國和歐洲國家,後期雖向各國出口抗疫物資,但出口物資中充斥偽劣產品,遭到多國的拒絕和譴責。對於疫情在歐美各國的大規模擴散和死亡,中國官媒和民眾以一種近乎幸災樂禍的態度報導和評論,並藉機渲染其專制模式的優越性。中共當局的這些所作所為,激怒了世界,除了西方國家,就連伊朗和巴西這樣的國家,也對中國政府不滿。

第二,疫情爆發後,基於中國的民族主義和供應鏈涉及的國家安全和健康等問題,美國等國加快了與中國脫鉤的步伐,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開始著手與中國在某些領域實施脫鉤或部分脫鉤。最新動態就是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幾天前提的動議,由美國政府出錢,鼓勵美國企業從中國撤離,而美企回流包括遷廠、設備搬遷等費用,由政府100%負擔。這種脫鉤或部分脫鉤的舉措,不僅發生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也發生在其他已開發國家和中國之間。日本政府近日宣布,要撥款22億美元協助日本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或轉移到其他國家。避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裡而造成高風險,已成為全球產業界從這次疫情爆發中得到的共識。

第三,中國目前正遭遇產業鏈斷裂的困境。這包括海外需求驟減、出口訂單流失、失業大幅增加,如果再加上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這個因全球化而崛起的最大贏家,就有可能因為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中壓垮中國發財致富、繼續崛起的通道,而成為全球化的最大輸家。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向主張貿易自由的西方國家疫情過後如果各自為政,閉關鎖國,第一個受影響的就是靠外貿盈利的中國。中國方面已經傳出不少供應鏈疫後剛復工旋即關門的消息。

總之,如果說「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是一個偽命題,那麽國際秩序向中國傾斜也不成立。「去中國化」能走多遠,倒是值得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16/143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