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回國看爺爺 華裔青年避疫 經歷環球疫症大逃亡

一個長居加國的婁姓華裔青年,年初到中國看望他垂危的爺爺,這是他兩個月假期的第一站。萬料不到,這次旅程把他帶進一個曲折多變且不可預測的未來。

兩個月前,他及時趕到中國探望因病住院的爺爺,因應疫情當地的醫生緊張地叫他離開,不要再回來;不久之後,中國開始封關。他前往北京機場,準備飛往香港探望朋友,到了機場才發現自己的航班被取消。但他很幸運:可以到達下一個目的地新加坡。萬想不到他一著陸,新加坡也已進入封鎖狀態。好在他早已訂好飛往德國的航班可讓他繼續旅程,他比新冠狀病毒還要早到達德國。

在德國小鎮躲了個多月

據《星報》報導,婁伊桑(Ethan Lou,譯音)在德國拜羅伊特(Bayreuth)的電話採訪時回憶說:"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是這樣。當我到達那裡時,一切都很正常。"

他已經在朋友的德國寓所躲了一個多月,他的朋友不在那兒,因他的朋友被困在芬蘭,無法返回。

看來正常的現象瞬間改變。面對這種超現實的體驗,婁伊桑說:"就像某種變態的『土撥鼠日』(編者按:土撥鼠在這日出來看陽光,看不到的話表示冬日未過,又會躲回洞中。伸引為同樣的事情重覆發生)。"

這聽起來像是小說里的情節,但對於這位當過記者、前比特幣企業家和現在的作家來說,經歷出人意料地成為他的第二部紀實小說的開頁篇章。

婁伊桑最初計劃這次約兩個月的旅行,是作為他完成第一本書《Once a Bitcoin Miner》之後的休息時間,該書由ECW出版社出版,並在秋季開展巡迴宣傳。他是比特幣的早期投資者,曾在《星報》和路透社做過記者,後來他離開新聞職業生涯,創辦了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然後寫了一本關於這段經歷的書。

可是他非但沒有放鬆下來,反而比大流行先走一步,最終被困在德國拜羅伊特的一個小鎮,那裡以華格納歌劇院聞名於世。

婁伊桑的旅行反映了他的個人歷史,現年29歲的他出生於中國,1歲到6歲在德國度過,隨後在新加坡上學,在那裡服過義務兵役,現在他稱加拿大為家。

未能去香港 幾乎滯留在大連

他為加國《Maclean’s》雜誌寫了中國之行的文章。當他離開多倫多時,武漢還沒有被封鎖。"那是一個真正的戲劇性升級,也許當時我還在空中。"

他說,他是在1月23日降落北京。

婁伊桑好不容易在醫院探望了祖父幾次,醫生就叫他儘快離開不要再回來。他去香港的計劃落空了,後突然被困在北京,後來發現這才是好運氣。

本來他需要由北京去大連再轉機去香港,但因為大雪而航班延誤,而加拿大航空公司也取消了由大連到香港的航班。他認為如果不是班機延誤的話,他會滯留在大連, 一個偏遠而不熟悉的城市。

3月7日,婁伊桑飛到了新加坡,然後又被迫提早去到德國,當時第一個被病毒肆虐的歐洲國家義大利,還沒有出現大問題。"那時沒有封鎖,人們過著正常的生活。"

在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和他的經紀人談論另一個項目。但《Maclean’s》的文章變成了一個寫書的提議,現在他已經和Signal出版社簽署了書約。

大流行病里沒有自由主義

Signal的出版人Doug Pepper指婁伊桑的個人故事很獨特,捕捉到中國和歐洲的恐懼、慌張和疑惑。他認為這種感覺是永恆的,是大家都在糾結的事情。

在滯留德國期間,婁伊桑開始寫他的第二本書《Field Notes from a Pandemic: A Journey Through a World Suspended》,並將於今年秋天出版,將是一部遊記,一部流行病指南,探討危機的社會影響。

婁伊桑說:"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是在二戰的廢墟中形成的,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小我的自由世界秩序、國際機構和西方民主國家,都是在一次災難性的事件中出現的。而我認為冠狀病毒大流行也是其中之一。"

他認為從世衛事件上可見,中國正填補了在美國退縮後,世界舞台上留下的空白。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並可能隨著這場危機而升級。

婁伊桑終於訂好了5月4日返回多倫多的機票。一旦回來,他將直接自我隔離兩星期。

作為一個前比特幣投資者,他在這次大流行中看到了一點啟示:"都說加密幣投資者比較傾向自由主義,但在這場疫症中,代幣社區發生了變化,人們變得願意為了集體利益而做出個人犧牲,人們都說戰場沒有無神論者,我覺得大流行病里沒有自由主義者。"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星島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30/144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