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教授舉報中國學術新星剽竊 真相究竟如何?

美籍華裔學者付向東(左)與被他舉報剽竊的中國學者楊輝(右)(知識分子)

近日,美國華人生物學家指控一位中科院研究員剽竊其科研成果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由於中方團隊搶在美方前發表了相關論文,這起事件引發了業界對學術交流和學術倫理的思考。

這份網傳的舉報信,本月初開始在中國社媒上廣傳。舉報人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教授付向東,他是國際知名華人生物學家,也是武漢大學講座教授。他的舉報對象是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下稱「中科院神經所」)的85後研究員楊輝。楊輝是國內基因編輯領域的知名青年學者。

這份寫給中科院、中國科技部等機構和部門領導的舉報信,並沒有註明舉報時間。知識分子網報導,儘管付向東本人並沒有對此作出回應,但他的學生證實這封舉報信正是他寫的。

研究涉及帕金森病治療

舉報信中說,近十年間,付向東的團隊(下稱「付團隊」)在帕金森症候群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成功實現一次性注射抗PTB因子重建黑質紋狀體迴路、完全消除帕金森症候群症狀。(編者註:基礎研究表明,PTB因子似乎阻止了這種誘導過程的發生。因此,如果能敲降這個因子,就能促進這種轉分化的發生。)

曾在醫學研究領域工作的時政評論人士橫河指出,這項科研成果顯然意義重大:「這項研究不需要外力來改變特定對象,而是從多巴胺的產生途徑來調節,也就是無需用藥,因為藥物進入神經系統比較困難。如果能夠成功的話,這會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付向東表示,2018年6月,受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邀請,他在這家位於上海的研究機構作了一場報告,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的科學思路、實驗設計和結果。隨後,楊輝還向他諮詢了更多實驗細節。

他指出,出乎他意料的是,楊輝的團隊(下稱「楊團隊」)此後立即著手使用另一種實驗技術敲降PTB因子,得出了相似實驗結果,並於今年4月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直到上月底,付團隊才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付向東指出,楊團隊的論文剽竊了他在神經所作的報告內容。

本台記者近日聯繫到付向東,但他拒絕了採訪請求,表示他希望通過「正常渠道」解決這個問題。

審稿人:事件折射科學界一大問題

楊團隊在《細胞》雜誌發表論文前,曾在去年把論文提交到了《自然》雜誌,而美國史丹福大學基礎醫學教授亞倫·吉特勒(Aaron D. Gitler)恰巧同時是楊團隊和付團隊論文的《自然》雜誌審稿人。吉特勒近日接受本台採訪時說,楊團隊的數據和實驗設計看上去比較匆忙,並不完整,於是他們的論文被拒了。

吉特勒說,這起事件還存在很多未知數,所以他無法就舉報信的內容下結論。但他表示,這場爭議折射出了科研體制的一大缺陷:「業內應更謹慎地審視評估科學家的方式以及作出資助決定的過程,因為當前的科研體制從某種程度上滋生了這種隱匿行為,而這在我看來並不利於科學的長遠發展。」

舉報信引發網絡熱議後,楊團隊於7月3日作出書面回應說,付向東在神經所作報告時提到的實驗方法,與其團隊在《自然》雜誌論文中發表的方法並不一樣,楊團隊只不過是用新技術試著達到類似目的而已。至於付向東指出,他在如此短時間內獲得了實驗數據涉嫌造假,楊輝表示這純屬污衊,不是一個「正派」科學家應做的事情。

不過,楊輝上周四發表了第二篇聲明,一改此前的強硬態度。他表示,付向東在神經所分享的數據對楊團隊的確起到了「促進作用」。他們已經致函《細胞》雜誌編輯,希望後者儘快發表一段補遺,表達他們對付向東的感謝和歉意。楊輝還說,他們在付向東作完報告後採用了另一種方式進行相關實驗,卻沒有與付向東及時交流工作進展,他們對此深表歉意。不過,楊輝並沒有承認他的團隊剽竊了付團隊的科研成果。

本台記者近日致函楊輝,但他並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雙方論文的《自然》雜誌審稿人吉特勒認為,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科研人員應該提升他們對借鑑他人學術成果的認識:「承認他人的想法或啟示給予了你靈感總是沒錯的。我認為,如果楊團隊在論文中加上類似於『付團隊率先萌生了敲降PTB因子的想法』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整件事可能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楊輝任職的中科院神經所日前發布聲明說,他們已就此事展開調查,並將對外公布調查結果。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14/147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