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學風很糟糕,我呼籲一下,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中國科技的發展至少退後20年,如果這些基礎教育不重視,問題越積越多,以後會更難。」丘成桐認為,導致教育重量不重質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門喜歡用「文革」「畝產萬斤」的形式作為工作成績向上匯報,卻完全不考慮教育的真正使命。

為了說明整個問題的嚴重,丘成桐專門講述了兩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

「在數學界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猜想,100多年沒有一個數學家不想解開它,非常重要。一個朋友在我的建議下做了很重要的第一步。1995年,我感覺時機成熟,可以再沿著已有的方向,做出有史以來第一流的成果,於是拿到中國辦了一個討論班。這個討論班是開放式的,吸引了很多青年學者。但是後來有些參加的教授自己不想做了,因為他們考慮假如做這個事情,寫文章時間就少了,而每一年寫論文,創造多少文章才是他們關心的,做這種費力的事情他們覺得划不來。儘管當時有很多年輕的博士後很想念這個東西,這些教授還是不准學生繼續做這個研究,怕論文數量不夠。最後甚至硬性干預。自己沒有學問也沒有衝勁,還不允許年輕人做。最後這個本來很有希望的征服猜想的計劃不了了之。」

於是,丘成桐又找到廣東中山大學數學院朱院長繼續做這個研究。朱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結果又惹惱了當時反對做這個事情的一些人,對朱很不滿意。2002年在陳省身先生和我倡議召開的世界數學大會上,大會給中國數學機構一些45分鐘的演講名額,結果他們自己定的名單全部是北京的,還有一個是上海的。其實就像奧林匹克100米比賽,朱的成績當時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不容許其他地方有好處。」

還有一件事更讓丘成桐耿耿於懷。

「我的一個學生,現在做了院士,剛畢業的時候不錯,以後一塌糊塗,錯了不願意改,出錯的文章現在還掛在網上,表示他的成績。

「這個人現在既是國內引進人才,又是院士,基金會什麼都管,平時許多人都怕他,他的固定職位在國外,卻作為引進人才,一年至少給他100萬薪水,還不包括經費。但是他在好幾個地方任教,有的年輕人學問比他好,但是薪水不到他的1/20,在海外名校,比如哈佛如果在9個月的授課時間裡教授兼職是違法的,必須全職,但是這個人卻兼了很多職。這個人做學生時還是不錯,現在學問只是二流,他在國外拿的獎都是在我的幫助和指導下取得的,國內高校引進人才,給他大筆資金,可他全世界走,來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行蹤不定。

「而且嚴重的是,把我十幾年前的文章,基本上改頭換面,又據為己有,這種學風無疑誤導很多學生,因為看到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做院士。我批評他,這個人還說我荒唐可笑。真是不道德。」

丘成桐介紹,當年他花了很多功夫培養這個學生,「連我的兒子也沒有下這麼大功夫。太太都說我過分。」畢業那幾年,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訴丘成桐,這個學生抄襲他的論文,出於保護年輕學生的目的,丘成桐並沒有深究。結果愈演愈烈。

丘先生說,這個人不光彩的記錄還有很多,比如有年輕學者的文章,他看到不錯,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真正作者的前面,如果不從,在國內就恐嚇說,以後不給你研究經費,在國外則恐嚇說寫很差的介紹信,讓作者找不到工作,導致很多搞學問的人很怕他。

「聽說國內很多人怕他。學風壞到了這個地步,作為這個人的老師,我再不講話,其他學者就不敢做事了。我有義務來澄清。」

還是這個人,在國際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出了錯,當時恰好有國內兩個訪問學者到丘成桐那裡去,丘先生讓他們解決這個錯誤,兩個禮拜時間,進展很好,但是當丘先生說這是那個人的文章出現的問題時,「兩個訪問學者嚇了一跳,再也不敢做了,害怕那個人打擊他。你看,現在的學風有多糟糕!」

我們應該學習陳省身先生的學風

學風方面,身為數學大師陳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對恩師的學風讚不絕口,認為那才是做學問者應該遵循的方向。

「陳先生做學問也出過錯,海外幾個學者提出來錯誤,也沒有辦法,錯了就承認。」

丘成桐介紹說,上世紀30年代,陳省身等人大學畢業到海外求學,學成後毅然全部回國,沒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來了世界最先進的學問,當時國內許多大學互相交流,學風好得不得了。

儘管當時條件很艱苦,陳省身的數學講義都是手寫和油印,就在那種條件下,陳省身幾乎看完了大部頭的數學巨著。最終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包括華羅庚先生等人,共同訓練出中國第一批數學高等人才。

就是在這些數學開拓者的努力下,當時在1946、1947年期間,中國第一批數學家出來了,即便是現在看也是世界第一流的。中共國成立以後,在華羅庚先生回國以後,陸啟鏗、谷超豪、王元、楊樂、張廣厚、陳景潤、潘承洞,這些人才相繼脫穎而出。丘成桐認為,在「文革」以前,基本上中國數學已經接近世界一流。但是後來大躍進、反右,直至「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把這些全部破壞了。

丘先生對恩師至今念念不忘。尤其是前輩大師那種學貫中西的氣質,現今已經很難看到。而丘成桐本人就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身邊常常帶一本《史記》,早年寫就的一篇古文曾被人們至今記得。其中,「無奈華夏雖眾長城未修,天地雖寬,瑕疵難容,終究德不如歐美,力不逮乎日蘇。根之腐亦,枝葉不榮,葉之枯亦,根基何養?」更是振聾發聵。

丘成桐認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有理由在學術上作出更大的成績。

畢生希望做成兩件事

英國數學家約翰·拉慈稱丘成桐是「華人數學界的領袖」。在陳省身等一代大師離世之後,重任已經落在丘成桐這代人的身上。

「領袖的工作就是確定方向。我生平立志只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作出一等的數學研究,千古留名;第二,為中國數學教育服務,幫助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丘成桐先生說。

「迫切的問題,是提高質量。學風要徹底改掉。」他認為,目前和國際優秀大學比較,國內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需要迎頭趕上。丘成桐饒有意味地說,「首先,中國學生素質完全可以比得上哈佛的學生。假如有好的導師和好的風氣,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是他著重強調了「假如」兩個字。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數學職業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6/149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