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一記耳光響徹全國:領導要他把飲料換成酒 他拒絕了...

—銀行員工拒絕喝酒遭掌摑,中國酒桌文化引發反思

周四,在北京的一次單位聚餐上,他在廈門國際銀行的領導要求他把飲料換成酒。他說,在他拒絕後,另一位高管扇了他耳光。

北京的一家餐館。在全世界範圍內,酒水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促成商業交易的催化劑,也是建立職業關係的重要潤滑劑 

那個新來的不會喝酒。

周四,在北京的一次單位聚餐上,他在廈門國際銀行的領導要求他把飲料換成酒。他說,在他拒絕後,另一位高管扇了他耳光。

這巴掌響徹全國,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職場酒桌文化的廣泛反思,這種文化鼓勵酗酒,令不喝酒的人遭到疏遠。

這名員工在中國的通訊應用微信上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但當該行周一向這名員工道歉時,這件事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開。銀行只透露這名員工姓楊。

關於楊先生的敘述以及銀行的回應截圖在網上瘋傳,在中國的微博客平台微博上引發了成千上萬的評論。

「如果一種『文化』或『禮儀』是以犧牲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的,還能稱之為『文化』嗎?」事件公開後,山東的醫生許超在一篇被大量轉發的博文中寫道。

該行在一份證實楊先生所述情況的聲明中表示,那兩位領導在內部聚餐時喝醉了,存在言語和行為失當舉動,對楊先生造成了影響和傷害。

該行表示,其北京分行扣罰了這兩位領導的部分薪酬,並對其酒後失態行為進行了警告。楊先生的直接上司(僅透露姓董)被扣除兩個季度的績效工資,該行還表示,支行負責人也被扣了一個季度的績效工資。

在全球範圍內,酒水長期以來都被視為員工建立聯繫的一種方式,是促成商業交易的催化劑,也是建立職業關係的重要潤滑劑。在韓國,年輕一代的職場人反對深夜在酒吧里討論工作,政府也發起了一場反對加班文化的運動。

根據《柳葉刀》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酒水消費增長了70%。研究發現,中國居民平均要喝7升酒,而美國人喝10升。但該研究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酒水消費將超過美國。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2012年上台後在軍隊禁酒。2013年,他還出台了一項國家指導意見,禁止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在活動中喝天價酒。

儘管這些禁令導致了酒類銷售的下降,但一些官員還是私下裡一起飲酒。根據官媒報導,2017年9月,雲南省有20名官員因在一次公務接待中酗酒而受到處分。2017年4月,廣西一名縣政府官員上任第一天與同事慶祝,因酒精中毒死亡。和他一起喝酒的七名官員被撤職。

記者試圖聯繫楊先生,但沒有成功。不過他寫道,在首都的豪華酒店舉行的這場晚宴顛覆了他對金融行業的幻想。

他在周五發的群聊消息中表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喝酒將成為一個問題。他在宴會之前提醒了領導,他因為個人原因不能喝酒。但領導還是要他把飲料換成酒。

楊先生寫道,他道歉了,但沒有讓步。

他說,隨後另一位領導走到他面前,滿口髒話,說他拒絕了領導的敬酒,還扇了他巴掌。他說,當他離開宴會廳時,他的新同事們爆發出了一陣嘲弄。

一些中國網民讚揚了他的堅定立場,並警告人們提防屈服於壓力的危險。但被迫飲酒和被扇巴掌的壓力,讓他產生了困惑。

晚宴後的第二天早上,在有114人的新員工群聊中,楊先生問招聘人員喝酒是不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不喝酒是否不符合公司要求?」他問道。「我遭遇的經歷,是否超越了我的職業範圍應該承受的壓力?」

與該銀行員工沒有關係的北京律師楊文戰周一在一篇博客中寫道:「在酒桌兒上你說不會喝酒可能會惹得人不太愉快,但是如果你讓一步說可以少喝一點兒,就等於放開了防線,後面再說不能喝了更得罪人。」

但這位不喝酒的律師說,他從未被強迫違背自己的意願飲酒。他指出,許多社交群體是根據飲酒習慣形成的,飯局可以分為兩桌:一桌為愛喝酒的人準備,另一桌為那些飲酒適度或完全不喝的人準備。

「喝酒應酬這類事兒做得好是輔助,」他寫道。「沒這個能力也照樣能做好律師的工作。」

專家說,在中國,飯局對年輕職場女性來說是一種特別令人生畏的環境,她們通常得坐在年長的高層旁邊,要一邊被灌酒,一邊對他們講的笑話發笑。

去年11月,小說家顏歌在《紐約時報》一篇觀點文章中寫道,不管怎樣,飯局的最終目的是把人灌醉。「飯局出問題時,情況可能會很糟糕:有人可能會打起來;女性可能會被作為消遣遭到侮辱。」

「但如果飯局搞得好,各種錯誤都會被原諒;吃飯的人一起滿頭大汗,一起狼吞虎咽,一起痛飲,一起高歌,然後,而且只是然後,生意才能做成。」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8/14945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