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凡爾賽」是什麼梗?你如何看待朋友圈那些「凡爾賽花式炫富」?

英文中有一個合成詞叫做Humblebrag,它有兩部分:humble(謙虛)和brag(吹噓)。「虛偽的謙虛」,或者說「假裝謙虛」,這就是「凡爾賽」的本質。

「我最近真的太苦惱了,有三所大學同時給我發了offer,我該選擇哪個?」

「昨天XX突然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年會,據說來了很多大咖。但我的LV和GUCCI都跟禮服有點不搭,又得買新包了,你知道去哪個商場比較好麼?」

從表面上看,這些說話的人好像是陷入了某個巨大的困境中,正在向你尋求幫助。但你是否又會有一種感覺,比起尋求意見,他們更像是在炫耀自己?你的感覺沒有錯,他們其實是在假裝謙虛,目的是藉此來展現自我的優勢,也就是最近所說的「凡爾賽」。

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Sezer以及哈佛大學的Gino和Norton把它稱作為一種自我呈現策略(self-presentation strategy)

人們會在哪些方面「凡爾賽」?

Sezer等人調查了人們在社交網站上發布的內容,發現大家主要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假裝謙虛:

1.財富:「我真的無法決定是買法拉利還是蘭博基尼?」

2.外貌:「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不化妝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多人想我搭訕?」

3.能力:「別人要做一天的工作我不到半天就做完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呢,好無聊啊!」

除了在社交網站進行了調查,研究者還進行了一項日記研究。在一周中,研究者每天下午會向參與者發送一份線上問卷,請他們記錄在這一天裡觀察到的類似「假裝謙虛」的行為。接著,研究者編碼了這些開放式問題,他們發現,92%的參與者都報告了「假裝謙虛」的行為。隨著社交網站的普及,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這種策略,把它當作一種有效的自我展示方式。但其實,這種表面的謙虛不僅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為什麼要「凡爾賽」?

人們會把謙虛作為一種尋求關注的手段,他們希望炫耀自己,同時又不希望引起別人的反感。假裝謙虛恰恰可以使得他們顯得不那麼有攻擊性,幫助他們贏得鼓勵與讚美而非嫉妒或嘲諷。舉個例子:

小A在一次考試中拿了95分,但他還是說:「我真是不擅長數學,這麼簡單的題都錯了。」

這時,朋友B可能會鼓勵他說:「不是呀,你已經很棒了,這麼難的卷子差一點就滿分了。」

在這種情況下,小A看似在謙虛,實際卻是在用這種策略來贏得別人的關注與讚美。這種虛假的謙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一種以「他人為中心」的策略,想要藉此來展示自己,是一種被偽裝的炫耀。這種偽裝真的那麼有效麼?換言之,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展示自我的優勢麼?

「凡爾賽」真的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麼?

正如《傲慢與偏見》中Mr. Darcy說的那句話,「假裝謙虛是再虛偽不過了的,它們往往是信口開河,有時只是拐彎抹角的自誇。」假裝謙虛實際上是一種低級而又令人厭惡的自我吹捧方式。

為了檢驗假裝謙虛的效果,Sezer等人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一名研究員來到了某大學的一家咖啡館,假裝正在為一項活動徵集學生簽名。在和一半學生交談的過程中,研究員提到他最近很苦惱,因為他同時獲得了兩個很好的暑期實踐機會,他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在和另一半學生交談的過程中,研究員則直接炫耀了自己所獲得的成就。結果發現,第一種情況下,有65%的學生最終同意支持這個活動,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有86%的學生都同意了支持這個活動。假裝謙虛似乎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

Sezer等人又進一步探究了抱怨式的謙虛、自我貶低式的謙虛和直接炫耀這三種自我呈現策略哪種更令人反感,抱怨式的謙虛的例子在上文中已經列出了很多,例如「我最近真的太苦惱了,有三所大學同時給我發了offer,我該選擇哪個?」如果要用自我貶低的方式表達這個意思,則可以說「什麼!我這水平居然都被錄取了,還給了獎學金!」直接炫耀最為了當:「我被我的夢校錄取了,還拿到了獎學金!」

研究者發現抱怨式的謙虛是最令他人厭惡的,並且這兩種方式的謙虛都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真正的謙虛不是表現在言語上,而是從行動上尊重他人,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與之相反,假裝謙虛的人只是動動嘴皮子而已,他們不是在肯定他人,而是在誇耀自己。這種方式容易讓別人覺得你不夠真誠,感覺被你「套路」了,如此一來,他們會降低對你的好感度,也不願意再去回應你的抱怨。

社交網站上充斥著太多類似「凡爾賽」的言語,很多時候,人們會無意識地模仿別人,採取這種策略。我們應該克制住這種想要偽裝炫耀的衝動,畢竟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粉飾過多的事物,不如多一分真誠,少幾分套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213/153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