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陝西第一大佛,一隻手掌5、6米寬!今為世界遺產,知道的人不多

前兩天,小漁分享了去咸陽旬邑縣偶遇神秘石窟洞穴的遊記,受到了許多朋友的關注。其中,有朋友提到旬邑的「隔壁鄰居」彬州,同樣分布著許多石窟。今天,小漁就帶著大家去彬州逛逛吧!

不同於旬邑石窟的小眾神秘,彬州石窟規模更加宏大,有座石窟寺內有尊宏偉壯觀的「陝西第一大佛」,一隻手掌5、6米寬!如今已是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不過知道的遊客似乎並不多。不知道你來過這裡嗎?

PS.關於旬邑石窟的具體內容,可以看我上一篇遊記:陝西關中縣城,50公里的沿河石山上,全是馬蜂窩狀的神秘洞穴

這處石窟寺名叫「大佛寺」,位於彬州市區以西10公里的清涼山腳下。彬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古稱「邠州」「豳州」,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與甘肅平涼相接,自古便是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

大佛寺是古絲綢之路北道西出長安的第一座石窟寺。最初叫「應福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是李世民為紀念彬州淺水原大戰中陣亡的將士而建,距今已有將近1400年的歷史。如今這裡也是陝西境內最大、最精美的石窟群。

從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開始,我國從新疆、河西走廊一直到甘肅東部、陝西關中,直至山西雲岡、河南龍門等地均發現有諸多佛教石窟寺。其中如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都已經是國內知名的旅遊景點,而陝西大佛寺卻似乎一直很「低調」。實際上在2014年,大佛寺便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還是很值得來看看的。

大佛寺是一座石窟寺,倚靠在清涼山陡峭的紅砂岩山崖上,開鑿有大大小小上百個石窟洞穴。第一眼看去,仿佛一幅錯落有致的立體岩畫,頗為壯觀。

根據介紹,整個大佛寺共有136個石窟,其中466處佛龕,1980餘尊大小造像,總面積有2000平方米。當然最吸睛的,還是進入大佛寺山門後迎面看到的一座高台——明鏡台。

明鏡台是一座五層古典閣樓,它的背後便是大佛寺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佛窟。那尊「陝西第一大佛」,便位於這座石窟之內。

遊客參觀大佛窟,是不能走入窟內的,只能站在明鏡台上朝洞窟之內遠眺。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我們走上明鏡台的第二層,無意間朝中間一個門洞一瞧,只見一個巨大的佛頭突然出現眼前,令我們渾身一震。

門洞高約4、5米,門洞之內竟然只能看到一尊佛頭,那麼藏身其中的大佛該有多麼巨大呢?————想必,這就是那尊彬州大佛了。

從門洞內向下張望,宏偉壯觀大佛窟映入眼帘。只見佛窟正中央有一尊大佛、二尊菩薩。主尊便是彬州大佛了,倚崖正坐中央,盤膝端坐在六角蓮花座上,莊嚴雄偉,我們僅僅看著,便生出了肅穆之情。

這尊大佛高20米,肩寬13米,僅僅一隻手掌就有5、6米之寬。或許很多人去參觀過龍門石窟,都曾被巨大的盧舍那大佛所震撼,而彬州這尊大佛比其還要高將近3米,足見其高大雄偉。「陝西第一大佛」之譽,也算是名副其實了。

大佛兩側侍立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同樣端莊肅穆。而大佛、菩薩背後19個飛天,400多座造像,以及精美的浮雕雲紋等等,真的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恐怕唯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這座藝術寶庫的魅力了。

除大佛窟外,大佛寺還有千佛洞、羅漢洞、丈八石窟以及歷代修行僧所開鑿的修行窟。在這些洞窟之中,大佛洞開鑿最早,是李世民時期的產物;千佛洞和羅漢洞則大約是在唐高宗時期;至於丈八石窟,關於其修造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此外,還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眾多題刻、碑碣。無論從建築、藝術、雕塑、文化等方面,都極具價值,代表了初盛唐時期石窟建築藝術的巔峰。如果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足以說明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彬州當地有一個傳說:這尊大佛是依照李世民的相貌而建的。後人將這尊大佛和唐代閻立本《步輦圖》中的李世民形象做了對比,發現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奇怪之處在於歷史典籍中對於這尊大佛和大佛寺卻都沒有任何記載。究其原因眾說紛紜,一直也沒有定論。如果有興趣,大家也不妨親自前往一趟究竟。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小漁的行旅日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9/154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