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擁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在民間更是廣為流傳。
麥叔覺得,不但中國人喜愛,就連國外朋友都為之動容。
迄今為止,《西遊記》的版本眾多,但沒有一個能超越86版。
要說這部作品的成功,是楊潔導演和多位老藝術家的齊心協力所呈現的成果。
當年,大家克服了自然影響,克服了道具的不足,歷時好幾年,才成就了無可逾越的經典。
從1982年開始拍攝,到1986年首次播放,一時間全國轟動,獲得了極高的讚賞。
更是創下了89%的收視率,成為了暑假、寒假播放次數最多的電視劇。
片中愛惹是生非,卻英勇無畏的孫悟空,憨厚好色的豬八戒,默默奉獻的沙和尚和堅持佛教,大愛無疆的唐僧。
他們的出現構成了一幅精彩絕倫的畫面。
但在這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西遊記》時長六年的拍攝時間,是現在導演都無法做到的,可見楊潔導演花費了多少心血。
單單唐僧這個角色,就換了三位,一個攝影機,一個化妝師,深知劇組的條件不好,楊潔導演對每個人都很和氣。
但是在接受採訪時。她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看過《西遊記》,它是自己永遠邁不過去的坎兒。
到底是多大的「恨」?為何這樣說呢?
01
話說《西遊記》的主演六小齡童剛進劇組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此時的他在表演上面還比較稚嫩。
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較差。
楊潔看過,很是擔憂,便約法三章。
既然來到劇組,就要抱著吃苦的準備,還有就是一定在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
此外,決不能在拍攝期間談戀愛。
這些條件看似有些苛刻,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六小齡童正是年輕的時候,心性也不成熟,如果自身的瑣碎沒有處理清楚,如何好好工作呢?
六小齡童原名章金萊,當初選角的時候,楊潔不是很看好他。
楊潔找到了章金萊的父親,看上的是十一齡童,但對方卻把六小齡童「硬給了她」。
在六小齡童父親的「軟磨硬泡」下,楊潔答應,但進了劇組,二十大幾的小伙子,連生活的瑣事都做不好,還需要旁人幫忙。
於是才下了這幾條「章法」約束他。
不得不說,章金萊的功夫沒白練,最後,「孫悟空」像是一張滿分試卷,交到觀眾的手裡。
但楊潔的辛苦,無人問津。
火了沒多久,發生一件令人心寒的事情。
1988年,因為《西遊記》的反響熱烈,劇組受邀到新加坡參加節目。
楊潔希望主演都能參加,並積極準備後台工作,
就在大家都緊張排練時,師徒四人都請了假。
楊潔開始覺得沒什麼,直到後來才了解原來他們是去「掙外快」了。
在外面表演得很成功,可所有前往新加坡的工作人員都要等著這幾個人歸來。
楊潔狠狠地批評了師徒四人。
然而這樣的一波引發了六小齡童等人的強烈不滿,一朝成名,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誰還能抵得住金錢的誘惑呢?
於是這幾個人拉攏了一個本就和楊潔有過節的副台長,通過高層的擠壓,將她排擠出劇組。
對於那次新加坡之行,他們更是強調:楊潔去,我們就不去。
當時的唐僧遲重瑞並沒有參加這一過程,只是片尾曲主唱蔣大為見了,十分同情楊潔。
「有矛盾很正常,但是做事不能沒有義氣,沒有楊潔,何來你們」?
楊潔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很後悔拍攝這部作品,特別是捧紅了他們,卻反目成仇。
有人覺得,楊潔說的是氣頭上的話,也有人說,這幾個人簡直不地道。
為了這件事情,她還專門出了一本自傳書,把曾經的不愉快都寫在裡面,以至於回顧起來,心裡就莫名的疼。
可不論如何,這件事情對楊潔導演來說,都是受傷害的。
就這樣,雙方的矛盾持續了八年,直到《西遊記續集》開播,這三個人才登門道歉。
只是這件事情,沒有就此結束。
02
2017年,《西遊記》總導演楊潔因病去世,享年88歲。
去世後在舉辦追悼會時,來了很多演藝界的朋友,這其中,也少不了《西遊記》的主創人員。
一向和導演不和的六小齡童現身,令眾多網友大為震驚。
採訪中得知,楊潔的親朋並沒有告訴他,是遲重瑞告訴自己的。
這一舉動讓很多人感覺,六小齡童是個重情義的人。
「我的恩師楊潔導演,離開我們。深感悲痛。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大家也就看不到美猴王了」。
這樣的話語是受到認可的。
可之後,畫風一變,六小齡童直接打起廣告:今天下半年,中外合拍的《西遊記》正式開機,我還將飾演孫悟空。
網友吐槽在追悼會上如此高調的宣布自己的新片,實在是太不合時宜了。
直到現在,大家都沒看到那部「即將上映的影片」。
真是雷聲大,雨點小。
03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老藝術家,他塑造的形象是難以超越的。
喜歡他的人更是說道:就算不做動作,只要拿上金箍棒往舞台上一站,我們都喜歡。
伴隨著「猴年」的到來,一聲「俺老孫來也」讓麥叔想起了小時候。
可誰都想料到,在他身上,還有這樣的故事,當真是失望至極。
還記得楊潔導演做客《藝術人生》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西遊記》失敗了,那麼我就要挨罵了,因為我浪費的是國家的財產。
如果成功了,光環在你們頭上,但不要忘了,是大家的努力,才托起你們四個,尤其是孫悟空。
我恨不得《西遊記》不成功,它是我心裡永遠的一個結一個痛」。
《西遊記》的成功不是六小齡童一個人的努力。
而成名後的六小齡童,似乎忘了些什麼。
對於這件事情,大家褒貶不一,人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論他人。
楊潔早已離開,恩恩怨怨也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