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小心:這些止痛藥和新冠疫苗同用出現「免疫抑制」

近來越來越多的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一些人並出現了副作用。(美聯社)

隨著越來越多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令不少人體會到了疫苗的副作用。一些民眾為了減少副作用的不適,在施打疫苗前後服用止痛藥。但醫師建議服用止痛藥需注意服用的時間和種類,否則會和疫苗同時作用,引起不希望的效果。

不少人打新冠疫苗後出現不適反應,大多是出現疼痛。不過最近一位華裔民眾在打了疫苗後因為很酸動,服用了他平時用於緩解關節炎的處方止痛藥地塞米松(Decadron),並出現強烈反應,導致緊急送醫急救,好在最後沒事。據悉,急診室醫師稱是因為該藥和新冠疫苗產生某種作用,才讓他感到不適。

西達賽奈(Cedars-Sinar)醫院麻醉科、疼痛中心的華裔醫師林永健表示,由於不清楚這一病例的一些細節,難以解釋為何會出現這麼嚴重的不適。地塞米松去年以來常被用於治療出現嚴重症狀的新冠患者,該藥會減少身體對病毒出現的強烈反應,按理說服用後會減除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不過疫苗的有效作用也會一併減除,這位患者也有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出現不適。

他強調,一些止痛藥確實會和疫苗產生反應,而這些反應則是"免疫抑制"。換言之,一些止痛藥會減少產生抗體,讓身體不太對抗,於是會減少疫苗的有效性。

眾所周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欺騙人體,使其認為自己遭到病毒入侵,於是開始對病毒進行防禦。這些防禦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包括酸痛、發燒、頭痛、肌肉痛或其他暫時性炎症症狀,都可能是防禦反應的一部分。

按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說法,"酸痛、發燒等症狀意味著您的免疫系統正在迅速運作,疫苗正在起作用"。而某些針對炎症的止痛藥,則可能會抑制免疫反應。在"病毒學雜誌"上對小鼠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藥物可能會降低抗體的產生,而這些抗體正是希望用來阻止病毒感染的。

林永健表示,首先民眾不要在打疫苗前就預先吃止痛藥。其次民眾要知道,所有止痛藥都會壓制免疫反應,其中在藥房櫃檯上自己可以買的泰諾(Tylenol)是唯一他和官方都推薦的止痛藥,基本上不會引起免疫抑制。而如Advil或其他布洛芬(ibuprofen)類的止痛藥,都會多少有一點抑制免疫反應。若是處方的止痛藥如嗎啡或激素類的,更是會強力地抑制免疫。林永健施打疫苗後也經歷"過山車"一樣的副作用,不過他表示一般吃泰諾基本就足夠了。

但如果是本身因有痛症一直在吃處方止痛藥的患者,林永健表示,那沒有辦法還是需要繼續吃。他強調醫學中需要考慮風險-益處比 (Risk–benefit ratio),止痛藥確實有可能減低疫苗的效果,"如果能忍得住幾天,當然是最好",但是很多痛症患者的疼痛是忍不了的。他表示包括醫院對這些正在用激素類止痛藥的患者,在疫苗施打前一周和之後一周都會嘗試儘量不要用這些止痛藥,尤其是地塞米松,不過通常疼痛難忍還是會用。

根據馬友診所(Mayo Clinic)和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官網建議,在使用地塞米松治療時,未經醫生許可勿進行任何疫苗接種。因為地塞米松可能會降低身體抵抗力,導致疫苗效果不佳。甚至如果是接種的減毒活病毒疫苗的話,反而可能會感染。不過目前美國施打的新冠疫苗並非活病毒疫苗。

林永健表示,據其他醫師同事的非正式觀察,感覺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有70%至80%,比官方數字高。

針對大部分人的疼痛情況,CDC也提供了其他止痛技巧,例如在打針區域涼敷濕毛巾並活動那隻手臂。若有發燒時,應多喝水並穿輕便衣服。疾控中心還說,若一天後手臂的紅腫或疼痛增加,或幾天後副作用沒有消失,請致電醫生。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08/155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