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大面積斷供?六大國有銀行如此「割韭菜」

之前提到過,未來中國可能會出現住房大面積斷供的情況,目前來看在北方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北京郊區地帶、天津、石家莊、青島、濟南以及東北很多城市的房價,跌個30%都算是好的,很多都是腰斬了。繼續持有房產的成本非常高,還不如斷供將房子甩給銀行來得划算。

當時一直推測,斷供後,房主會將房子甩給銀行,這樣不管是法拍屋的數量還是銀行的壞帳都會上升,會給中國銀行業帶來巨大的風險。但是目前來看,我還少說了一種情況,就是這些斷供的房主,開始以免費送房子的形式,讓接收者來為房子買單。這樣的事情現在確實開始出現了,在國內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近期,一則「燕郊天洋城房產免費送」的消息在網上開始流傳,引發了較大關注。經過相關部門和媒體核實,該消息屬實。由於「資不抵債」,網名為「厚土」的該業主準備將位於河北燕郊天洋城這套40平方米的房子贈與別人,目前還剩70多萬貸款,接收房子的人負責還剩下的貸款,先到先得。

圖為河北燕郊的「天洋城」小區

在業內看來,由於大部購房者有著自住需求,同時買房和還貸成本普遍較高,因此,燕郊大概率不會出現大面積棄房斷供,但市場長期處於低點的狀態或很難改變。目前燕郊的房子普遍比高點的時候下跌了40%左右,基本就是首付被跌出去了。燕郊天洋城最高峰時單價超過3萬元,目前均價則回落到每平方米不足1.8萬元,單價下降了1萬2,跌了40%。

近日,網友「厚土」再次發帖介紹了房子的詳情:「房子是天洋城2號公寓樓,2016年買的,40平方米,還剩70多萬貸款,現在算是還不起房貸,但目前沒有斷供,如果願意承擔轉讓費用和來迴路費,可隨時辦手續」。其實2016年還不是燕郊房價的最高點,最高點出現在2017年。這意味著如果2017年買燕郊的房子,現在可能虧得更慘。

他之所以選擇免費增送,原因在於「資不抵債」。該套房子是他之前作為婚房而買的,購買之後沒怎麼住,2017年離開燕郊到了雲南定居。因此,這套房子一直處於出租狀態,租金方面「不值錢,每月1000多元。」他說他每月的月供約4000元,之所以想贈送出去,問題不在於自己能否承擔月供,而是越來越賠,「我都已經搭進去了40多萬,如果再還,就會賠得更多。」

天洋城目前單價也就一萬七八,這套房子未還清的貸款,基本上和市場價持平了。對於接受贈送、繼續還貸的事兒,有購房資格的人,可能並不合適;沒有購房資格的人,還可以。

燕郊,這座被稱為「北京編外」的衛星城,因距離北京的CBD僅30公里,燕郊近年來承接了大量的北京外溢人口與購房需求。前幾年,燕郊房地產迅速膨脹,尤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整體遷至通州、軌道交通等各種利多接踵而來,燕郊房價迎來上漲浪潮。「厚土」購買的這套住宅時,燕郊房價在2萬元/平方米左右,而市場最高峰時,燕郊房價超過了3萬元/平方米。

2017年燕郊房價大調控,讓本已出現蕭條態勢的燕郊樓市趨於冰凍。歷經3年調整,燕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才有所回升。2020年整體成交均價為19701元/平方米,同比微增1.9%。但是遠遠低於調控前的頂峰每平方米3萬的水平。而且現在也看不到上漲的潛力。

問題在於,免費贈送房子的情況是否具有代表性?這是否意味著燕郊會出現大面積棄房斷供現象?

官方當然從維穩的角度說,燕郊購房者出現贈送房產是一個案,並不代表市場上的房產都處於無流動性或無人問津的境況。但是我們只要看下燕郊房價動輒下降30%40%,甚至腰斬的情況,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況目前雖然是個案,但是長遠來說可能就不是個案。會像病毒一樣變成普遍現象,在環京地帶,甚至是整個北方蔓延。

這裡面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房價作為資產價格的代表,是當地經濟的典型體現。現在不管是北京還是天津這樣的北方兩大經濟中心,可以說經濟都非常糟糕,天津數十年來首次跌出了中國城市GDP的前十,東北的經濟占中國經濟的比重從數十年前的15%左右,跌到了現在的5%,這樣的經濟,當然支撐不起來目前的房價。在2017年見頂後,一直盤跌到目前腰斬的水平也屬於正常。

其次,北方人口這幾年一直是在外流的,人口數量在減少,需求也在減少,那麼房價當然也就失去了支撐。

再次,房價下跌被套後,當初很多購房者以為只是暫時的,遲早會漲上去。但是4年過去了,房價沒有任何起色,也讓很多購房者絕望。當初的首付都跌沒了,剩下要還的貸款和目前的市場房價也差不多。不管是斷供還是贈與別人,可以說都是明智選擇。

最後,如果未來就業形勢繼續惡化,收入下降或者消失,大面積的斷供或者送房的現象可能會更加普遍。當然,接收房子的人必須連貸款也一起接過去,這樣就避免了斷供被列入徵信黑名單這樣一個污點。如果未來送房子都沒有人願意要,也沒人原因承接剩餘的房貸,可能哪個時候才是斷供的高光時刻。

說到房貸斷供對銀行的衝擊,這裡剛剛有一條銀行出台的措施,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前些天,六大銀行正式宣布:3月1日起,存定期的儲戶,以活期利息計算。不知道是整個標題太勁爆,還是這個存定期給活期利息的事情太讓人不可思議,這個消息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當成了是銀行開始耍無賴的一個典型來批判。

查了一下這條新聞,事情確實有這個事情,總體來說意思差不多,但是開始實施的時間點和其中的具體內涵還是有所差異,這裡跟大家說一下。

其實在去年12月15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銀行就齊發公告,對靠檔計息的個人存款產品進行調整。六大行表示,根據中國央行關於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的有關規定,從2021年1月1日起,對於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產品等,調整提前支取時適用的計息規則。

具體來看,如果用戶在調整日(含)後提前支取,那麼將按照支取日該行人民幣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如在調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計息;如未提前支取,則利息不受影響。

可能聽到這裡,大家還是不太明白,這是什麼個意思呢?

之前為了讓儲戶更好地存錢,該銀行推出了「靠檔計息」計劃。「靠檔計息」意思就是,比如你定期存3年,如果2年的時候需要取出,仍然可以以2年的存款利息清算。如果存款3年,則可以用3年的存款利息結算。這種方法更加靈活,不會對銀行和儲戶造成損失,因此在過去幾年中受到儲戶的青睞。

比如儲戶有20萬存款,存了3年期「靠檔計息」,但是他在存了1年6個月後,就想取出來,那利息就不是按照活期來,一般是1年按大額存單利率,6個月按活期利率來計算,那就有大概7780元的利息,這樣對儲戶來說是很划算的,所以受到了儲戶的歡迎,也成為了銀行的攬儲利器。但是現在新的規定出來了,這一定存產品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同樣,當初計劃存20萬的定期存款,如果你同樣在存到1年零6個月後取出來,意味著你之前可以獲得的1年的固定利息也拿不到,全部只能取活期利息,損失比較大。

那麼這個措施改革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我說過,所有的改革都是有利於政府和國企的,有利於人民群眾的改革很少。這一項改革可以說就是非常明顯,是打著打擊競爭性攬儲的旗號來剝奪儲戶的利益,節約銀行的成本。

我們知道,現在央行將銀行放貸的利率壓得很死,LPR浮動利率有快一年沒有上調過,主要是為了防止貸款利率上升導致貨幣緊縮效應,對實體經濟和岌岌可危的債務形成打壓。銀行就是靠息差過日子的,現在貸款利率被限制死了,就只能靠壓低攬儲成本來增加點利潤,維持現在比較艱難的日子了。這就是本次耍流氓,將定期利息當活期支付利息的主要原因。當然,也可能是銀行為了在時間窗口上防止資金的錯配給銀行帶來的流動性風險,這個也是有可能的。

要說銀行現在的日子也確實非常難過,去年李克強壓著銀行給實體讓利1.5萬億,這其實就是由銀行代替政府,承擔了補貼實業的責任。

這種補貼的結果,當然就是銀行業的壞帳率在2020年顯著上升,而利潤顯著下降。現在各大銀行的全年年報數據還沒出,不過前三季度的季報數據已經很清晰了。舉例說,2020前三季度,工商銀行的利潤同比下降9.15%,農行下降了8.49%,中行下降8.69%,建行下降8.66%。毫無疑問,這就是承擔了補貼實業責任之後的結果。

所以,這次銀行定期存款給活期利息的事情,反應的是銀行的盈利越來越困難,為了活命,在毫無羞恥地降低成本。不知道如果以後類似燕郊的贈送房子沒人接之後,斷供的人將房子直接甩給銀行,會不會是對銀行的致命一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財經冷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3/155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