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張杰:人大會議釋放危險信號 經濟危機到來和香港民主終結

作者:
我認為,本次人大會議 表明習近平政權將謀求經濟的增長,維持政權的穩定,但中國經濟光鮮外表下早已百弊叢生,貨幣超發、房地產泡沫、銀行不良資產巨大、民營企業萎靡不振、外資撤離、中美貿易戰已形成巨大失業潮。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就出現64次。中共毫不理會香港市民的民主願望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將出台愛國者法案,修改香港特首和立法會選舉制度,徹底終結香港民主。

中共人大會議3月5日開幕,香港特區政府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離場時突然在台上跌倒。
中共人大會議3月5日開幕,香港特區政府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離場時突然在台上跌倒

3月5日上午9點,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共有2980名人大代表參加會議

李克強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人大關於完善香港 特區選舉制度決定》草案說明。

這次會議之所以引發國際關注在於,中國是否會再次制定經濟 增長率?香港選舉制度將會如何改變?台灣政策有無改變?中國的軍費預算增長多少?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上午會議結束後,離開座位時跌倒似乎釋放了不詳的信號。

第一,經濟增長目標

去年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政府沒有制定經濟增長目標。今年又重新制定了6%的經濟增長目標。

李克強說,去年,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政府幾十年來首次不設定年度增長目標。中國最終實現了2.3%的增長。

中國設定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表明,它亟待通過經濟的強勁增長,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但中國今年的目標遠低於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的預期。他們預測,隨著製成品出口繼續繁榮,服務業從去年疲軟中反彈,經濟增長將達到8%左右。

但李克強指出,國際、國內形勢仍然給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挑戰。他說,「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

對於中國國內的挑戰,李克強說,「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

除了經濟增長目標,政府工作公報還設置了其他目標: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去年為9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5.5%左右,去年為6%;居民消費價格升幅約3%,去年約為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英國資深經濟學家朱利安・普里查德指出,中國6%的GDP增長目標將會輕易實現,中國經濟上個季度增幅已經達到6.5%,以替代性數據所得到的增長幅度甚至高達7.6%。

我認為,中國實現6%的經濟增長或許並不難,但經濟發展並非只有經濟增長一個指標,它還包括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物價穩定三個指標。其中,充分就業是中國難以跨越的坎。儘管李克強稱,去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2%。但事實上,在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調、疫情影響、中美貿易戰以及民營企業奄奄一息的背景下,中國已經出現嚴重的失業潮。據法國巴黎銀行的中國經濟學家估計,去年中國失業人口可能達到1.32億人,大約占中國城市就業人口的30%。中共官方數據有重大遺漏,其中不包括那些曾在城市打工但因各種原因返鄉的農民工,也不包括城市裡那些被迫縮減工時,或者被減薪的人。中國每年還需要解決800萬以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第二,選舉制度的改變將徹底終結香港民主

汪洋在政協工作報告中已經用「愛國者治港」取代「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仍然進行了強調。人大副委員長王晨在會上就「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進行了說明。他表示,要修改香港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並將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

此舉顯示,習近平 當局將不再容忍在香港存在不同的聲音。路透社報導稱,這或將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對香港民主最沉重的打擊。

目前在香港,行政長官由來自不同界別的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立法會議員選舉半數席位為一般選民選舉直接選舉產生,另外一半席位稱作「功能組別」,「功能組別」的選民需為商界、金融界等各行業代表,許多組別常年被親北京的建制派控制。

從2003年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七一」大遊行,到2014年「占領中環」運動,再到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示威者陣營始終將「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與立法會議員作為一個主要訴求。

在「兩會」開幕前夕,香港當局在2月28日正式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去年參與民主派初選的47名人士。他們在去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前參加了非官方的初選。

有香媒報導稱,人大草案擬增設特首選舉委員會議席,由1200人變為1500人。選舉委員會將會新增一個界別,由政協與愛國領袖組成。同時,立法會選舉將會擴大組成部分,由現在的70席增至90席,而俗稱「超級區議會」的5個區議會(第二功能組別)及其5個席位將會取消,新增25個議席,將由選舉委員會推選產生。以這個方案,意味立法會選舉的民間直選議席,比例將大幅減少,預料大部分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議案都將獲得通過。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中共真心想要去掉他們不想聽的聲音,因此可能會看到更多針對參選人的限制,」政治學者吳強則指出,如果「愛國者法案」出台,將是北京進一步削減香港公民自由權利、干預選舉的新步驟。2019年11月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建制派的失敗之後,中央政府做出一系列反應,包括推出香港國安法、DQ民主派議員、推遲立法會選舉等。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北京是想將安全係數提高,民主派日後基本上難以再參與特首選舉。至於立法會方面,如果增加由選委會產生議席,即使有溫和民主派能進入議會,都難以再發動攻勢。北京現在已鐵下心腸,完全不理會香港人怎樣想,這是最大的悲哀。

第三,台灣 政策軟硬兼施

在涉及台灣的部分中,李克強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強調「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

台灣陸委會5日針對李克強再次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的對台政策,強調台灣民意長期主張維持現狀,政府推動台海和平穩定的兩岸政策立場一貫,將持續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台灣民主自由。

兩岸政策協會,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指出,這次台灣鳳梨遭中國暫停進口,鳳梨跟「反獨」無關,但是跟「促統」有關,就是「以經逼統」或是「以鳳梨逼談判」,不是「武統」,而是「被強制性統一」手段。中國所謂的「和統」有兩個意涵,一個是統一正在進行中;另一個是會用盡各種強制性的手段,逼迫你往』和平統一』路上走,這兩者對台灣形成了新的壓力。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分析,從李克強與汪洋的政策宣示來看,中國對台戰略思考,應該是「軟的會更軟」,更強化從國務院到各省市惠台措施要具體做出成果;「硬的更硬」的部分,在涉台的軍事、外交跟國際參與,會有更進一步的緊縮。

第四,國防預算增加

全國人大公布的政府預算顯示,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比去年增加6.8%,達到1.355萬億元人民幣,約2090億美元。中國雖然債台高築、疫情困擾、經濟疲軟,但其軍事開支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目前中國軍費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2021年,中國的名義國防開支大約是美國的四分之一。美國去年的國防預算是7140億美元,今年預計會增加到7330億美元。中國擁有300萬軍隊,規模世界第一。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一次會議上表示,中國正在尋求更多的經濟投入,使其軍事實力在2035年趕上美國,並計劃到本世紀中期有能力在武裝衝突中擊敗美國。

由於中國國防項目不透明,中國軍隊的實際開支要比預算所顯示的規模大許多。國際上許多人認為,北京的目標是在東亞地區取代美國,成為該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強國。

綜上所述,我認為,本次人大會議 表明習近平政權將謀求經濟的增長,維持政權的穩定,但中國經濟光鮮外表下早已百弊叢生,貨幣超發、房地產泡沫、銀行不良資產巨大、民營企業萎靡不振、外資撤離、中美貿易戰已形成巨大失業潮。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就出現64次。中共毫不理會香港市民的民主願望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將出台愛國者法案,修改香港特首和立法會選舉制度,徹底終結香港民主。維吾爾人權、香港民主和台灣自治已成為中國與國際社會解不開的死結,但習近平不會罷手,只會進一步加大打壓力度,也將進一步惡化與國際社會的關係。這也是中共要加大軍費預算的目的,因為它預感末日正在悄悄臨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北京之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08/156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