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別把孩子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最近,跟幾個朋友來了場親子聚餐。

都是老母親,話題自然都在孩子的身上。

其中,閨蜜7歲的兒子令在座各位羨慕不已。

小男孩反應敏捷,一看就很聰明。

不但成績拔尖,鋼琴也彈得好,上個月還拿了省級鋼琴比賽大獎。

我們一陣羨慕,可沒想到,接下來的場景卻令人不適。

那天周末人多,上菜有點遲,男孩先是大聲嚷嚷:

「他們怎麼回事?快點!要餓死我嗎!」

閨蜜好言安撫,菜也陸續上桌。大家剛準備開動時,男孩卻突然拽著轉盤,把大蝦轉到自己面前,扒拉了一半到碗裡。

埋頭吃了一會,男孩一邊嘴裡嚼著菜,一邊手指著服務員說:

「給我拿瓶飲料!」

閨蜜有些不好意思,招呼大家快吃。

我搖搖頭沒說話,拿起了筷子,可剛準備夾菜,桌子就再次被男孩給轉走了...

接下來的餐,大家吃得索然無味,彼此相顧無言,氣氛一度陷入沉默。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許多表現出色的孩子,他們的聰明天賦難以掩蓋。

可是,只要短暫的接觸,這些華麗的外表就會失去光采,顯露出孩子不受人歡迎的內在。

不受歡迎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是教養、規矩的缺失。

相比外露的才能,後者這些做人的內核,才是教育的根本。

沒有教養的孩子

走到哪裡都不受歡迎

前段時間,海口某個電影院裡,發生了一幕令人面面相覷的場景。兩個小女孩原本在看電影,但很快她們打鬧起來。

剛開始,兩個孩子在影院的空座椅上爬來爬去。

隨後,她們像是發現了更有意思的「遊戲」,蹦蹦跳跳,瘋狂地用腳去踢銀幕。

最終,銀幕被損壞,影廳不得不暫停放映和開放,整體損失費高達5萬。

視頻中,兩個小姑娘穿著得體,活潑大膽,可沒有規矩的行為,卻讓人絲毫喜歡不起來。

對於孩子來說,讀過的書,修煉的才能,第一眼未必能看得出來。

可是,言行舉止是否恰當,卻像隱形的名片,在接觸的那刻,就傳達出教養的味道。

那些不懂規矩、缺乏禮貌的孩子,早已走在了令人討厭的路上。

之前,某個博主曾發布過一段發生在麥當勞的視頻。

小男孩在店裡瘋狂搗亂,先是朝工作人員潑奶昔,又把杯子朝工作人員扔去。

地板上滿是狼藉,全是被男孩破壞過的痕跡。

更過分的是,男孩直接爬上了櫃檯,指著工作人員大肆辱罵。

終於,店裡有個顧客實在看不下去了。他一步衝上去,把男孩從櫃檯上拽下來,直接扔到了店門外。

評論里一片叫好聲:

「扔的好,這要是我,肯定先打一頓再說」;

「這樣的孩子,就該好好給他上一課」。

不守規則、沒有教養的孩子,不僅走到哪裡都會被厭惡,更有可能自食其果。

如果家長對孩子缺失的教養置之不理,等孩子以後踏入社會,遲早都會接受社會的毒打。

這樣的孩子,哪怕將來履歷再優秀,也會寸步難行。

孩子沒教養,都是父母縱容出來的

《超級育兒師》中,有個6歲的男孩串串,社交問題很嚴重,同學都不喜歡他。

他不懂禮貌,在外面玩時會欺負其他小朋友,動不動就出手傷人;

他不守規則,在遊樂場裡面喝水,被工作人員制止後,還跟人吵架,對著她吐口水;

媽媽認為自家孩子叛逆,不好管教。

可是,育兒師經觀察後發現,媽媽的縱容才是串串「無法無天」的根源。

比如,串串發脾氣時狠咬媽媽的手,可媽媽卻伸手去哄抱;串串哭鬧、打人、砸東西,媽媽每次都選擇後退和妥協。

在一次次忍讓和縱容中,串串變得越來越放肆,出去也越來越不討人喜歡。

其實,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正是大人的默許和縱容,才讓這張白紙染了顏色,變得越來越渾濁。

稻盛和夫曾說:

「很多家長把不守規矩當作活潑可愛,把不講道理當作獨立自主。這種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孩子行為剛越界時,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大了就好了,輕描淡寫地翻過去,甚至選擇縱容和包庇。

然而,教養和規矩並不是憑空而生,父母的每一次反饋,都將成為孩子未來的行為準繩。

去年,有一位女孩搭乘高鐵,後座是一對夫妻和兩個孩子。

後來,孩子頑皮去踢前排座椅,女孩就回頭抱怨,出聲制止。

可誰知,她就像觸碰了逆鱗,惹得孩子父母破口大罵,對她詛咒不止。

糾纏間,幾個人更是動起了手。

這對夫妻顯然是愛孩子的,容不得他人一丁點指責。

可是,在這樣無原則的包庇下,很難想像孩子以後和他人相處時,會是怎樣的囂張刻薄。

沒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島。

父母的緘默和嬌寵,看似庇護了孩子。

可長此以往,孩子只會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最終,孩子屢屢碰壁,卻不知如今不受歡迎的根源,就在於父母。

每個有教養的孩子背後

都站著會立規矩的父母

有句話說,窮養富養,都不如讓你的孩子有教養。

這樣的孩子,溫暖可愛,而且走到哪裡都自帶光芒。

想要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就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明確底線,堅持原則。

在節目《童言有計》中,應采兒分享起育兒心得,自稱是一個嚴厲的媽媽。

從小開始,應采兒就給孩子樹立規矩,明確要求,並且監督孩子嚴格執行。

比如,日常生活中,家人間也要使用禮貌用語,得到幫助時,要記得及時道謝。

比如,她會要求孩子吃飯不可以挑三揀四,有什麼就要吃什麼,因為這是做客最基本的禮儀。

在家中,她會劃分區域界限,限制孩子的行為,讓他懂得尊重和自理。

Jasper雖然有很多玩具,但是他不可以亂丟亂放,尤其是把玩具放在客廳,因為客廳是大家的公共空間。

此外,Jasper每次犯錯時,她都會嚴肅對待,指出他的問題,讓他勇於承擔,而不是發泄和耍賴。

對許多父母來說,給孩子立規矩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的提醒,難的是在孩子哭鬧面前的堅持。

體操皇后劉璇的「鐵血教育」也曾獲得無數網友贊同。

在劉璇家,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家教規矩:

吃飯不准刨飯,碗筷要輕拿輕放,刷牙吐口水要紳士......

想起劉璇曾說過的一段話:

「都是在規則之上發展,有規則,他很自由。完全的自由是沒有的,社會有社會的邊界。」

其實,愛和規矩從來都不是一道單選題。

規矩看似是一道道的禁令,可它更是對孩子行為的指引,告訴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從而更好地、安全地做自己。

養兒育女之路漫漫,我們無法一直留在孩子身邊。

但讓孩子明白規則,習得規矩,明辨是非,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傘」,也是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在談及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標準時,一段話:

「有一天走向社會,這個娃不叫人討厭就行。

孩子走入社會招人厭煩,就是真正失敗在起跑線上了。」

在教孩子做事前,不妨先教他們成為受歡迎的人,這才是父母最基本的責任。

孩子的言談讓人不舒服,就不會有人願意親近;孩子的舉止不夠得當,就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孩子的態度不夠謙遜,就不會有人真心幫助。

因為,受歡迎的背後是教養,而支撐著教養的,是明確的規則,對他人的理解,和發自內心的尊重。

擁有這樣品質的孩子,哪怕未來不夠優秀,也可以活得幸福,走得很遠。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男孩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30/157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