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共深度渴求與美高層會談 出賣中華民國媚共是尼克森一廂情願

作者:
歷史反覆證明,文明與邪惡交往,在原則上讓步往往都是單方面的。基辛格在與周恩來的首次會談中曾說:「我們雙方都恪守我們各自的原則,如果我們放棄原則,就不可能充任負責任的國際角色,也無法構建持久和平」。但《上海公報》表明,堅守立場的是共匪,作出重大讓步的是美國。

(三)尼克森背信棄義,出賣反共盟友

如前所述,美國對中共的動機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判,既低估了中共對自身安全的極度擔憂,也忽視了中共與美國,特別是美國高層接觸的深度渴求。因此,本來可以對等互利的解凍,變成美國對中共有求必應,甚至無求亦予的蝕本交易。都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可中共在台灣問題上不但得到了,而且還大的出奇。

尼克森與中共發展關係,台灣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因為從美國的角度看,正視中共的存在並不需要否定台灣的現實。如果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維持與中華民國的國家關係又何嘗不是?實施尼克森主義不應也不必以犧牲中華民國的利益為代價,兩者兼顧的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實行起來並不困難。是中共迫使美國二選一,而尼克森居然接受和順從,這才是台灣成為問題的實質。

中共方面儘管事先通過在中情局臥底多年的共諜金無怠,掌握了美國有意解凍修好的情報,但它們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底線並不摸底。中共當然想撤軍、廢約、建交一步到位,但也知道那是不現實的。毛澤東對斯諾明確表示:「如果尼克森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做旅行者來談也行,當做總統來談也行。總而言之,都行。我看我不會跟他吵架。」毛之所以態度相當軟化是因為中共當時有求於美國。

中共既然無條件歡迎尼克森來訪,也就不指望雙方在重大問題上都能達成一致。基辛格本人就收到過報告,周恩來在接見一個法國代表團時說,中國絕不接受兩個中國,但可以「和這個事實狀況共存」。實際上中共已作好台灣問題上談不攏的準備,因為它們並不打算讓台灣問題妨礙聯美制蘇的大戰略。

也許是中共不奢望美國輕易放棄中華民國盟友,周恩來在給美國的幾次口頭和書面回覆中,都只提出美國從台灣撤軍,而沒有像以往那樣要求美國承認台灣屬於中共。比如,周恩來在1971年5月29日給尼克森的親筆信中寫道:「毛澤東主席表示歡迎尼克森總統的訪問,並且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好與總統閣下進行直接交談,自由地提出各自關心的主要問題。不言而喻,首先要解決中美之間的關鍵問題,也就是從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的具體辦法問題。」鑑於事關重大,相信這封信是經過毛澤東本人過目並批准才發出的。可見毛周在台灣問題上都有所節制,期望值並不高,因為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手裡。

中華民國反對美國承認中共,卻不會反對美國以事實為據而雙重承認。在接納中共加入聯合國一事上,蔣中正就曾展現務實態度,而並非絕對的「漢賊不兩立」。蔣中正最初曾同意在保留安理會席次的情況下,與中共並存於聯合國。後來在安理會席次必然被中共占有後,也默認了中華民國只作為一般會員留駐聯合國。再後來,他甚至也可以忍受沙特「一中一台」的新提案(即保留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直至台灣人民在聯合國主持下決定是否獨立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聯邦)。

總之,如果尼克森真如他在宣布訪問北京時所說,美國尋求與共產中國的關係,不會以犧牲老朋友的利益為代價,特別是在中華民國展現務實態度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參照兩德、兩韓模式處理與共產中國的關係。國務卿羅傑斯就建議尼克森,美國應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為各自管轄區的合法政府(dejure government),在尋求與前者更多接觸時,保持與後者的國家關係和協防條約。如果美國堅持原則,中共再不情願,也只能面對兩個中國並存的現實。畢竟從中共的角度看,美國總統來訪和致力改善兩國關係,就已經是癩蛤蟆原本做夢也吃不到的兩大塊天鵝肉了。

但是,尼克森死心踏地與中共修好,認同中共所說台灣問題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主要障礙,把台灣視為包袱,以出賣台灣向中共遞交投名狀。他清楚美國當時的主流民意仍然反共,公然背叛反共盟友在國會與民間都沒有市場。因此他採取黑箱作業,所有有關與中共和解的計劃和行動,都只跟基辛格一人商議,連國務卿羅傑斯,助卿格林等都被蒙在鼓裡。

解密以後的文件顯示,尼克森在處理台灣問題上事先未經過全面戰略權衡,基辛格也缺乏周密有效的談判策略。否則,考慮到美國從南越撤軍必然導致共產勢力的擴展,處於第一島鏈中心的中華民國的作用和價值就更加關鍵,美國駐台力量至少不應消弱。美國也完全可以利用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的觀望態度,在談判中掌握主動,迫使中共讓步,實現美國及自由世界利益最大化。可悲的是,尼克森對自己拉攏共匪的方針已迫不及待,走火入魔,他唯一擔心的是叮囑基辛格談判時「不要看起來像在出賣台灣。」

具體來說,尼克森政府在兩方面出賣了反共盟友中華民國的利益。

首先,美國在保留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上半心半意,出工不出力。

尼克森之前的歷屆美國政府,都不承認中共非法政權。美國根據聯合國憲章有關重大問題的條款,得以成功地阻止中共入聯。1971年,阿爾巴尼亞等再次提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力」議案,即中華民國所稱「排我納匪案」。但這一年預計多數會員國會支持該案。因此,美國提出一個新的「重要議題」案,即認定剝奪會員國會籍屬於重大問題,需超過三分之二多數同意。美國還準備提出「雙重代表」案。

在獲得中華民國諒解後,國務卿羅傑斯於8月2日發表聲明,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及安理會,但反對任何驅逐中華民國的行動。他指出,在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時,聯合國應當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是存在的,並應當在規定中國代表權的方式中反映出這一不容爭議的現實。但是,羅傑斯當時尚不了解尼克森的真實想法。

尼克森早已決定拋棄台灣,不想在「兩個中國」問題上與中共爭辯,但又不便做得太露骨,最好是台灣主動放棄。他之前曾對向他請示的駐華大使馬康衛說,如果我是他們,就讓聯合國見鬼去吧!留在那裡又有何用?那不過是個爭來吵去的論壇。告訴他們不必在乎聯合國云云。直到馬康衛提醒他,台灣一旦失去聯合國,將在世界上陷於孤立境地,尼克森才似有所悟。但台灣的前途在他心目中已無關緊要。

其實,以美國對盟友巨大的影響力,為保留中華民國會籍而提出的「重要議題」案應該是有把握通過的。果如是,「排我納匪案」即便通過,中華民國仍有極大可能留在聯合國。

但尼克森為討好中共,並不打算真心幫助中華民國。美國既沒有積極與盟友溝通協調,也不準備從法理上討論兩個中國的必要性。而且在決定台灣去留的聯大投票前,基辛格公開高調訪問北京,釋放美國親共棄台的信號。結果很多屬於自由世界的會員國投了反對或棄權票,美國的「重要議題」案以四票之差失利。而在「排我納匪案」已確定必然通過的情況下,中華民國為維護國家尊嚴,在該案付諸表決前,才「漢賊不兩立」,主動退出由她參與創建的聯合國。

聯合國將創始國中華民國趕走,迎接一個冒牌的共產中國入聯,實為這個國際組織的恥辱。中共挑戰國際秩序,赤化國際組織就始於那一天。諷刺的是,尼克森幫助共產中國走出孤立,卻導致盟友中華民國逐漸失去在國際社會立足的空間直至今天。

第二,美國接受中共「一個中國」的主張。

促成共匪叛亂集團入聯並竊居安理會席位,只是美國賣台的第一步,也是中共的意外收穫;毛周都沒有料到當年能順利入聯。不過,「排我納匪案」並未涉及台灣的政治地位和歸屬。中共雖然取得「唯一合法代表」的名頭,卻難以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也無法剝奪中華民國的法統。中華民國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共產中國非法政權的真實屬性。這就是為什麼中共硬要國際上承認台灣是共產中國的一部分。中共尤其需要美國的背書。

如前所述,中共在給美國的正式回覆中都沒有提及有關一個中國的要求,而是把台灣問題歸結為美國撤軍。基辛格在第一次訪問北京時,周恩來才當面提出台灣是中共國一部分。當基辛格指出這屬於額外要求時,周恩來表示,「那是因為交換意見必須把全部觀點都說出來」。可見直到那時,中共對能否從美國那裡討到便宜還信心不足。沒想到基辛格緊接著回答:「當然,我這樣說並沒有批評的意思,而只是想把問題分成兩部分,先談撤軍,後談政治沿革」。周恩來聞言大大鬆了一口氣,在第二天的談判中明顯強硬,一口氣提出關係正常化的五個條件,而基辛格竟欣然全盤接受。他完全忘記了尼克森曾指示他「非必要時避免顯露放棄支持台灣的意願」,但也許他知道尼克森只是說說而已。

周恩來的五個條件是:承認中共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共國的一部分;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地位未定。

基辛格表示,後三條他當場就可以答應;尼克森與毛見面時也會重申,而第二條也就自動解決了。正式承認中共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即建交)則需要在尼克森連任後實現,因而也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駐台美軍問題,基辛格向周恩來解釋,三分之二在台兵力是為支援越戰。一旦戰事結束即可撤出。餘下的三分之一也將隨著與中共關係改善而撤離。尼克森與周見面時又私下承諾,無論與共方談判進行的如何,他都將在任內撤出全部駐台美軍,但乞求周恩來在《上海公報》的措辭上給他留有餘地。尼克森表示他一定會做得比公開說的要多,但回美後必須向國會和公眾表明沒有秘密協定。

不幸的是,歷史反覆證明,文明與邪惡交往,在原則上讓步往往都是單方面的。基辛格在與周恩來的首次會談中曾說:「我們雙方都恪守我們各自的原則,如果我們放棄原則,就不可能充任負責任的國際角色,也無法構建持久和平」。但《上海公報》表明,堅守立場的是共匪,作出重大讓步的是美國。

當時隨訪的國務卿羅傑斯被排除在公報起草小組之外,直到發表前一天才看到定稿。當他發現公報故意略去有關《中(華民國)美共同防禦條約》內容,曾表達強烈不滿,迫使基辛格重新和周恩來談判。結果還是美國妥協,將原有的美韓、美日軍事同盟的內容一併去除。

為了掩蓋出賣台灣的實質和安撫國內輿論,基辛格在一個中國的表述上也頗費了些腦筋,也就是後來出現在《上海公報》裡的那句話:「美國認知(acknowledge,意即『知道了,不含認同之意』),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這句話也是對中共讓步的結果。

國務卿羅傑斯中意的版本是:「台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注意到雙方的這一立場」。

雖然兩個版本都故意沒有指明「中國」的身份,但基氏的措辭顯然更有利於中共。比如,中共故意把「認知」翻譯成「承認」,誤導大陸讀者美國認可中共的觀點,而如果採用羅氏的「注意到」,中共則無法扭曲原意。而美國的「無異議」之說也讓中共逕自解釋為美國同意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此外,羅氏也刪去「台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中的「所有」二字,給台灣人留下了空間。

中共什麼都沒做,也什麼都沒失去,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成為大大的贏家。

美國什麼都捨得出讓,卻什麼都沒得到,除了在中共宴席上賺個酒足飯飽,輸得精光,包括原則、正義、信譽以及未來的國運。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30/157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