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辛棄疾《賀新郎》中的「一詩四鳥」(圖集)

作者:
辛棄疾「一詩四鳥」:鵜鴂、鷓鴣、杜鵑、燕燕。這四種鳥在古文學中出現率很高。我們來看看它們的身姿及其含義。

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三鳥起興,另有上闋末句「看燕燕,送歸妾。」

辛棄疾「一詩四鳥」:鵜鴂、鷓鴣、杜鵑、燕燕。這四種鳥在古文學中出現率很高。我們來看看它們的身姿及其含義。

鵜鴂(tí jué伯勞)

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丨離騷

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鵜鴂!丨辛棄疾《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鵜鴂,一說杜鵑,一說伯勞。洪興祖《離騷補註》、《爾雅》和《左傳》等都說是伯勞鳥。辛棄疾采伯勞之說。「鴂」的意思就是伯勞

阮籍《詠懷》:「鵜鴂發哀音。如離騷述,伯勞鳴於暮春,蓋有美時已去,美物遲暮之意。

另外,伯勞鳥有單棲習性。如南朝《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鵜鴂(伯勞鳥)廣泛分布中國各地。意象:親友離別愁緒、美好逝去等

杜鵑(子規、布穀)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丨琵琶行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丨李賀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丨文天祥

杜鵑即子規、布穀鳥、杜宇等,叫聲「布穀布穀」,所謂「其鳴若'不如歸去'」。關於杜鵑最有名的當屬李商隱《錦瑟》,以及望帝傳說,不贅述。談下為何有「杜鵑啼血」之說

杜鵑口腔和舌都近紅色,鳴叫時可看到滿嘴血紅。加上徹夜「悲鳴」,會讓人聯想淒切之聲不止,直到啼血。於是乎,文人就煽情了……

杜鵑是一種悲鳥和怨鳥,廣泛分布於祖國東西南北中。意象「憂傷」、鄉愁、哀思、悲愁」等

鷓鴣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丨李煜更漏子

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丨秦少游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丨辛棄疾菩薩蠻

「鷓鴣天」本身即詞牌名。鷓鴣被古人賦予某種靈性,是古人一種情感寄託。

鷓鴣為江南鳥,棲於山林,鳴聲淒淒悲婉。據說鳴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所以鷓鴣這麼一喊,文人騷客就受不了了啊。

南鷓鴣北杜鵑。鷓鴣意象類似杜鵑,比如鄉愁、悲愁、男女愁思等。另,有時鷓鴣也少見的代表灑脫閒情,如「斜陽芳草鷓鴣飛。」

燕燕(燕子)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於飛,頡之頏之。……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丨詩經·邶風·燕燕

燕子,春之信使,但於古人,不盡然。辛棄疾「看燕燕,送歸妾。」就是引典《詩經·燕燕》。《燕燕》算最早送別詩,借燕燕之自由歡暢,反襯親人離別之感傷苦楚。

差池其羽」、「頡之頏之」、「下上其音」:燕子成雙,上下翻飛而鳴。一連串形象、細膩到極致的動態,把燕子歡快自由畫面展現的淋漓盡致。此情此景,相好對離別,詩人已淚如雨下

燕子,我們最熟悉,也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鳥。春光美時、歡快自由、愛情、思鄉、信使等等,都被賦予燕子一身

情感情緒來自內心,折射到環境,經外部渲染再感染內心,這就嚴重了啊。辛棄疾很懂這理論,所以送十二弟時他豎起耳朵,生怕漏了一隻鳥。

話說伯勞和杜鵑均生性殘忍,卻撈得美名,修成正果,讓下蛋打鳴的小雞們情何以堪啊。

附:宋代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完整詩文: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今日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16/158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