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徹底看清一個人的四個瞬間

常言道:「不經一事,不懂一人。」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在關鍵時候才能看清。

有時候,看清一個人,一個瞬間就夠了。

利益是一個人的試金石,只有在利益面前,人才會顯出本性。這個時候,通常是識人的最佳時刻。

《論語》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其意思是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看清一個人,就要看他面對利益時的表現。

現實生活中,就有不少見利忘義的事例:

強和輝兩個人合夥開了個小公司,一起做生意。

平時兩人稱兄道弟,感情挺好。一年下來,賺了不少錢。

而強想再擴大經營時,卻忽然發現帳面上少了50萬,調查後才得知,輝為了賺取個人利益,私下挪走了錢,去放了高利貸。

強在這件事上,瞬間看清了輝的人品,不想再與他合作了。

正如曾國藩所言: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意思是說,和那些過分貪圖利益的人共事,那到頭來一定會連累到我們自己。

就是因為利益像一面照妖鏡,讓每個人在它面前,一定會原形畢露。

《有關人性的這一切》的書中曾寫道:只有利益與人性的東西才是分算得清清楚楚的。

利益面前,有可能,親人成為仇人,朋友變成陌路,一個錢字,最能看清人心,看透人性,也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行。

有句話說「泥濘而識馬,落難而識人」。

人只有在落難的時候,才知道誰好誰壞。

有一私企老闆,企業做得很大,聲名顯赫,很多人都來接近他,因此他結交了不少所謂的朋友。

平時,家裡經常高朋滿座,主動上門巴結的人很多。

後來,這位老闆因一些經濟問題鋃鐺入獄,情形就發生了變化。

原來的那些朋友都不見了,甚至有些人看到他的家人都躲著走,生怕受到牽連。

這種情形之下,唯一還常在他家出現的是一個不起眼的老花匠,他是之前老闆雇來侍弄他家的小花園的。

這位花匠還和以前一樣,按時來侍弄滿院的花花草草。

有人就嘲笑他:「老闆都進去了,你怎麼還這麼上心。」

花匠說:「老闆以前待我不錯,我能替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讓這園子荒廢了,也好讓孩子們回來時有個念想。」

獄中的老闆聽說了這件事,感慨道:

「看來這些年,我只交下了這麼一個好人哪!」

蒲松齡曾在詩里寫道: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一個人風光的時候,周圍總是不缺阿諛奉承、百般討好的人,但當你落難的時候,才知道願意伸手拉你一把的人很少。

路遙知馬力,日久方能見人心。

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所以你好的時候圍著你的不一定是真朋友,落難時方能體會到真實的人心。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時間也終究會留下最值得的人。

古人云「品現於事,心藏於身」。

往往真實的人品總是會從細微末節處表現出來。

所以,細節也猶如一面顯微鏡,更能清楚地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一位文友曾分享過他的一段經歷:

他的一位朋友從外地回來,要借他的車用兩天。

這位文友毫不猶豫地就把車送了過去。

臨送之前,他還仗義地把油箱加滿了。

結果一周後,這位朋友打電話給他,讓這位文友自己去車站停車場去取車,他著急趕火車就先走了。

這位文友取到車時,卻發現油箱黃燈預警!

大投資家查理.芒格曾經告誡他的兒子:

如果你借用了朋友的車,還車時無論多忙、多不方便,都要把油箱加滿!

因為小事能見格局,細節能看出人品。

朱自清先生說:「細節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細。」

往往顯現一個人品性的,就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細節。

越是小事越能見真章,越是細節越能暴露品行。

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也正是這些細節。

有人說:一個人的底線就是一個人的底色。

所以,你想看清一個人的本質,就看他的底線在哪裡。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王編輯收到了一本書稿,覺得還不錯,於是他就把書稿拿給自己的好朋友老陳看,想聽聽他的意見。

老陳看過之後,含糊地說:「文筆還不錯,你覺得行就行。」

於是王編輯就把這本書出版了。可是不久以後,他卻被人告了,因為這本書涉嫌抄襲。

後來,王編輯從旁人處得知,老陳早就看出了那本書有抄襲的地方,之所以沒有告訴他,是因為老陳和那個作者也認識,怕那個人知道了和他結怨。

王編輯感慨道:「此人沒法交啊!」

卡爾維諾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放棄了某種他原以為是根本的東西,他還可以放棄其他東西,以後又有許多其他東西可以放棄。

也就是說,沒有底線的人,為了一己之私,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和這樣的人交朋友,總有一天,會反受其害。

而有底線的人,一定會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決不含糊。

所以,鑑別一個人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看他是否有原則和底線。

一個人的底線就是一個人的人品底色,決定了一個人的人品下限。

沒有底線的人,絕對不值得深交。

有一句話總結得好:

看懂一個人,一定是你在意過;看清一個人,一定是你落魄過;

看透一個人,一定是你付出過;看穿一個人,一定是你受騙過。

而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成長,經一事長一智,遇一人懂一人。

讓那些不值得的人從人海中來,再還給人海,讓人生路上,常有良人相伴。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3/158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