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該如何防疫?

電子菸、煙霧(

台灣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5月11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7例本土確診,華航諾富特群聚案則累積36人染疫。如今美國疾管中心指出新冠病毒(又稱中共病毒)會透過「氣溶膠傳播」,引發民眾憂心。究竟什麼是氣溶膠?哪些為高風險空間?

病毒傳播

美CDC證實病毒可經氣溶膠傳播擴散距離比飛沫更遠

yahoo新聞報導,交通工具成為病毒傳染途徑,各界憂心再成防疫破口、擴大群聚風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5月7日發布最新指南,指出新冠病毒除了能藉由飛沫和接觸傳染,也能透過附著在比飛沫更輕的懸浮微粒「氣溶膠」上進行傳播。

氣溶膠(Aerosol)又稱氣膠、煙霧質,是空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約5至10微米,較飛沫細小,能在密閉空間中飄浮數小時;擴散距離則較飛沫更遠,能達到10餘米。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證實此種可能性,但強調交通工具感染有多種因素,目前恐難以釐清。

典型的氣溶膠為香菸與電子菸的煙霧(圖片:pixabay)

香菸煙霧為典型氣溶膠可夾帶病原體釀空氣傳播

生活中典型的氣溶膠為香菸與電子菸的煙霧。前者為固體,後者為液體,它們會分散、瀰漫在空氣中,不因重力掉落地面,這也是人們在密閉空間抽菸,過了一段時間還是能聞到煙味的主要原因。其餘常見氣溶膠例子還包含煙、霧、粉塵、PM2.5,以及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吸入型藥物。

此外,人類說話、打噴嚏產生的飛沫,也能經外部水分蒸發成為較細小的「飛沫核」,與氣溶膠一起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而當這些隨氣體流動的氣溶膠與病原體結合,又不慎被健康民眾吸入或眼手接觸時,就可能經由空氣造成傳播。

飛沫經由空氣造成傳播(圖片:Wikimedia)

氣溶膠傳病毒早有先例模擬飛行器與醫院都具高風險

18年前香港淘大花園爆發SARS糞口傳播,就是因為含有病毒的排泄物散發至氣體中,形成帶原氣溶膠,再經通風管道泄漏傳遞,讓疫情在短時間內擴大。

台灣先前華航確診機師案1183疑因與案1153同處模擬飛行器確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便對此指出,密閉的模擬飛行器就是氣溶膠傳播的高風險環境。而醫護人員長時間與患者共處同病房,若未做好防護措施,也可能遭氣溶膠傳染。

避免密閉空間+長時間暴露加強通風可使氣溶膠飄散消失

氣溶膠傳播能力較飛沫強,美國CDC指南更顯示,只要密閉空氣中病毒濃度足夠,與帶原者相隔6米還是可能遭到感染。因此電梯、郵輪、KTV包廂、SPA館以及未開窗會議室,都是適合氣溶膠發展的病毒溫床。

未開窗會議室都是適合氣溶膠發展的病毒溫床(圖片:pixabay)

不過防疫專家也點出,氣溶膠傳播條件相對嚴苛,須符合「密閉空間」與「長時間暴露」兩大要點,不僅顆粒小無法攜帶過多病毒量,在空曠場域或有人走動時,幾秒鐘就會飄散消失。因此只要注意個人衛生清潔,加強室內空調通風或換氣頻率,就能有效避免病毒侵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6/159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