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凝聚古人的智慧!抗住10級地震的故宮 秘訣在哪?

導言:有一種說法是:在地震央殺死人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不抗震的建築。600年間,中國的紫禁城——故宮,經歷了200多場地震仍保存至今,它的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抗住地震的「故宮」

英國BBC曾推出過一部關於故宮的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其中最有看點的部分,當屬專家組搭建的故宮建築模型抗住了10級地震測試。

模擬7級地震時的建築模型

9.5級地震

10.1級地震時,建築模型左右搖晃,但並未倒坍

測試專家組按照1:5的比例搭建的故宮建築模型,抗住了10級地震模擬測試圖源:《紫禁城的秘密》

木結構建築的關節—榫卯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而木結構的連接離不開榫卯。中國榫卯最早發現於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木材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陷的部分叫卯。這種不用釘子,只用咬合關係完成的連接,就是榫卯。

各式各樣的榫卯

榫卯結構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情況下通過變形可以抵消一定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通過不同的切割與組合,榫卯可以演變出上百種樣式。

四箱體聯合榫卯

相比於用釘子釘死,榫卯更像是人體關節,是一種柔性連接方式。一些榫卯會使用魚鰾膠加固,這種用魚鰾蒸煮捶打製成的天然膠水,膠凝強度超過一般動物膠,能伴隨木質的膨脹收縮而變化,進一步形成彈性連接。

加上木材(順紋)本身的抗拉強度、抗壓強度較高,木結構房屋擁有更大的形變空間來抵消部分地震能量,可以說是以柔克剛。相比之下,石材、混凝土的韌性略差於木頭,地震央更容易發生剛性斷裂。

各材料密度、強度及比強度取值

此外,木質建築還有一個優勢在於重量。地震央,越沉重的建築受地震波影響越大,產生的晃動也越大。木製建築的重量約是鋼筋混凝土建築的五分之一,相對來說更不容易搖晃。

神奇的減震結構——斗拱

當然,要想抵禦地震的攻擊這還不夠,故宮建築里還有能起到減震效果的結構——斗拱。

當我們用木料蓋房子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四根立柱、四根橫樑。通過榫卯連接的方式,立柱與橫樑可以互相卡緊而不滑動,但是,此時柱子的頂端開了一個十字形凹槽,四周僅存的木材很容易折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選擇局部增加柱子頂端的體積,來增強穩固性。

局部增加柱子頂端的體積的木製房梁結構

而接著是下一個問題:沒有柱子支撐部分的橫樑,很難承受整個屋頂的重量,遭遇地震時尤其危險。於是為了給梁架「減壓」,斗拱便出現了。

古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一個基本物理知識: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因此在柱子頂端加一根橫木,再放上三個散鬥,就能有效緩解上部壓力。依此類推,還可以層層堆疊更多。

圖源:《紫禁城的秘密》

有無斗拱結構對比示意圖

隨著建築形式的發展,有限的屋頂越來越無法滿足古人日益膨脹的審美需求。斗拱也演變出了更多的樣式,如斗拱出踩:斗拱從檐柱中心開始,向內外兩側挑出,每挑出一步,稱為一踩。

斗拱出踩示意圖

最後概括一下,斗拱往往由很多小構件拼接而成,彼此間留有一些活動餘地,在地震發生時,可以利用各個構件之間的摩擦、錯位、往復運動,消解部分地震能量,減少房屋倒塌的機率。

1679年的京師大地震,是北京附近發生過的最大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宮殿建築損毀情況有詳細記載,但並沒有發生木骨架倒塌的情況。

蔣博光·《故宮古建築歷經地震狀況及防震措施》,1983年2月故宮博物院院刊

暗藏玄機的故宮地基

除了看得見的部分,故宮的地基也有著自己的秘密。

1977年工程技術人員鑽探勘察了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基,結果發現,太和殿地面以下有3層磚,往下是1米的石頭層、4米的碎磚與灰土交替層、6米的碎卵石與碎磚交替層。其中灰土由生石灰與黃土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生石灰具有吸水後強度增大的優點和一定防潮性,而灰土層還摻有糯米汁,可以將灰土牢牢粘住,避免因大風大震而鬆散。

故宮三大殿地基構造示意圖

再往下是5.6米左右的木柱與填土交替層。大量木樁將荷載傳遞到更深更堅固的土層,下部的木筏式承台則是許多平鋪的圓木,當地震作用力傳導過來時,圓木水平滑移可以抵消一部分地震能量。

更特別的是,太和殿的柱子沒有深埋地下,而是柱底浮擱在柱墩上,與此同時,柱子並不是垂直建造的,柱頭與柱身存在著4.5度的偏移。這種設計日常可以防潮防蛀,地震時可以避免柱子被折斷,可以說是十分花心思了。

擱在柱墩上的柱子

結語:

就這樣,故宮建築從屋頂至地基進行了匠心獨運的防震設計,極大程度地減少了遭受自然災害損毀的可能性。故宮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屹立超過600年,設計與建設者的智慧和辛勞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紫禁城的秘密》, BBC紀錄片

2、中國古建築的斗拱結構是否符合力學原理?豬小寶的回答,知乎

3、東南大學建築理論│中建史—斗拱精講,東聯默言的文章,知乎

4、為什麼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性能普遍比較好?知乎

5、紫禁城600年地基解讀,《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留園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0/159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