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抵制冬奧呼聲不斷 北京會否步莫斯科奧運後塵?

美國國內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一浪接一浪,不過,到底該以什麼形式採取抵制行動,政商界至今仍未達成共識。4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的一幕,是否會在北京重演呢?

還有兩個月就要揭幕的東京奧運會,由於疫情關係,籌組工作遇上空前困難。明年二月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也充滿暗涌。基於中國的人權狀況,美國國內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一浪接一浪,不過,到底該以什麼形式採取抵制行動,政商界至今仍未達成共識。4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的一幕,是否會在北京重演呢?(為了抗議之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等國發起聯合抵制1980年夏季奧運會運動,使得最終只有80個國家參加,這是自1956年以來最少國家參加的一屆奧運會。許多參賽的國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奧運會會旗代替國旗進場。)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5月18日透過視像向跨黨派國會公聽會發表講話,呼籲各國領導人不要出席明年二月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以抗議中國侵犯人權。

她說∶「如果你願意向犯下種族滅絕罪的中國政府致敬,你有何道德權威去談論世上任何地方的人權問題。所以,留在家中支持你們的運動員吧。如果奧運會真的如期舉行,就讓我們透過外交方式進行抵制。在這議題上維持沉默是不能接受的。」

早在兩個月前,美國共和黨國會參議員羅姆尼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呼籲對北京冬奧採取外交和經濟抵制。他促請美國總統在北京舉行冬奧期間,不要按照以往習慣,派遣外交人員和白宮官員到北京,改為邀請海外的中國異見人士、宗教領袖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到北京觀禮。

鑑於商業贊助和入場券是奧運會重要的收入來源,羅姆尼呼籲美國企業不要組織客戶到北京觀看冬奧。他表示,除了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家屬,其他美國人應留在國內,以免觀賽和酒店等花費為中共政權帶來龐大收益。

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和人權團體一直呼籲美國全面抵制北京冬奧,也就是不派運動員參賽,呼籲這項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異地舉行,但是遭到美國奧委會和不少美國民眾的反對。

全面抵制未必符合拜登方針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宋文笛提供)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對美國之音表示,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未必符合拜登政府的外交方針。

他說:「抵制冬奧的形式和拜登現在強調的增加國際參與是有一定抵消的。而且美國如果參與冬季奧運的話,有機會展示它在運動乃至相關的科研和其他方面的實力。完整並全面的抵制北京冬奧對於美國的政策方向來說,可能不是現在最適合的舉動。畢竟現在拜登是以『鬥而不破』的方向處理跟中共的關係。」

宋文笛認為,美國以外交形式抵制北京冬奧更有利於和中共斡旋。他說:「外交抵制為主,(加上)局部性的商業抵制吧。商業抵制最後的力度到底有多強將取決於北京的回應和表態。這將成為美國跟中國談判的籌碼。」

瑞典服裝品牌H&M宣布不採購新疆棉花事件,今年三月在中國大陸引發抵制潮。中國官媒聲討H&M,認為此舉與放棄中國市場沒有分別。事件也觸發中國網民抵制其他曾就新疆議題發聲的國際品牌。

跨國企業進退維谷

有分析認為,企業對於是否抵制北京冬奧陷於兩難境地,一方面要向中國以外的消費者,表現出關注人權的形象,另一方面則要避免得罪北京,以免被中國市場拒於門外。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相信,對於國際品牌來說,抵制北京冬奧是艱難的決定。

侍建宇說:「經濟杯葛也不見得是政府說了算。政府要在桌面下跟廠商討論。這些廠商和美國政府和本國政府都有千絲萬縷的政商利益。他們也會提出:『你要拿什麼賠給我?』。美國之前因為新疆的議題對中國已採取了很多貿易相關的制裁,包括前一陣子討論的新疆棉花的問題。廠商如果招致損失,你現在還要叫它進行杯葛。它一定會跟美國政府說:『你拿什麼來還給我?』畢竟商人是講商業利益,不是講人權問題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夏季奧運會曾連續兩屆出現大規模抵制行動。1980年,美國和多個國家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抗議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前蘇聯為這屆奧運投入了大量資源和人力物力,最後卻只有80個國家參與。

北京冬奧成莫斯科翻版?

今年二月,全球180個人權組織組成國際聯盟,呼籲各國關注中國人權狀況,抵制北京冬奧會。國際聯盟表示,國際奧委會在2015年授權北京主辦冬奧會,認為會成為促使北京進步的催化劑。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一些觀察人士以中國圍捕香港民主抗爭者,在西藏數以千計藏人政治犯面對酷刑,新疆有至少180萬維吾爾人被關押在勞教營等實例說明,中國無意改善國內人權。

各界發出強烈的反對呼聲,使人關注,北京冬奧會否成為莫斯科奧運的翻版。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5/159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