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亭台樓閣 軒榭廊舫 中國古代建築入詩入畫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中國傳統文化詩句中的古建築,美得風情萬種。古詩詞不時出現的「亭台樓閣,軒榭廊舫」你能區分它們嗎?

山西省汾陽市一座古代樓閣。(圖片來源:健康無憂網)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中國傳統文化詩句中的古建築,美得風情萬種。古詩詞不時出現的「亭台樓閣,軒榭廊舫」你能區分它們嗎?

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築,多建於路旁或水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在建築形態上的特徵是「有頂無牆」。在《園冶》中,亭「造式無定,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即是說,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自古四大名亭:醉翁亭、愛晚亭、陶然亭、湖心亭。

△醉翁亭

△湖心亭

△愛晚亭

△陶然亭

台:「台,觀四方而高者。」

高而平的建築叫台,一般築成方形。台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台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便叫壇。

武漢名勝古琴台,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源地,又名俞伯牙台。據傳是後人為紀念伯牙和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所建。

△古琴台

樓:「樓,重屋也。」

《說文》中,樓的解釋為:「重屋曰樓」。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有些樓因為足夠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

《古詩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可見,當時的「樓」和現在所指的「樓」相差無幾。

黃鶴樓和岳陽樓分別因為兩首膾炙人口的詩句而聞名於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樓

「吳楚東南柝,乾坤日夜浮。」

△岳陽樓

閣:「樓閣樓閣」,閣與樓似乎總是連著出現。閣與樓近似,體量較小巧,可以看做架空小樓層。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杆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雪景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軒的古意為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多為高而敞的建築,但體量不大。軒的形式類型也較多,形狀各異,如同寬的廊,是一種點綴性的建築。造園者在布局時要考慮到何處設軒,它既非主體,但又要有一定的視覺感染力,可以看作是「引景」之物。

拙政園中,化蘇軾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與誰同坐軒,其四面皆可觀景,扇形的窗、扇形的軒,獨特的設計使其別具趣味。

△與誰同坐軒

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築。」

水邊建築,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榭不但多設與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

位於中山陵園的流徽榭,初建時,陵園工程師顧文鈺大膽地在卷棚式的白色亭頂上覆以乳白色的琉璃瓦,加上紅色立柱,形成美不勝收的水中倒影。

△流徽榭

廊:「屋檐下的過道或獨立的有頂的過道。」

廊是連接兩個建築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也便於人們遊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著名的頤和園長廊不僅因其「最長的廊」而聞名,更因梁枋上精美的14000餘幅彩繪,而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頤和園長廊

舫:「不繫舟。」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築物。似船而不能划動,故而稱之為「不繫舟」。舫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蘇州拙政園內香洲石舫,建築元素豐富,從船頭至船尾,依次為台、亭、軒、樓、廊。可謂以石舫展示園林建築形式的集大成者!

△香洲石舫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棕櫚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2/160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