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首富父親,名媛母親,貴族教育把王思聰教成這樣?

 家裡沒有愛,父母對孩子沒有時間投入,沒有父母的榜樣和示範,就算是送到貴族學校又怎樣呢?

    王思聰威脅孫一寧的事,鬧了差不多一個禮拜。

  結合王思聰之前在韓國當街打女生,宣稱不弄死勸架的網紅老子不姓王,在直播中用髒話大罵林更新和陳赫,這次的事情令人毫不意外。

  具體事件大家都知道,遇言姐不再複述,就算網紅孫一寧不是完美受害人,但她也有拒絕王思聰的權利和自由。

  然而,相比這個事件涉及的男女之事,我更加關注的是:

  王思聰,其母,被查爾斯王子接見,與摩納哥親王舉杯。其父,對兒子有求必應,第一次練手就掏出5個億,為什麼教育資源和經濟實力得天獨厚,呈現出的樣貌跟不學無術的縣城富二代沒有不同?

  為什麼家長把孩子當貴族培養,結果兒子非但沒培養出高級情趣,反而越來越遊走在法律邊緣?

  為何這麼些年從亞洲到歐洲的精英教育,除了英文外沒在王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王思聰從小就讀的是最好的學校,小學念的是新加坡富人區的瑞士村小學Swiss Cottage Primary School,中學入讀的是一年4萬英鎊的英國著名寄宿男校溫徹斯特公學,大學讀的是首屈一指的精英大學UCL(倫敦大學學院)。

  然而,無論是新加坡教育倡導的「共享價值」、「多元文化」、「平等和諧」,還是英國教育引以為榮的紳士精神,在他身上連個連影子都看不著。

  僅就其撩妹截圖看,完全不符高知浪子的名聲。通篇都是,「在幹嘛、我到了,我來了,我想你,不陪我,弄死你,我又來了,我又想你了,你不放心我,你不滿足我」。

  語言之空洞,詞彙之貧乏,格調之油膩,怎一個無聊了得,著實沒有可看性。

  不要求像徐大浪子一樣寫什麼雲彩與波心的情詩,不要求像胡大浪子一樣寫什麼「臨水照花,影落池中」,但王思聰連普通文化水平都不具備,甚至有高衙內和薛霸王的既視感。令人好奇,這些年的學是咋上的?

  再看王思聰對女孩的邀約,毫無新意的每次都是去夜店,看來夜店的確是王思聰主場。

  以前,大家總覺得他的言行是故意為之,疑似雙商高手背地裡在下一盤大棋。之後,王思聰通過一輪又一輪鍥而不捨地向外界輸出類似操作,證明了他的確表里如一:風度匱乏,精神世界貧瘠到荒蕪。他和他的那群「後宮」,是金鍊大哥和扒蒜小妹的究極進化形態。

  按說,以王思聰的眼界見識和教育程度,怎麼會活成這樣兒?但遇言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的確察覺到一絲端倪

  王思聰曾在採訪中直言,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陪伴在左右,他被鍛鍊得心像石頭一樣硬,很難被感動。

  王思聰兩歲被送去寄宿幼兒園,每周五回家,周日回學校。5歲時又去新加坡讀小學,剛開始母親沒有去陪讀,衣食住行是保姆打理,上學放學是司機接送。

  這就是王思聰的童年,孤獨常伴左右。他上中學時寫過一首英文詩《脆弱的愛》——

  「愛是脆弱的笑話,是我痛苦的根源……沒有人對我仁慈,只有棄之如敝屣……信仰都是虛假的,我的靈魂已死亡……」

  這首詩不排除青春期孩子的中二誇大,然而王思聰孤獨與失落的內心世界,也可窺一斑。很難說他後來的荒誕行徑,是不是對少年時代的過度補償。

  其實,幼童需要與固定扶養人建立心理連接,寄宿幼兒園已經被認為不利於心理髮育,國外甚至取消了孤兒院改成代養家庭制度,就是因為集體生活存在固定扶養人缺失的問題。

  而一個孩子,小時候沒能與父母建立唯一情感連接,以後家長很難在心理上對其進行管制。而父母缺失的陪伴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是溝通的匱乏和價值觀傳遞斷層。

  犯罪學家李玫瑾老師在談兒童教育時講到過,如同一個人兒時的飲食決定了一輩子的胃口,一個人脾氣的養成是撫養人帶出來的,而一個人的觀念是家裡人嘮叨出來的。

  遇言姐想,在王思聰小的時候,王健林夫婦大概很少跟孩子溝通和交流。沒有人給他念叨兩句要尊重女孩子,要平等對待好朋友,不能說髒話,也沒有人為他娓娓道來地講幾個建立個人志趣,形成基本自律和是非觀的小故事。

  否則,王思聰或許不會變成今天這樣。

  其實,王健林夫婦反思過孩子的問題。

  對於這樣的王思聰,王健林說是因為太早把兒子送去國外留學,讓他患上嚴重的智商優越症,不會看人眼色說話,怎麼想就怎麼說,對中國的人情世故、複雜程度缺乏認識。

  但在遇言姐看來,王健林似乎一直對兒子存在認知困難。王思聰違反公序良俗,父親覺得這是真性情,要怪就怪留學留早了,學會了西方人的耿直。

  王思聰拿著5個億去玩他不擅長的資本遊戲,王健林也沒有勸兒子,反而是表示讚賞肯定:「王思聰有些眼光比我准,整體來說他是很靠譜的。」

  王健林曾說,自己在家裡是老好人,對兒子的要求有求必應。而這體現出的家庭教育問題比王健林說的問題大多了。

  情感連接的薄弱,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物質上的有求必應,這是國內富豪家庭中常見的親子狀態。遇言姐見過不少類似富二代,被扔到寄宿學校「孤兒式教育」,父親幾乎不回家的「喪偶式教育」,這些孩子跟父母的關係都很不好。

  家裡沒有愛,父母對孩子沒有時間投入,沒有父母的榜樣和示範,就算是送到貴族學校又怎樣呢?

  其實,王思聰也曾有過想要向上的時期。

  2004年,16歲的王思聰應聘字幕組,他給自己起的ID是Exodus,即《舊約》的《出埃及記》。讀大學時,他的床頭讀物是福柯的《規訓與懲罰》。

  然而沒有堅固的人格做基礎,這點文藝愛好很快在享樂中瓦解。精神成長停滯,導致個人魅力匱乏,無法實現自我成長。

  在社交層面,表現出交友永遠只能向下兼容,只能在被討好的優越感中找到所謂精神契合的夥伴。而在個人價值實現上,體現出無法忍受延遲滿足,心裡不爽了就噴,想要什麼立刻要,用錢來衡量一切,得不到的就毀掉。

  如同每個巨嬰,已經擁有系統獨一份的無敵外掛,卻甘願待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地下室。

  如今流行的論調是,有錢就能養好孩子,富裕階級易出貴子。

  然而,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家庭財力,也不是資源堆積,而是父母個人素質和親子關係的質量。

  巴菲特曾經在書中提到過,自己小時候家庭環境很好,父母親很有才智,討論的都是趣事。他說:「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這非常重要。我沒有從父母那裡繼承財產,我真的不想要。」

  相比之下,擁有頂級硬體資源的王思聰,從來沒提過父母對自己有何啟發,沒提過家庭文化中的任何記憶點。而他本人也從國民老公滑落為群嘲對象,每次的熱度不外乎罵女性、打女性、睡女性,這次是仗財勢威脅21歲女孩。

  外人的眼光或許更加毒辣,網絡上有人爆料,一位萬達高層匿名接受微信語音採訪時表示,王思聰給韜光養晦的萬達帶來負面影響,這麼不成熟,繼承家業怕是夠嗆。

  因此,精英教育未必能培養出來精英下一代。誰能做到保持學習、善於反思、以身作則、高效陪伴,誰的孩子在未來成為精英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中國沒有階層固化。對於在教育軍備競賽中備受折磨的家長們來講,這真是個好消息。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遇言不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24/161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