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日本工業不如英美,二戰初為何在東南亞能敗盟軍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集中兵力向東南亞地區的英美盟軍展開進攻。經過激戰,日軍橫掃整個東南亞,占領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堅守東南亞的英美盟軍節節潰敗損失慘重。其中,堅守新加坡的8萬英軍被日軍殲滅,堅守菲律賓的5萬美軍和菲律賓軍隊大都成為日軍戰俘。日軍還上演了極其殘酷的「巴丹死亡行軍」。

那麼,工業不如英美的日本為何會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橫掃東南亞地區,打敗英美盟軍呢?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軍老照片

第一,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英美兩國對日軍的進攻並沒有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導致英美盟軍在對日本可能發動戰爭的準備嚴重不足。

提到英美對太平洋戰爭的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我們不得不提到1940年英美兩國所面臨的二戰局勢。

1940年對於英國而言是大英帝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至暗時刻」,在這一年,德軍憑藉其「閃電戰」的威力橫掃整個歐洲大陸,將整個歐洲大陸「據為己有」。英國以舉國之力迎戰德軍進攻。1940年夏季,德國打響不列顛空戰,英國皇家空軍和德國空軍展開殊死搏鬥,最終牢牢地守住本土。

不列顛之戰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但英國在二戰戰場仍然相對被動。雖然英國守住了本土,但英國的殖民地卻面臨德國嚴重的威脅。1940年,德軍支援義大利軍隊發動昔蘭尼加戰役,殲滅部分北非英軍,英軍將其陸軍的精銳部隊投入到北非地區和德軍展開激戰。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英國戰略重心在歐洲,美國1940年的戰略重心卻在國內。進入1940年,羅斯福總統雖然有意向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但由於國內孤立主義的束縛,美國只能採取支援武器的辦法,援助英國等國家抗擊法西斯。

從英國和美國1940年的表現就能看出,英國在1940年捲入二戰,但英國的戰略重心在歐洲戰場,沒有太多的精力顧及亞洲戰場。而美國受到國內孤立主義的影響,只能採取間接參與(出售武器)的辦法支援反法西斯國家軍民的正義鬥爭。由於英國的重心在歐洲抗擊德軍,美國壓根沒有主動捲入戰爭的打算,美國和英國也就無力顧及東南亞地區自身的勢力範圍。這就給日本向太平洋地區展開軍事擴張以可乘之機。

東南亞中南半島山區的日本兵

更為重要的是,英國和美國國內的部分軍政人員一直認為日本能北上進攻蘇聯。但日本早在諾門坎戰役失敗後就將下一步作戰的目標瞄準了東南亞。對於日本而言,由於日本在中國的侵略規模越來越大,美國就採取措施對日本實施了鋼鐵禁運和石油禁運,這就迫使日本採取占領東南亞的作戰行動獲取其維持戰爭必需的石油和橡膠等資源。

美國和英國怎麼也想不到,在諾門坎遭遇蘇軍重擊的日軍會把重點進攻的戰略目標對準其在亞洲的勢力範圍——東南亞地區。直至珍珠港事變爆發前,美軍沒有做好參加太平洋戰爭的準備,英國也沒有做好在亞洲地區迎戰日軍的任何準備。

正是對日軍進攻東南亞在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不足,才導致了英軍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被日軍打得大敗的嚴重惡果。比如在緬甸戰場上,英軍只是做了輕微的抵抗,整個緬甸戰場初期的戰鬥由中國遠征軍來完成。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在同古地區堅守10多天,粉碎日軍第55、第56師團的輪番進攻,殲敵9000多人,其發揮出的戰鬥力確實比被日軍嚇破膽的英軍高了不少。

零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日本一型螺旋槳式戰鬥機

第二,日本有先進的武器裝備——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奪取了制空權,重創英國皇家海軍和美軍在遠東的有生力量,為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向東南亞展開進攻奪取勝利埋下了伏筆。

提到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橫掃東南亞的武器,零式戰鬥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937年,日本海軍裝備了96式艦載攻擊機,零式戰鬥機的研製緊鑼密鼓的展開。

在日本工程師掘越二郎的主持下,日本軍工行業打造了一款重量輕,速度快,火力迅猛的新型艦載戰鬥機,這就是日本海軍的零式戰鬥機。1940年,零式戰鬥機在璧山空戰中重創中國空軍的I15和I16戰鬥機,凸顯出其相對強大的戰鬥力。1941年12月7日,零式戰鬥機也其他日軍飛機一起襲擊了珍珠港。自此,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全線捲入到太平洋戰爭中。

 

日本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變爆發後,日軍發動進攻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的作戰。日軍投入250多架零式戰鬥機參加奪取制空權,掩護攻擊機襲擊盟軍軍艦和其他軍事目標的戰鬥。有了零式戰鬥機的幫助,日軍在東南亞地區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功。

在1942年4月的海戰中,日本航母出動零式戰鬥機掩護96式艦載攻擊機,99式俯衝轟炸機(日本人自稱99艦爆),對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競技神號航母展開輪番轟炸。競技神號航母上的艦載機無力還擊日軍飛機的轟炸。經過激戰,英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競技神號航母全部被日軍炸沉。

在進攻菲律賓群島的戰鬥中,美國在菲律賓群島上擁有1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但日軍轟炸機在零式戰鬥機的掩護下空襲美軍機場,很快奪取了菲律賓上空的制空權。在進攻緬甸的戰鬥中,日軍同樣採取零式戰鬥機掩護轟炸機襲擊的戰術,對緬甸境內的英軍機場展開地毯式轟炸,奪取了緬甸境內的制空權。

日軍占領緬甸伊洛瓦底江的油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制空權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失去了制空權,英美盟軍在太平洋的抵抗瓦解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新加坡的8萬英軍集體向日軍投降。駐守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軍和菲律賓軍隊頑強抵抗,終因為彈盡糧絕放棄抵抗。

在整個東南亞地區被日軍占領之後,日軍又派出兵力向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展開進攻,日軍在亞洲地區的攻勢達到了頂點。直至中途島海戰結束後,日軍才在太平洋戰場轉入防禦。

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的日本兵

第三,東南亞殖民地普遍厭煩英美宗主國,一度認為日本是「解放者」。這在客觀上給日軍進攻東南亞提供了便利。

東南亞地區原先為獨立國家。19世紀之後,包括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大國陸續將東南亞作為自己的殖民地。由於東西方文化差異等複雜原因,東南亞地區的民眾就把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國家當成「敵人」,把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當成「解放者」。在日軍進攻緬甸的戰鬥中,緬甸人不僅不幫助英軍作戰,還充當日軍的嚮導,配合日軍占領緬甸全境。

日軍占領東南亞全境,炮製「大東亞共榮圈」之後,很多想從英美殖民地下爭取獨立的東南亞民族主義政治勢力又投靠日軍,這些民族主義政治勢力的代表還在戰後成為東南亞國家獨立後的第一任國家領導人。

「大東亞共榮圈」宣傳畫

比如,蘇佳諾就在二戰期間配合日軍維持後者在印尼境內的統治,在二戰結束之後,印尼宣布獨立,蘇佳諾成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緬甸第一任總理吳努也在日軍占領緬甸時期出任外交部長,直至吳努看清日軍的真實面目後才轉入抗日陣營。配合日軍鎮壓抗日軍民的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日占傀儡政權)總統勞威爾在戰後被菲律賓政府釋放,還當選國會議員,支持麥格塞塞當選菲律賓總統。菲律賓戰後第一任總統羅哈斯日軍占領期間也參與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政府,幫助日軍徵收大米等軍用物資。

正因為東南亞的民族主義政治勢力反感英美荷蘭,他們就把日軍當成了所謂的「解放者」,這使得日軍相對輕鬆地占領東南亞全境。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D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04/161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