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北上廣的年輕人 越來越「不要臉」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基於面子的「道德綁架」越來越多,比如,被老年人逼著讓座,被領導逼著喝酒,被父母逼著相親,被朋友逼著借錢,等等。這些事情都不斷的教訓年輕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多痛苦。

「面子可以給別人,但里子一點都不能丟。」北上廣的年輕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務實。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基於面子的「道德綁架」越來越多,比如,被老年人逼著讓座,被領導逼著喝酒,被父母逼著相親,被朋友逼著借錢,等等。這些事情都不斷的教訓年輕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多痛苦。

另一個是社會輿論在消解丟臉的嚴重性。比如,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中共都是以實際利益為導向。近幾年,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一些國際事務的處理方式,也逐漸被網友知悉,「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

面子是熟人社會的產物,中國有著漫長的小農經濟時代,所以,面子文化,登峰造極。在從事社會心理學研究的趙明看來,面子是社會關係中的流動性資源,「在熟人社會中,面子與人情、關係都具有密切聯繫,而且構成了國人『權力遊戲』施展的社會機制。」

在許多人看來,「人要臉,樹要皮」、「寧可身骨苦,不叫麵皮羞」。所以親朋好友間,常聽到那句,「給我個面子」,就連在生意場上,也常聽到一句,「看在XX的面子上」。在父輩面前,面子更是為人處世的準則,「丟什麼都不能丟面子。」

近年來,網友都總結過「中華八大原諒」——來都來了、給個面子、還是孩子、為了你好、習慣就好、大過節的、歲數大了、都不容易。所謂的「八大原諒」或多或少都與「面子」掛鈎,但解決思路,都是勸你為了面子,選擇忍氣吞聲或損害自身利益。

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員流動性愈發強,熟人社會的模式在不斷受到挑戰。尤其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隨著Z世代年輕人的登場,「面子」越來越被弱化。稜角分明、個性清晰的年輕人,善於表達自我意識,他們喜歡用自己的一套方式與外界進行溝通。「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等行為,正在被年輕人唾棄。

正如在知乎「為什麼95後越來越不在乎面子?」問題中,問題提出者對問題補充說明中說道,「感覺身邊的大人都把面子看的很重,什麼事都要比一下。再看我身邊的年輕人,大家都過的很隨性,過好自己就好,不在乎他人的流言蜚語。但大人們就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有時候明明做的是對的,別人卻說三道四,心理也會不好受。」

而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與在外求職的年輕人和自身家庭為原點的「熟人社會」有所脫節有關,在「陌生人社會」中,與親戚鄰居的交流甚少,平日裡接觸溝通的更多是「陌生人」。「面子」在他們眼中不再那麼重要,相應的「財富」、「機會」才是他們更為之看重的內容。

「人言可畏」對於年輕人來說,已經不是困擾他們融入社會的絆腳石。大聲說「不」,成為這一代年輕人堅持自我的表現。有一本追女生的秘訣,核心就三個字——「不要臉」,一直在網上流傳著,被年輕人津津樂道,因為,相比是否「不要臉」,他們更介意,這件事情是否關乎切身利益。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小夥伴聊了聊關於「不要臉」的故事。其中,有人不肯忍氣吞聲,憤而與前東家對簿公堂;有人為了一份心儀工作,在知道很大可能被拒絕前提下仍然主動爭取;有人為了身體健康誰敬酒都直接拒絕,老丈人的面子都不給;有人為了找到更合適的另一半,明碼標價將利益擺在明面上談……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燃次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9/162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