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圍舟:溫州動車事故十周年 大國速度與困在記憶中的失親者

作者:

50歲的金顯乃時不時會感到力不從心。10年前,弟弟金顯眼和其9歲的兒子在動車追撞事故中去世後,金顯乃成了家中唯一的兒子、大家庭的主心骨:老人過世需要他打點,弟弟留下的孤兒寡母也要他照顧。

金顯乃心裡還為一件事耿耿於懷:弟弟一家曾因生二胎交了計劃生育罰款,大約28000元。弟弟和侄子去世後,家裡只剩下小兒子和遺孀。因為弟媳沒有工作和經濟來源,金顯乃想去計劃生育部門,看能不能把罰款要回來。工作人員卻說:「這個東西,政府已經賠給你了。你別說死了兩個,就算死了100個,也與我們無關。」

「你想想看,作為一個工作人員的話,有素質、有文化的人。說出這種話,你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屬,接受得了嗎?」金顯乃氣道。

同樣在那場事故中失去親人的,還有河南省駐馬店市的徐留根、范平夫婦。他們的大女兒徐配配是D301車次的乘務員,遇難時年僅23歲。女兒出事後,范平在家「天天哭」,自此,眼睛就看不太清楚,「白天嘞,有人說話,還好點,一到歇了嘞(睡覺時),想想就該不是味兒(不是滋味),該掉淚,掉淚掉到不遠的人都認不清、都看不清臉。」范平指著記者的臉說,就連你長什麼樣子,我也是看不清楚的。

2011年7月23日20時30分,由杭州開往福州南的D3115列車,在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甌江特大橋上,被北京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追撞,六節車廂脫軌、四節墜橋,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逾1.9億(人民幣,下同)。這起「『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事故」,是迄今為止中國傷亡最大、造成最多經濟損失的鐵路事故。

而在事故後的十年,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不但沒有剎車,反而一路高歌猛進,截止2020年底,營運里程已達3.79萬公里,占全球高鐵營運里程的⅔。「中國速度,領跑世界」——官方媒體這樣寫到,這個遙遙領先的鐵路網絡改變了中國整體的交通結構,也製造了逾五萬億的巨額債務。而十年前的那場事故,以及被事故改變人生的普通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慢慢遺忘。

丈夫和大兒子出事後,金顯眼的妻子再也沒有出過遠門。她再也沒有坐過動車。

「那動車給那上跑,也沒啥擋著,咋會出車禍呢」

十年了。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至今在高東心中有著餘響,他仍清晰記得那時由於驚嚇而顫抖的身體,以及,那些血肉模糊的遇難者。

高東和妻子林芳在溫州市鹿城區下岙村已生活數十年。下岙村是距離溫州動車失事地點最近的村莊,當年,兩輛列車相撞後,掉下來的車廂便落在下岙村的菜地里,夫婦倆距離事故發生點僅有百餘米,親眼目睹了兩列火車相撞。

「雨下的很大,雷聲一直在響,天上一閃一閃的。」高東說,在他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像那晚一樣惡劣的天氣並不多見。下岙村停了電,周圍漆黑一團。大約晚上8時,林芳回憶,她聽到「好像漏電一樣很響的聲音。」倆人住在四樓,正好跟高鐵的軌道保持平行,因此看得很清楚。

高東回憶,他看到第一輛動車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停滯了一會兒,而後面那輛車仍然保持平常速度駕駛,沒有停下來,一直發出與鐵軌摩擦的「空」「空」「空」的聲音。兩車隨即追撞,高東看到巨大的衝擊力使得前面一列車「後面全部壓癟了。」「那一幕特別驚人。」相撞後,後面那輛列車的幾節車廂脫離車體、掉下了鐵軌。

高東被嚇得渾身顫抖,立即報警,報警電話那頭,接線的警員卻根本不相信高東說的話。由於驚嚇過度,高東自己話也說不清楚,接線的警員把他「當作神經病一樣」跟他聊了十幾分鐘。

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事故現場的拯救工作。圖:Getty Images

社交媒體微博是當時傳播信息最快速的渠道。事故發生僅4分鐘後,微博用戶「袁小芫」——一名事故倖存者,就通過微博發出狀態:「D301在溫州出事了,突然緊急停車了,有很強烈的撞擊。還撞了兩次!全部停電了!!!我在最後一節車廂。保佑沒事!!現在太恐怖了!!」13分鐘後,「羊圈圈羊」發出求救信息,「求救!動車D301現在脫軌,在距離溫州南站不遠處!現在車廂里孩子的哭聲一片!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出來!快點救我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官方媒體在事發半個小時後才發布相關信息。

打完報警電話後,高東趕往動車掉下來的地方。現場一片混亂,已有一些村民聚集此處搶救還活著的人。高東清晰地聽到人的呼救與慘叫,也有人已經講不出來話來。他看到有些人仍然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就上前搭把手,幫助他們爬出列車。「有些人員自己方便,扶一個手讓他出來。有些人找行李什麼的。」而列車最前面的一節車廂則是血肉模糊的景象,高東說:「56個位置,都沒人了,只看到有一點點肉跟骨頭。人屍體沒了,全部壓癟了、成肉沫了。」

當晚金顯乃接到動車失事的消息,帶上20多個親戚立即前往溫州,事故現場已被封起來了,大家散開在各大醫院尋人。金顯乃說:「活著要見人,死了我也要見屍。」

今年58歲的范平還記得7月23日當晚那個陌生的電話,告訴她配配出事了。「我還以為是騙子。」范平說,「那動車給那上跑,也沒啥擋著呢,咋會出車禍呢。」她和那時在外面的丈夫徐留根聯繫,找到村子裡會使用網絡的人,確定了事情的真實性。倆人便想著趕快前往溫州。

即使是在駐馬店農村,徐留根、范平夫婦的經濟狀況都算較差的,當晚接到電話後,夫婦倆翻遍了整個家,也只湊出800塊錢。他們本想先到達離駐馬店最近的省會城市鄭州,然後坐飛機去溫州,這樣能最快看到配配。倆人甚至不太清楚溫州具體在哪裡。

但到了鄭州,夫妻倆才發現身上僅有的800元根本買不起去溫州的機票。徐配配所在的鐵路服務公司「潔麗雅」的工作人員跟他們說,可以先到北京,公司會承擔他們從北京到溫州的飛機費用。夫婦倆便用這800塊買高鐵票去了北京,那也是他們第一次坐高鐵。

直到7月26日,金顯乃才找到弟弟和侄子的遺骸,他有些不忍回想那些情景,只記得找到的屍體已經不完整了:「小孩好像屁股斷開了一樣。」

當徐留根、范平夫婦從北京趕到溫州時,配配已經躺在殯儀館裡了。范平看到屍體「一溜一溜」地擺放在火化場,感到「寒心」。她不敢去細看女兒的遺體,唯一記得的畫面是配配「腳趾頭半拉沒有了」。夫婦倆給配配買了新衣服,打扮打扮,就這麼送走了女兒。

范平、徐留根夫婦在自己家。攝影:圍舟

「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2003年,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上任,提出了「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次年,中國通過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7年,中國高鐵網絡開通,以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命名為「和諧號」。

在《大國速度:中國高鐵崛起之路》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2008年11月27日,鐵道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面向全球宣布中國高速鐵路網規劃升級,未來中國將建設1.6萬公里高速鐵路!這一刻全世界都震驚了。要知道當時全球高速鐵路建了40多年,總里程都還沒有那麼多。中國人居然一出手就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里程的總和!」

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次年,原鐵道部針對不同國家成立了十幾個工作小組,構想中,將建成歐亞高鐵、中亞高鐵和泛亞高鐵。其中,歐亞高鐵從倫敦出發,經巴黎、柏林,過莫斯科後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里。中亞高鐵起於烏魯木齊,經哈薩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與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重合。泛亞高鐵將從昆明出發貫穿東南亞,經由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抵達新加坡。

到2010年底,中國高鐵投入營運里程已達8358公里,高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國和泰國、寮國簽訂合作協議,將建一條連接中國、寮國、泰國等東協國家的高速鐵路,即前述「泛亞高鐵」,包括中越、中緬、中老泰等線路,原計劃在2015年建成,但至今仍未規模化開通。

與此同時,相對應鐵道負債疾速攀升,到2011年上半年,鐵道部所屬運輸企業盈利僅42.9億元,而總負債已經突破2萬億。這樣的發展速度也為安全埋下了隱患,事後發布的事故調查報告指出,劉志軍違反基本建設程序,未經批准擅自將甬溫鐵路項目批覆的設計標準由200公里/小時提高到250公里/小時。

時任《財新周刊》主編胡舒立在2011年8月的評論中,將劉志軍主政鐵道部以來高鐵的「跨越式發展」類比為1958年的「大躍進」。她指出:「從出行方式的便捷到生活形態的變革,高鐵被塑造成了這個時代的一座新神像,『突破』繽紛而至,『革命』旋踵即來,高鐵興奮瀰漫於整個社會。」

沉迷於「突破」、「革命」的鐵道部,顯然沒有對「失敗」做出任何準備。事故發生後的搜救過程草率、慌亂,讓公眾極為不滿。

事發次日24日凌晨,有媒體援引現場搜救人員報導,生命探測儀顯示,出事列車上已無生命跡象。此後有鐵路方面的人員提出把橋面上的車廂吊裝到橋下,這一指令遭溫州市警局特警支隊支隊長邵曳戎拒絕。邵曳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不同意,萬一有生命跡象呢?怎麼向人家交待?我堅持在鐵軌上也就是原地清理。」「這樣的吊裝我們怕二次傷害,不管機體怎麼動,都會在內部產生擠壓,空中可能也有散落。」

2011年7月24日,溫州動車事故現場的鳥瞰圖。

尤為令人詬病的是,在事發後不到24小時,7月24日5時30分,現場負責人、上海鐵路局原常務副局長王峰下令就地掩埋受損車頭和散落部件。金顯乃提到,當年當挖掘機對車廂進行拆解時,曾有一些家屬在現場試圖阻礙填埋,因為他們覺得事情還沒有弄明白前不能掩埋車體,但未能成功阻止。

後來,趕到現場的時任副總理張德江下令「殘骸不能埋」。

掩埋車體的行為令公眾空前憤怒,很多網民懷疑試圖吊裝、掩埋車體的舉動是在銷毀證據。王峰因此被給予記過處分,根據媒體報導,他在事故後第三年——2014年4月24日就任了蘭州鐵路局局長。

而就在掩埋車體的同日,17點40分左右,搜救人員在對橋面上的D3115次列車第16節車廂進行搜救中,發現一名還活著的兩歲半女孩「小依依」。女童名叫項瑋伊,其父母雙雙遇難。搶救後小伊伊左腿被診斷為擠壓綜合症,先後進行了多次手術,但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左腿功能。

在7月24日晚鐵道部的發布會上,記者提問為何要在事情沒有調查清楚時就掩埋車頭,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解釋說此舉主要是為了便於搶險,並稱:「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當被問到「為何救援宣告結束後仍發現一名生還兒童」時,王勇平答道:「這只能說是生命的奇蹟」。新聞發布會視頻顯示,王勇平的回答讓提問的記者直接失控,大聲吼道:「這不是奇蹟」。底下其他記者也紛紛大喊:「這不是奇蹟」。王勇平的回答一度被記者們的聲音完全壓住。

位於廣東的市場化媒體《南方都市報》以《他媽的「奇蹟」!!!》為標題直接質疑鐵道部的說辭,並稱「鐵道部『撕碎了一個國家的天真』」,並且呼喚「必須打斷鐵道部的壟斷」。南方電視台《今日最新聞》主持人彭維納在節目中表示:「老百姓都不是傻子。不是你位高權重,講句話我們就會聽的!如果打雷都會出事,還依然有膽量說技術過關,這個動車組是安全的,鬼才信你!」

官方媒體也對王勇平的言論表示質疑。中央電視台《新聞1+1》節目中,主持人白岩松評論道:「現在我不敢信,不能信。」

在網絡輿論相對活躍、審查較少的2011年,網民們在微博發起了「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造句大賽。例如:「足協說,中國足球能進2014世界盃,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此外,網友們還製作了各類廣為流傳的表情包,不少淘寶店也設計了T恤,印著王勇平的名句和鐵路的標誌。

在憤怒的輿論包圍下,王勇平卸任新聞發言人的職務,被派去波蘭華沙任鐵路合作組織中方代表。

28日,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來到事故現場為遇難者哀悼、獻花。看到溫家寶獻花情景的高東說,自己對溫家寶的三個深鞠躬印象深刻,而在場的近百個中國記者都顯得那麼悲傷,「我們中國第一個鐵路,這樣有名氣。出了這樣子的事情。」

一名當時在現場、曾駐華多年的美國記者在端傳媒的電話採訪里說,動車事件是他印象中少有的中國記者空前憤怒的時刻。在溫家寶前來視察時,一名CCTV的女記者直接衝到溫家寶面前,質問他為什麼容忍下屬官員沒有將精力放在搶救倖存者身上,而是為了迎接他的到來,將本來坑坑窪窪的土路鋪上了整潔的石板。這位美國記者說,他駐華近20年的生涯中,從未見到有中國記者對高層領導表現出如此的憤怒。

也是在溫家寶鞠躬的同一個地方,徐留根、范平夫婦虔誠地燒了紙,期冀女兒的魂魄能夠同自己一起返鄉。

因端傳媒為付費網站,故不提供全文轉載,如需閱讀全文,請點擊此處前往端傳媒網站購買會員後閱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端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4/162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