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二戰中的南斯拉夫游擊隊,真有電影裡的那麼強嗎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以《橋》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以下簡稱《瓦》)為代表的一批南斯拉夫電影傳入中國,一時間大江南北迅速掀起了一陣「南斯拉夫熱」。

兩部電影裡,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強悍戰鬥力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以瓦爾特的皮夾克、吉斯的高領毛衣和蘇里的花格子襯衫等為代表的「游擊隊時裝」風靡一時。片中幾個游擊隊員組成的精銳小部隊便能在法西斯控制的核心地區大鬧一番,和多於自己十數倍的強敵抗衡還不落下風,其表現堪比「抗日奇俠」。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過是誇張的電影表現手法而已。但實際上,南斯拉夫游擊隊在真實的二戰史中絕對算得上是一支精銳之師。電影裡雖然對其多少有美化的成分,但卻是有相當的歷史依據的。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游擊隊員

迅速壯大的抵抗力量

1941年4月5日,納粹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只過了短短的12天,到4月17日,南斯拉夫政府便宣布停止抵抗,向德軍投降。然而,德國人還沒高興幾天。當年6月,南共領導人狄托便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狄托任總司令。僅僅三個月,游擊隊的人數便發展到8萬。在狄托的帶領下,他們開闢了一系列敵後根據地,並以神出鬼沒的游擊戰打得德、意等軸心國軍隊心驚膽戰。

德軍多次出動重兵圍剿游擊隊,但除了損兵折將外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德軍只得在根據地的邊界豎起大牌子,上面用醒目的塗料寫著:「注意!匪區!」由此可見南軍游擊隊給德國人留下了多麼大的心理陰影。

約瑟普·布羅茲·狄托(1892.5.25-1980.5.4)

1941年9月18日,狄托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從貝爾格勒進入解放區,成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戰場上的最高軍事統帥。不久,游擊隊對軸心國軍隊展開大舉反攻,竟一舉攻占重鎮烏日策城,建立了烏日策共和國。要知道這個時候,蘇聯在德軍「閃電戰」的重擊下還沒緩過勁來;而整個中西歐,除了英國在納粹的威脅下瑟瑟發抖外,其他地區幾乎全部被法西斯收入囊中。南軍游擊隊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堪稱驚艷。

到1943年,南軍游擊隊的總兵力已達25萬,解放區擴大為13萬平方公里,所控制的人口占全南總人口的近一半。此時放眼全世界,還沒有哪個戰場上的反法西斯軍隊能夠對法西斯取得這麼大的優勢。

南斯拉夫的民族分布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南軍游擊隊能在反法西斯陣營中一枝獨秀?

首先,這和狄托英明的反法西斯政策有直接的關係。

眾所周知,南斯拉夫是一個由諸多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國家,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兩個地區具有強烈的分裂主義傾向,穆斯林與基督教、東正教教徒之間的對立也十分激烈。為此,狄托大聲呼籲全南斯拉夫人民要放下暫時的紛爭,一致抗擊外來侵略。不論塞族、克族、波士尼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還是黑山人,只要你打法西斯,那就是我的戰友、我的同志,我們一定予以大力支援。

正是在這面「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旗幟的引領下,南境內的各路反法西斯武裝都自願接受了狄托的領導。狄托趁機將其組織為5個旅的游擊隊,指揮大家和德、意及南斯拉夫偽軍打得你來我往,開闢了大量的根據地。

而德、意軍隊為打擊游擊隊,採取了血腥的報復策略,對游擊隊出沒地區的村鎮實施「滅絕政策」,製造了大片的無人區,這反而堅定了全南人民的反抗決心,加入狄托陣營的人也越來越多,游擊隊自然越打越強大。

南斯拉夫游擊隊與蘇聯軍官合影

其次,狄托等南軍游擊隊高層十分重視部隊的軍事訓練。

解放區內建有各種大小軍校或軍事速成班,講授包括戰略戰術、部隊組織、政治工作、軍事技術在內的諸多課程。游擊隊內部還組建有軍事學習小組,其隊伍中的骨幹往往會在戰鬥間隙被組織起來進行學習。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長,學習小組也相應分為射擊組、爆破組、暗殺組、駕駛組、反坦克組等多個類別,因材施教,使得各部隊技戰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此外,狄托還利用一切機會,向蘇聯、英國等盟國派送得力幹將,讓他們進入專業軍校深造。這些學成歸來的軍官又反過來在各學習小組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這就進一步促進了游擊隊官兵戰鬥力的整體提升。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45毫米加農炮

此外,游擊隊的壯大,離不開其他反法西斯盟國的鼎力相助。據不完全統計,從1941年到1945年,僅蘇聯就援助給南軍游擊隊15.5萬支步槍、3.8萬支衝鋒鎗、1.6萬挺機槍、6000門火炮(含迫擊炮)、69輛坦克和491架飛機。

而英國更是幫助狄托組建了他的第一支裝甲部隊——第1坦克旅,裝備了59輛M3斯圖亞特式輕型坦克,及繳獲自德意軍隊的38(t)坦克、S35坦克,還有安裝了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殲擊車和安裝了Flak38四聯裝20毫米高射炮的防空戰車。

雖說其水平不足以和德軍裝甲部隊比肩,但也具有一定的戰鬥力。1944年10月27日,南軍出動兩個坦克營支援步兵作戰,一舉攻克了工業重地希尼貝克城。由此看來,《橋》和《瓦》中讓游擊隊員只使用步兵武器,倒是弱化他們了呢!

南斯拉夫的第一坦克旅

打得納粹聞風喪膽

講一個故事,你就能明白南軍游擊隊對法西斯來說是一個多麼麻煩且可怕的存在。《瓦》劇中的男一號瓦爾特,其真實的歷史原型為弗拉基米爾˙佩里奇。

1941年,22歲的佩里奇加入南軍游擊隊,在塞拉耶佛開展地下抵抗運動。他們在塞拉耶佛只活動了一年,就幾乎完全破壞了德軍和當地傀儡政府設置的情報網絡,暗殺各級傀儡官員及德意官兵393人,迫使德軍不得不停止對塞拉耶佛游擊隊及其他抵抗組織的搜剿。

由於表現突出,佩里奇很快就升任少校營長。在他的領導下,到1944年6月,塞拉耶佛游擊隊及抵抗組織先後在城區及市郊開展罷工、罷課、罷市等活動百餘次,使德軍在塞拉耶佛的經濟生活受到極大衝擊。當時在薩拉熱有一個傳說,那就是瓦爾特(佩里奇的行動代號)一跺腳,全塞拉耶佛的供電所便會立刻斷電,工廠也會立即停工。可惜的是,1945年4月,在納粹德國即將投降的前期,瓦爾特不幸在一次行動中犧牲,年僅26歲。

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劇照

在1941年至1945年,南斯拉夫游擊隊牽制了德、意、保加利亞等軸心國軍隊及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偽軍共計51萬餘人,這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武裝黨衛軍、山地獵兵、空軍野戰師等德軍精銳。裝備精良、號稱「陸戰無敵」的德軍,在對陣南軍游擊隊時幾乎占不到便宜。

最慘烈的一次戰鬥發生在利姆河沿岸的普利耶波利市,由於密碼被破譯,德軍得知舒馬迪亞第1旅正在該市休整,遂派出精銳部隊在間諜的指引下一直摸到游擊隊的駐地門口。當舒馬迪亞人確定無法突圍後,他們拒絕了勸降,一直戰鬥到最後一人,1600餘人全部陣亡,而德軍也付出了多達2800人傷亡、失蹤的代價。

電影《橋》劇照

此戰過後,德軍總指揮倫杜利克大將向希特勒報告說,反游擊戰鬥的殘酷和南斯拉夫的艱苦條件,使「我們許多德國士兵要求調到俄國前線」。可以說,《橋》和《瓦》中那些身手不凡的游擊隊員,其戰鬥水平出眾並非是刻意的藝術表現,而是真實的歷史寫照。

據南斯拉夫統計,南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一共犧牲了305000人。當然,真正的損失想必遠比這個數字要大。歷史不該忘記、也不應忘記每一個為了自由和獨立而獻身的英魂。南斯拉夫游擊隊為人類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做出的貢獻,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

參考資料:

【1】洪茂雄《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

【2】弗拉基米爾•傑吉耶爾《狄托傳》

【3】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南斯拉夫游擊戰》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歷史D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5/162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