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香港藝人的傲氣,內娛頂流們只學到了財氣!

香港演員談自己的薪酬喜歡用這個詞「人工」,這在兩廣地區也很常用,經常被用到各行各業中。

而 大陸演員就是「酬勞」,準確來說一般都是天價報酬。藝人這個行業,稍微有點名氣之後,拿到的薪資都不是全行業能平均的水平!

參考《愛情公寓》走紅的因為失業而焦慮的王傳君所發出的感慨,「卡里只剩100多萬了!」

再參考今年剛出的娛樂圈特有的計量單位,1爽等於208萬,一凡約等於222萬,計量時間以日算,而非月計!

內娛的錢多了,但是代表作品卻少了。

甚至可以說是全員撲街的程度。

(本文只論目前被評為頂流藝人的那幾批,趙薇那一代的實力比他們高得多,不在討論範圍內)

注意,我們這裡說的作品程度,不是粉圈所認可的,也不是播放數據就能評出來的。

而是得跟上個世紀的《天龍八部》、《縱橫四海》、《西遊記》等能匹配上的水平

客觀來說,當下的內娛作品裡,沒有吧?

不管電影還是電視劇,沒有一個演員能擁有受眾如此之廣、受歡迎程度如此之久、影響如此之大的作品。

趙薇,曾經是內娛第一個流行偶像,沒想到她作為開始,卻是內娛流行的結束。

這近20年來,內娛所盛行的頂流藝人,大多活在他們的粉絲裡面——哥哥加油,姐姐好美,哥哥真棒,姐姐好剛!

而最近吳亦凡的嚴重翻車,就是內娛一直奉行的頂流命運。

吳亦凡是目前時代內娛資源最好的藝人了吧,影視歌三棲發展,這麼順遂的事業道路,他又留下了什麼呢?

估計就是他強大的粉絲團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認可「頂流」概念的原因——但從字面上看,它跟香港常說的「巨星」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就是香港巔峰時期VS內娛當下,藝人從藝態度不同的根本區別!

香港娛樂圈鼎盛時期,大佬級別都是巨星,張國榮梅艷芳,四大天王等等,個個都是因為藝人的身份而耀眼。

而粉絲數量和規模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時,他們幾乎都認為藝人的一份工作,「要打好哩份工」是業內普遍的共識。

因為香港有張國榮這樣一位足夠優秀的前輩在,所以在他之下的藝人,個個都很敬業。

更多的巨星,是像周星馳一樣跑龍套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他熬得比梁朝偉還要久!

在他還是小人物的時候,就受了不少冷眼,但他到現在為止都以一種很嚴肅的態度對待他的喜劇電影,那種創作的熱情不會因為資本的裹挾而爆米花化。

若論黑暗,香港娛樂圈不亞於現在的內娛資本涌動,但是因為整體大環境下,人,起到的作用,實在太強了!

演員會演,歌手會跳,編劇一個比一個神。

這幫人匯集在一起,就是拿了錢好好做事的那種,行業不興盛才怪!

所以,造成的後果之一就是當TVB衰落之後,很多藝人寧願拿著微薄的工資都在強撐——他們為他們創作了一個值得留戀的工作環境。

而另一方面,在觀眾那裡,他們也收穫了「值得」二字!

港劇、港影越沒落,觀眾卻越懷念它們。

港星們沒活接了,選擇轉戰短視頻。因為人人都有代表作的緣故,觀眾知道他們,哪怕是一個小的角色。

因為作品,TVB的熟臉配角輕易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式。

對於行業以外的工作人員,港星們也有自己銘記的方式。在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茶水工楊容蓮就拿到了專業精神獎,在過去的28年裡,她給香港數不清的劇組端茶倒水,任勞任怨,見證了香港娛樂的變化。

而在內娛,明星和助理之間的關係就沒有那麼和諧了。

劉濤在拍攝現場一邊玩手機,一邊讓助理給她餵水、擦嘴還幫她換鞋。

跪式採訪不止出現在景甜一人身上。

內娛的明星們更喜歡把助理當成傭人來使喚,美其名曰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點。

但過後又喜歡在鏡頭前抱怨當藝人有多苦、壓力有多大!

可在天價片酬出來後,這種苦情戲就沒有用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質疑,為什麼拿這麼高的片酬,卻在電視劇、電影,甚至綜藝節目裡那麼敷衍。一直有頂流翻車,所以一直有質疑。而今年翻車的頂流藝人,個個都有幾筆令人驚嘆的報酬,因而再質疑都不會被嚇到了。這就是當下內娛,和香港娛樂圈的對比:人家個個演員有傲氣,而俗稱的頂流們只學到了財氣!其他的,且看翻車程度!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書醬瞄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7/162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