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女性的婚育選擇(上)—「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最近,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影響女性的政策,包括「離婚冷靜期」、允許生三孩等等。這使得人們對了解中國女性生活的現狀有了興趣。

最近,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影響女性的政策,包括「離婚冷靜期」、允許生三孩等等。這使得人們對了解中國女性生活的現狀有了興趣。經過一番調查我們發現,中國的房產市場近些年湧現出了一批新買主:年輕的單身女性。這群在獨生子女世代長成的女孩,正在解鎖傳統的將「婚姻」與「房產」捆綁在一起的觀念,她們更傾向把擁有房產視作實現個人自主及獨立的象徵。同時,學者也發現,一些不符合中國社會實情的政策與法律,迫使這群女性在性別不平等的環境下尋求生路。以下請聽本台記者唐家婕製作的專題節目《中國女性的婚育選擇(上集)》:「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是否離婚這件事,在北京金融業工作的90後周亦(Joey Zhou)糾結了五年;而買下自己在京城的第一套房子,她只花了三個周末。

「過戶結束那天中午,我抓著鑰匙、拿著文件到對街吃一碗酸辣粉。我自己坐在店裡,刷手機銀行卡基本要負債了。但心中的踏實感……是很難形容的。」周亦說,跟前夫結婚時,婚房是公婆買的,裝修都是夫家掏錢,但這卻成了公婆介入夫妻倆各種決策的開始。職涯選擇要不要外派?什麼時候生娃?在哪個醫院生產?月嫂阿姨找誰?......都能鬧成家庭革命。日子久了,夫妻間的摩擦沒有停過。

「如果我能給當時未婚的自己一個忠告,那就是女人一定要自己買房,不要被婚姻、被傳統的枷鎖捆綁住吧。」她說,用盡積蓄買下房子,讓她仿佛第一次成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上海松江區,34歲從事科技業工作的單身女性孫琪(Qi Sun)也剛在今年夏天買下一套總價近300萬、60平方米的公寓。她對等待能一起買房的另一伴不再有期盼,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後讓她感覺租房沒有安全感。在父母贊助部分首付款的情況下,她逛了不到一個月就買房了。

「我朋友說,你買房,可能比找個男朋友更容易。」孫琪笑著說,然後感慨道,「當你買完房,你真的會覺得……結不結婚,不再那麼重要了。」

「我身邊所有買房的女性朋友,幾乎沒有後悔的。唯一後悔是當時為什麼不咬牙買大一點的。」孫琪和幾個同樣單身、買房的閨蜜拉了個微信群,她們的群規寫著這麼一條自嘲式的感嘆:「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中國單身女性漸成買房主力軍

 

 

2021年7月22日,一名戴著口罩的婦女走過北京中央商務區的商業辦公樓。(美聯社)

周亦和孫琪的故事並非個例,數據顯示中國女性正在成為房產市場的重要角色。中國房產研究機構貝殼研究院3月發布的《女性居住現狀調查報告(2021年)》發現,重慶、深圳、天津等多個城市的女性購房占比更已超越男性。

中國30個重點城市女性購房占比,從2017年的45.60%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47.54%。其中,24歲以下、25到29歲女性購房客群增速又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的女性。

中國的房產市場不再只是充滿咬牙購置學區房的焦慮父母、或為子女搶購婚房的長輩、手抱鈔票的投資客。這群年輕的中國女性,帶著一定的經濟基礎進入市場,她們渴望性別平等的購屋決策方式;當此路不通,她們則選擇把中國傳統習俗中的「房子」與「婚姻」解綁,在婚前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產。

在另一份由房產公司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2021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約82%的女性5年內有購房計劃,近四成女性打算2年內買房,21到25歲年輕女性占據六成。在「買房聽誰的」這個問題上,8成女性選擇自己把握買房決策權,比2018年上升了近20%。

「這一批年輕女性,很多是獨生子女一代。她的主體性是在80年代、90年代塑造,她從是在『生男生女都一樣』的(口號中)長大,對自己職業上的遠景(期待)就是要有自己的主體性、財產與人生。突然到了要進入婚姻時,她被告知說女人要做賢妻良母、做個好太太;男的要去拼事業,女的最好回家陪孩子寫作業。」關注中國性別及女性主義研究的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董亦歌(Yige Dong)教授告訴本台,「她們發現在這樣一個階級差距加大、市場歧視女性、婚姻剝奪女性的社會,對個人最有利的選擇就是:把我所有的資源投入到我自己能擁有的資產裡面,我才能在這樣一個競爭很激烈的社會,繼續往上走。」

制度的「意外後果」

 

 

一名攜帶嬰兒的婦女,在北京購物中心的嬰兒卡通標誌前。(美聯社)

中國自1979年開始強制性的生育控制,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小孩,並對超生者採取行政處分、罰款等措施。

實施了30多年一胎化政策導致中國各地,特別是農村上演了無數強制流產、上環、絕育的悲劇,還有大量的嬰兒,尤其是女嬰和有殘疾的嬰兒被拋棄;卻也出現了意外的後果——一大批中國女性能在集家庭資源於一身的環境中長大,獲得較高的教育水平。1949年90%中國婦女是文盲;2016年,女性已占中國高校本科生人數的52.5%。

董亦歌分析,結婚率、生育率下降,女性追求獨立的買房消費行為上升,都是80後、90後、00後出生的中國女性的個人追求與社會制度的需求產生摩擦的結果。

耶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臧曉露則在研究中發現了另一個促使女性買房的動力:2011年中國《婚姻法》的司法解釋。

「在2011年之前,中國婚姻的法律條文變化總體上有利於保障女性在離婚時的權益。夫妻離婚時,法律認為婚房是夫妻共有財產;但2011年出台了對《婚姻法》的司法解釋,婚房按照房屋所有權狀署名來判定歸屬。而在中國的禮俗文化里,婚房往往登記在丈夫名下。」臧曉露的團隊追蹤研究發現,這個原意要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變動,卻在出台的十年間,加劇性別的不平等,更增強了父系社會的傳統觀念。

「(已婚)女性變得更不敢離婚,因為一離婚就會失去房產;另外我們也發現女性家務時間變得更長、對未來更沒有信心。」臧曉露說,而對於未婚女性來說,她們結婚的年紀越來越晚、未婚先自己買房的趨勢也不斷升高。

大趨勢:結婚少了、離婚多了、初婚晚了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學家們發現,中國的婚姻概念從過去功能主導式的婚姻,轉向更傾向於關注自我成長、追求浪漫愛情、靈魂伴侶的結合。

中國婚姻狀況也發生巨大的轉變,最新的官方數據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結婚率下滑、離婚率攀升、初婚年齡推遲。

2020年有813萬對中國情侶註冊結婚,是繼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後,再次大跌。這也是2003年以來的新低,僅為最高峰2013年的60%。相較之下,中國的離婚率持續走高。根據民政局數據,中國粗離婚率(年度離婚數與總人口之比)從1979年為0.3‰,到了2019年已達3.4‰,三十年來翻了十倍多。

中國政府提出的解方是民法新規"離婚冷靜期"在今年一月一日實施。這讓想要離婚的中國人,需要經過五個關卡、即至少三十天的等待。這個規定在中國引起不小民怨。

在和我的幾次長談中,周亦回顧了離婚的漫漫長路。她說推動她下定決心的最後一股動力,是他們還沒有孩子。「有了孩子我會更難走,」周亦說,「我其實最沒有想到的是,談離婚最難的關卡是說服我父母,他們很傳統,覺得女人就是該待在婚姻裡頭。」

周亦讀著幾個月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的離婚聲明,她說自己特別能體悟:「我們不再相信能以夫婦的身份,在生命的下一個階段共同成長。」

「(有人會)跟你說什么女人結婚前買房就不好嫁的。我跟你說,遠離這種口嗨的人!人婚前買房子就是為了避免嫁給這種人。現在時代變了,女孩子都知道要先謀生、後謀愛了。但是,很多男的還想的是,先找個傻的、等有錢再換個美的!哼(嘆氣)!」這是周亦很喜歡的知名博主,網名「銀河系李老么」在短視頻里分享當代女人當自強的理念。「我告訴你們,真正靠譜的男人是什麼樣。如果一個男人真愛你,他希望你可以過得很好,可以過得優秀。所以女人們一定要先變強!明白嗎?」

同樣也是90後、已婚已育的「李老么」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微博上有超過180萬的粉絲。周亦一邊劃著手機介紹著,一邊望著她口中的「愛豆」微笑。她說這些視頻常給她力量。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30/162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