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禁止校外培訓的事情,如果真要減負,首先能不能把小學的題難度降一降?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考試有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閱讀理解還有小作文(寫一段話),我記得我小時候至少三年級才有這些玩意。一年的數學考試各種挖坑設陷阱,有的腦筋急轉彎都出來了,對於思維的鍛鍊倒是好事,可是不是太早了?整這麼難,家長能不焦慮嗎。僅僅才一年級而已,已經讓我這個985理科生天才藝術家隱隱感覺到輔導的壓力了!
我的心路歷程大概是這樣的:希望孩子快樂教育——不刷題不補課考試分數低——害怕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打擊——報名補課班。
不過,內卷是遲早的事,今天不捲,初中高中還是得卷,這是個難題,除非有一天上大學不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這一天會遠嗎?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小明有56個蘋果,小紅有38個蘋果,小明給小紅幾個兩人一樣多?小明前面有37個人,後面有19個人,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這種題,以前都是腦筋急轉彎的題,現在都在正式試卷上,小學一年級。
考研焦慮
我面試985的研究生,教育專業,心理專業的,很多真的扛不住兩個專業問題。
就問那種,入門級問題:
你告訴我Chomsky的blue print理論啥意思;
或者你告訴我中文是母語的孩子學英語,與法語是母語的孩子學英語,心理和大腦上有什麼異同。
就這種友善的問題,全都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為什麼?因為沒有時間學習專業課。
很多孩子來自高考大省,拼了全力考上一本。他們沒轍,為了生存一本不夠用,費勁全力要考985研究生。
大學四年,全在準備考研:考研數學,考研英語,考研政治,一遍遍刷。
等到了研究生,沒學一年又要實習了[跪了]。
本專業知識,跟沙土一樣。什麼文獻都沒看過。
我相信不僅僅這幾個專業這樣,很多專業都如此。
他們累不累?累[跪了]。他們苦不苦?苦。
但他們累這麼多年,苦這麼多年,學的全是用人單位不需要的知識。
到了單位,又從頭教,從頭學。
@納蘭朗月夜回魂:上一代的焦慮
我懷疑上一代人長期處於「沒人要」的恐慌中。
昨天見到一位同行老師,閒聊中得知她的退休規劃就是去和女兒住,繼續管束女兒不讓她買太貴的東西。
當她的同事指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樂意和家長一起住,最多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小區,而且也會厭煩家長念叨她花錢。
這位老師愣了一下,重複數次:那我不成了沒人要的?
我小時候,犯懶或者犯別的錯誤,我媽訓斥我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長大了沒人要!」
在她看來這是加諸一個女孩子最嚴苛的命運,所以她罵歸罵,但仍然堅信我會「有人要」。
這兩年她的焦慮換了種形式,當村里我的同齡人都結婚之後,她開始焦慮,「為什麼一個上門打問你的人都沒有?」
沒出現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盛況,讓她的自尊心相當難以接受,問我:你該不會成了沒人要的了吧?
我毫不懷疑她小時候也受過同樣的來自長輩的恐嚇,不料這套話術在我這裡斷了代。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的價值需要建立在有一個男人要我的基礎上。她覺得沒有男人表示想娶我,我的價值就受到了巨大損害,我不結婚不生孩子就沒法有尊嚴地活下去。
我能了解這種想法的形成原因,傳統農業社會中,單個的人尤其是單個的女人,的確很難生存。
但當這種生存焦慮被濃縮為「沒人要」並且時至今日還大行其道,未免覺得又荒誕又好笑又悲哀。
@祝佳音:一群人的焦慮
我是覺得大家都有一肚子情緒,憋著,漲,看到什麼事情就噗噗噴一噴。
壞事兒當然了,有個北京電視台的編導罵冠軍穿NIKE,全網怒噴,噴到對方清空微博,繼續鞭屍,大家非常過癮。好事兒其實就是換了個方式發泄。
鴻星爾克,買,買光!必須買光,買到主持人喊沒貨了沒貨了,大家說你閉嘴我就是要買。非常過癮。但另一個角度,又懶得在乎自己到底是什麼感受,就跟吃多了辣椒再吃什麼都覺得沒味兒一樣,熾熱、直接、大量。
所有感動和複雜的情緒都用「真好哭」一個詞兒,那麼多感受最後都是好哭,這也太好哭了吧?
我以前不喜歡類似「群氓」「烏合之眾」之類的話,覺得太裝了,誰不是群眾?你生下來就是哲學家?不用這麼急著把自己拽著頭髮提上去吧?但現在也有一種既視感,一大群人在烈日下的黃土場上來回奔跑,轟隆隆的,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一整群一起行動,跑到口乾舌燥但還是跑下去,塵土飛揚。所有事兒都是熱點也都熱不過7天。每個人都能成名1小時然後被遺忘。有情緒的原因很多,壓力大,工作累,不被尊重,很多事兒不讓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