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陳凱歌之子棄美籍入中國籍?富人的「制度套利」

  陳凱歌之子陳飛宇近日發表聲明,放棄美籍加入中國國籍,卻換來網絡噓聲一片。   就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富二代。

陳凱歌之子陳飛宇近日發表聲明,放棄美籍加入中國國籍,卻換來網絡噓聲一片。

就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富二代。

他出生時父母都是中國人,而且他是第二胎,因為生在美國拿了美籍所以並沒有像普通人一樣被徵收社會撫養費。

在美國出生可以直接拿出生證辦美國護照,因為美國是承認雙重國籍的,這個護照就代表了他美國國籍的身份。

然後去大使館辦回國旅行證,父母雙方必須同時在場,這裡是代替寶寶選擇國籍(中國)。

也就是說,這個孩子雖然保留了中國國籍,但是也保留了美國國籍的歐式期權(注意是歐式)。

然後在北京設籍口,按照正常流程上學。小學進入了北京最老N牌B的名校之一。

初中開始準備出國,高中在境外讀了三年書,然後回國後申請中國的名校——作為外國人,沒有筆試,只有面試。

面試過後作為外國人被錄取,然後又選擇現在重新成為中國公民。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現在國內最大的分流階段並不是高考,而是中考。——我們經常能看到只有XX%的孩子能讀普高的新聞。

所以孩子成績很優秀就可以繼續選擇國內,如果不盡人意就選擇出國,去國外讀高中。然後再滿足高中必須在國外呆滿2年才能以外籍生身份參加國內大學本科錄取的規定。

這裡會給孩子第二次選擇權,高三(四)畢業時,孩子如果很優秀,那麼可以考慮參加當地大學的錄取;如果不盡人意,那麼就選擇回國參加國內大學錄取。

每個學校招外籍生的規定都略有不同,有些需要簡單的筆試,有些需要考一下中文(...),有些甚至直接面試即可。

這裡也涉及到了國內大學的KPI。山東那邊女學伴事件出來時大家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國內大學的KPI里涉及了國際學生的比例,算在國際化的指標里,所以才會給這麼寬鬆的錄取條件。

不過其實反過來想,國內高校把大學名額留給陳飛宇們這樣的外籍學生,總比全是非洲小哥哥過來好些吧。

這條路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制度套利,有錢有條件有誰不想走啊。

只是有時噁心的地方在於,這些人好處占盡還要強行宣傳自己愛國,又當又立。

陳飛宇當然不是第一個實現這條路線的人,只是他最有名。但是,這條路線坦白講,會破壞掉很多民眾從小建立起來的公平幻覺:

你怎麼向大眾解釋陳飛宇所有的操作都合規正確,他自己今年也才不到20歲,所有的這些也都只是他父母的安排。

大眾都很難接受自己內心的公平感被衝擊。你越解釋他沒錯,而且他還真沒錯,大眾只會覺得這些規則錯了——就是給國內某些階層的「量身打造」。

所以,有錢和沒錢的本質區別在於:就是給孩子3-4次,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當然也有連續4次都給機會不中用的情況,而不像其他孩子那樣,一考定終身。

所以我們也看到二代們選擇普通職業、當宅男甚至搬磚的新聞,但是他們是有了ABC各種選擇後,最後選擇了搬磚。而你面前,只有一個選項——搬磚。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遠見Visio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19/163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