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政府干預市場的結果:中國心臟支架陷入缺貨潮

作者: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她還在糾結要不要換個大點的房子。

我給她的建議是,幾乎所有的原材料和人工費都在漲價,房價如果一直摁住不讓漲,那麼開發商恐怕只能會在那些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未來幾年的房子質量堪憂。

要買早買,而且最好不要買未來幾年的新房。

這是基於經濟規律的簡單推測,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簡單的坑。

但這樣簡單的經濟規律,大部分人是不具備的。

在他們的簡單認知中,凡是價格管制,讓資本家出血、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的一定是好事。

財經網6月份在微博做了一項問卷調查,如何看待心臟支架降價?結果毫無意外很多人鼓掌叫好。

當然這個降價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通過政府集中帶量採購,統一談判壓低價格。

以前幾萬元的心臟支架,價格從幾萬元降到700多元。

這麼大的「優惠」幅度,顯著降低了自己的負擔,群眾當然是舉雙手歡迎。

可是他們不曾想到,僅僅過去了還不到100天,同樣是來自財經網的一篇報導,《心臟支架困局:以前沒錢做手術,現在有錢沒支架》。

我們這里根據財經網的這篇報導,剖析下心臟支架面臨的三個困局的根本原因。

1

心臟支架的短缺困局

簡單來說,就是沒貨。

不僅小地方小醫院沒貨,就是北京大醫院也沒貨。

不僅是某個型號沒貨,而是各種型號都缺貨。

北京某三甲醫院醫保相關負責人提到,集采之前,心臟支架的各種規格都非常全,想用哪個品牌,一系列型號的產品都有。

現在的情況是,臨床醫生反映,經常出現支架型號不全的情況,進口品牌支架尤為突出。

很顯然,短缺的困局來自於兩方面,供應和需求。

在供應方面,因為集采價格壓的很低利潤很薄,所以中標的心臟支架生產企業,在完成約定的集采量之後,完全沒有動力繼續生產補貨。

而且這些中標的生產企業之間也是有配額的,某些醫院和醫生熟悉使用的支架可能就剛好不在配額之內,進一步加大了短缺。

另一方面在需求端,最明顯的問題是,支架價格的大幅下降,激發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需求。

比如原來可做可不做的支架手術,現在患者可能要求要做。

原來可以用價格相對低的不鏽鋼支架,現在既然價格都降下來了,患者都要求用更好的合金支架。

這就跟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一樣,原本正常出行該幾點出發就幾點出發,但現在可能都會等到免費的那個零點時刻上高速。

那些原本沒有打算零點出發的人,為了免費也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發,於是造成高速大擁堵。

心臟支架短缺的原因也沒有逃脫這個經濟規律,財經網的報導證實了這一點。

如果說去年一個月做50台手術,今年可能就要做70台。

在河南一些大型醫院前三個月的支架用量,已經超過去年一年的用量。

印度實行冠脈支架價格的限價後,其冠脈支架的總使用量曾提高12%,其中急診中的使用量增加了61%。

之前不鏽鋼支架也用量頗大。2019年占心臟支架使用總量的34%,2020年1月—8月,使用量仍占到30%。不鏽鋼支架的優勢是價格低。

當集采將合金支架價格壓下來後,上述天津醫保採購中心負責人提到,很多以前選擇不鏽鋼支架的病人轉而選用合金支架,這也會使集采中標的合金支架使用量增加。

很明顯,來自供應和需求兩方面所造成的短缺,僅僅是一個表象。

核心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集采統一壓低價格,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價格管制。

價格管制導致了供需關係的錯配,不需要的人在為獲得了額外的資源而暗自慶幸,而真正急需的人卻只能幹著急。

2

不可避免的流通困局

國家集采之後,心臟支架利潤被壓縮,中間經銷商也就被擠走。

原來由中間經銷商完成的配送工作,現在交由配送平台統一配送,部分經銷商成了剩餘物流配送角色。

一位心臟支架代理經銷商退出之後明確表示,「利潤太薄,做不下去」。

很多人簡單的把中間經銷商理解為只不過是在賺差價,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所以經常為取消中間商叫好。

但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中間經銷商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傳遞。

如果有經銷商,這個過程並不是單獨的一項工作,而是伴隨著整個交易過程完成的。

換句話說,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中間經銷商在賣支架,但他們傳遞的不僅僅是支架本身,還有與之伴隨的信息和服務。

心臟支架本身的運送、信息的準確傳遞,以及服務保障的到位,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都包含在價格之中。

原來會有更多配送企業,把心臟支架產品送到醫院手上。

醫院日常使用多少,需要哪些型號的產品,這些配送企業都會提前為各個醫院整理好並按型號配送。

現在呢,取消中間商,交由同一的配送平台,價格看上去也很便宜。

但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一分錢一分貨」,同樣的,價格便宜就對應著便宜的服務,這種服務自然也就只剩下了把心臟支架送到就完事了。

以前支架的中間利潤還是可以的,這個價格包含了配送服務的功效,貨如果最終沒有到醫院手裡,這個價格是有變化的。

然而,集采以後,整體的價格降下來,利潤縮水,這些企業的配送服務,就不像以前那麼用心。這時候,一般都是醫院自己牽頭統計需要的型號和數量,再與配送企業聯繫送貨。

這個變化,現象背後的原因,仍然是價格管制。

低價的統一配送平台擠走了原來高價的經銷商,同時擠走的必然是相應的配套裝務。

3

必然出現的道德困局

之前心臟支架價格高的時候,很多人就指責廠家、醫院太黑,這才有了國家統一的集采和降價。

而出現今天的短缺困局之後,我相信同樣還會有人來指責廠家太不道德,太不厚道,會指責他們沒錢賺就不生產,太沒有社會責任感。

就是醫生對患者說實話,說支架沒貨了,患者和家屬都會質疑醫生,是不是支架太便宜了,醫生不願意用。

這樣的道德困境,或者說道德困惑我們屢見不鮮,其實也是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國家集采的量是根據去年使用總量的70%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去年中國心臟支架使用量是150萬個,而國家集采統一採購的就是107萬根。

按照集采的規則,醫院需求量的80%,必須要在中標品牌中選擇。剩餘的20%,醫院可以自由選擇品牌。

也就是說,集采這種模式給市場留了一定的空間和餘地。

但是,這種空間和餘地背後的原理患者和家屬並不完全知曉,他們會認為有便宜的你不用,故意引導他們用貴的。

有一些常用的心臟支架品牌實際上有能力供貨,可遺憾的是沒有被納入集采。雖然還有20%的需求量,醫院可以選用中標之外的品牌,然而,醫院一般不會「冒險」採購。

「我們醫院沒有採購集采外的支架。」上述江西醫生直言,集采外的心臟支架價格高,患者會質疑,醫生是不是為了掙錢,故意不給用便宜的支架。

納入集采的心臟支架品牌,因為價格管制而短缺;有供貨能力的品牌,沒有納入集采,醫院不敢採購;患者也不相信醫院,覺得是為了掙錢,故意用貴的。

這又是一種新的道德困境,也就是,問題有解決的辦法,但大家都互不信任,都不敢去解決。

問題在哪裡?問題還是出在價格管制上。

價格管制,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變得複雜起來。

4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很多人以為,談錢傷感情,價格讓人際關係變得冷漠。

同樣的,很多人以為,為了利潤,醫院也和資本家合謀,故意誘導使用價格昂貴的支架。

而資本家為了利潤,就是不願意降價,就是聯合抬高價格。

心臟支架,我估計早已被他們定義為剛需產品。

所以,正是在種種謬誤的輿論聲音之下,才出現了統一集采壓低價格的這種模式。

但這種模式的本質,實際上是價格管制。

原來簡單的市場模式,看上去各個環節都需要錢,但市場模式的好處是,你自己的錢你自己負責。

你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傳遞著你的真實需求。

你是真實的,別人也是真實的,不會有並不急需卻假裝急需的人來和你爭搶資源。

而且市場的高效運轉,決定了你的需求很快得到反饋,反饋的渠道就是很多人所不齒的中間經銷商。

價格管制之下,供給方讓生產商沒有了利潤沒有了動力,讓中間商不願意提供更多的服務,需求方激發釋放了原本不需要或者不急需的需求。

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在各個環節都出現問題。

另外價格管制之下,你雖然也出錢,但很多決策過程是與你無關。

而另外的決策者,也不是心臟支架的利益相關方,所以也必然會出現我們之前所說的道德困境。

解決之道並不困難,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市場的歸市場,讓願意花錢的人自己做主。

但這並不簡單,因為需要大多數人重新認識經濟規律,知道經濟規律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的認為好心就能辦好事。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功夫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07/164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