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乎里,有人問:去自己不熟的親戚家串門是什麼體驗?
高贊的回覆,有些文藝:「人在沙發坐,腦子放在家;臉上笑嘻嘻,心裡弄啥呢——假裝有點忙,瘋狂刷手機。」
也許,你也有同樣的體驗。
坐在別人家裡,雖然有說有笑,卻感覺如坐針氈,一心想著,早點離開就好。礙於面子,內心掙扎了一番,還是留下來了,假裝很開心,用刷手機屏幕,來掩飾自己的一切。
小時候,跟在父母身後,到處去串門,不僅能吃到美食,還能拿到小紅包,美不勝收。這樣的場景,一去不回,令人唏噓。
很贊成這樣的做法:你不來我家串門,我也不去你家串門,有事大家在餐廳吃一頓,在茶館裡坐一坐。
有距離的社交,是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02
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現實。
陳果說過:「社交的動機:利益關係和將來的實用關係,搭建人脈具有功利的目的,利用他被他人利用的工具,或者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家在偏遠的山溝里。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親戚朋友來訪,家裡平時很少有客人。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一眼就看到了大舅舅。我問:「舅舅,你來我家,有什麼事情嗎?」
母親罵我:「沒有事情,就不能來吃頓飯了?也太沒有禮貌了。」
大舅舅說:「別罵孩子,我是想來借錢的。兒子要結婚,彩禮錢是個大問題。」
「無事不登三寶殿」,果不其然。要不,大舅舅走二十多里山路,就是為了吃頓飯?我有些不相信。
除了逢年過節之外,每一次串門,都有一些「難言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提著禮物,也不太熟悉的人,一準是求人辦事。
當串門變成了利益交換的機會,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還不如,把問題擺出來,放在桌面上,大家一起商議,哪怕撕破臉,也沒有關係。
再說了,串門需要時間成本,對於忙碌不停的人來說,無疑是「大麻煩」。
有句話說得好:「靠誰不如靠自己,你是鳳凰,自有梧桐樹。」
當你沒有人脈的時候,不要巴結任何人,而是反思自己,然後找到合適的方向,多折騰幾次。
當你的人生有了一點點起色,願意和你合作的人就多了。你不提著禮物去串門,也會有人主動聯繫你,請你吃飯喝酒。
你加入再多的群,不如告訴別人——「我有存款幾百萬、我在某地開公司」。當然,你別「凡爾賽」,被人揭穿真相的滋味,不好受。
03
串門,也許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在農村生活的時候,可以頻繁串門?
因為,農村的生活,不是特別講究。家家戶戶都很窮,地板是泥巴,牆壁是磚頭,也沒有刷得雪白。進進出出,都不受約束,也沒有什麼攀比心,端一碗飯,也能走幾戶人家,隨便哪一家,都可以加菜、添飯。
當我們進城之後,大部分的小區,都是一群原本陌生的人,聚集在一起。小區裡面的人,而已很少串門,外來的人,多半會被阻擋在「大門之外」,串門變得越來越不「方便」。
家是一個相對私密的地方。
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就已經天黑了。如果還有客人在家,做飯、陪客、喝酒、洗碗拖地,都會變成煩惱的事情。
生活的節奏打亂了,導致孩子不能好好做作業,夫妻不能好好聊天。
串門,也會揭開成年人的「遮羞布」。
很多成年人,外表光鮮亮麗,家裡卻很寒酸。住在老房子裡的人,覺自己沒有面子。
「人比人,氣死人」,客人對你家的裝修、家具、小區配套,指指點點、女主人的廚藝,你馬上就會矮人一截。要是你還在租房住,就更會被人貶低了。
生活的真相,被人揭穿了,以後再遇到熟人,連說話的底氣都沒有了。
即便是家庭條件很好的人,也會有一些「不好見人」的地方。家醜不能外揚的道理,人人都懂。
話不投機半句多,電子設備全覆蓋。
如果兩個人的關係不是特別好,一開口就會「尬聊」,只能用看手機、電視來打發時間。
在家裡,禮尚往來,變成了一個難題。
有的人,提著很貴重的禮物來串門,主人心想:應該回什麼禮物才好呢?畢竟,誰都不能占便宜。
如果是很計較的人,得到的回禮不夠好,他會在親戚朋友群里,頗有微詞,讓人顏面掃地。
成年人的生活,就沒有「容易」兩個字,如果還要因為人情來往而煩惱,就更不容易了。大家互相體諒一下,別串門,互相安好。
04
《詩經》裡寫道:「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談情說愛,感情再好,也不能隨便逾越界限,不能苟合。
人與人交往,本質上是感情的互動交流。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規矩,如果強行打破規矩,就是強人所難。
你喜歡串門,不代表別人也很喜歡;別人每天都很悠閒,不代表你也無所事事;有人求你幫忙,你也許幫不上忙,但是收了禮物,只能硬著頭皮去做;串門,不僅要看朋友的臉色,更要看朋友的家人是什麼態度......
既然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那就都在門外說話吧。
不串門,不是你冷漠無情,而是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