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同樣是管教,為什麼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話?

3歲的冉冉剛上幼兒園,天天跟父母念叨「我們老師就是這樣說的,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5歲的果果,在幼兒園吃飯吃到碗裡一粒米都不剩,而在家裡,想吃就吃,不想吃誰說也不管用;

為什麼家長苦口婆心的「連哄帶騙」想糾正孩子的問題,卻不如老師一兩句話就能輕鬆「搞定」?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什麼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這孩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呀?

在家天天犟嘴的孩子,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父母的話,背後是有原因的,老師能夠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

學校有規則,家中「自由」過度

父母都深愛著孩子,有時候愛的太「深沉」,毫無規則可言。

甚至有的家長到了「溺愛」的程度,只要孩子聽話不惹事,什麼條件都能滿足孩子。

孩子在家中的「自由」沒有限制,反觀學校有明確的規則: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都有明確的規則和時間界限。

對於0-6歲的孩子,正是養成規矩的最佳時間,學校里的規則有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

而且還有同伴的共同遵守,老師的監督,更容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蒙台梭利博士說,建立在規則之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規則的愛,才是智慧的愛。

那麼,在幼兒園中一般會有哪些規則呢?

對於0~6歲的孩子,應建立哪些規則?蒙台梭利博士早已告訴了我們答案,三點基本原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中,下面六條基本規則,孩子都應該遵守。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6)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老師懂得孩子的需求,情緒更穩定

蒙台梭利博士說,我們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幼兒。

懂得孩子的需求,能夠通過孩子的行為,發現孩子背後的真正需求,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輔助孩子的成長。

愛孩子很容易,懂孩子卻很難。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中屢屢感到困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做父母。

對於成人來說,當家長太容易了,但教育好孩子,懂得孩子的需求,給予愛與陪伴,卻不容易。

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需要什麼?自己給他什麼就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有的家長覺得,我給孩子的就是對的,我說的孩子就得必須照做。

然而,家長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那便是絕大數時候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懂孩子,才能愛孩子。

我們所說的懂,主要是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二是了解孩子階段性心理特徵,三是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成長具有階段性特點,每個階段發育特點和認知層面都有不同的表現。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有些事情不能太著急,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隨著孩子的成長,心理特徵會有階段性的變化,孩子的心理會在一些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父母若不懂得教育,常常把孩子的某些行為看做叛逆、任性。

比如,我們常說的Terrible two,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詛咒的敏感期等等,這些都是每個階段孩子成長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

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行為,很多家長會認為是孩子不夠聽話,對孩子發脾氣、怒斥孩子,甚至把調皮、叛逆等標貼隨意貼給孩子。

而老師不一樣,老師經過了專業的培訓,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性特點,對待孩子的態度是平等的。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明白孩子行為背後的「小秘密」,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老師總能做到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行為發掘孩子背後的真正需求,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老師能堅持底線和原則

愛可以無條件,但要有原則和底線。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條件都是「試探性」的,即孩子提出來的條件,有時候並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

因此,你每一次的讓步,都會讓孩子覺得你沒有底線,會變得更加的變本加厲。

越沒有底線的父母,越容易養出「白眼狼」!

所以,愛孩子,就要堅守做父母的底線,不能無原則退讓。

孩子之所以更願意聽老師的話,很大原因在於老師會堅持原則和底線。

而在家中,父母經不住孩子的胡攪蠻纏,一些原先制定的規則就會輕易變動。

老師更懂得讓孩子「聽話」

這裡的「聽話」,指的就是服從。

所謂服從,就是教師或父母讓孩子去做什麼事情,孩子就遵從指令去做什麼事情。

蒙台梭利博士通過大量教學觀察及研究發現,兒童對服從意識發展的過程,分為3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兒童有時候聽話、有時候不聽話,在我們看來有點反覆無常。

1-6歲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服從意識與他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要服從成人的某個指令,兒童首先要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即具有明白指令的能力。

所以,要知道兒童能否服從某項指令,我們首先得知道他是否達到了相應的發展水平。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成人習慣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孩子,讓他們「變得」聽話。

比如3歲前的孩子,讓他做某件事情,不配合的時候,就覺得他是不聽話,成人習慣強制性的命令孩子去做。

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會突然發現孩子聽話多了。但這也是間歇性的,時而溫柔如天使,時而胡攪蠻纏總是很叛逆。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在服從成人指令時候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他不可能突然就能服從他人的意志,也不可能突然就能明白做某件事情的理由。

服從是一種能力,兒童若要反覆使用這種能力,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以鞏固這種能力。

因此,1-6歲階段的孩子有時服從,有時不服從,就是這個原因。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首先得明白,孩子是否具備了「聽話」這個能力。

2、第二階段,兒童隨時會服從命令,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

當孩子的服從意識發展到這個階段,他的能力已經得到鞏固,這個時候他既能聽從自己的意志,也能聽從他人的意志。

此時的兒童,已經可以領會他人發出指令的意圖,並通過自己的行為完成命令。

3歲以上的孩子,服從意識大多都能達到這個程度,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所期望的孩子聽話,就是要讓孩子服從意識達到這個程度。

那麼,孩子的服從意識就僅限於此嗎?顯然不是!

當兒童的服從意識達到第二個階段之後,會向更高層次去發展,即服從意識進入第三個階段。

3、第三階段,兒童渴望命令的下達。

處在第三個階段的兒童,期望成人能給他們下達命令或指示。

他們好像急於等待和履行別人的命令,並表現出無限的快樂,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自然現象。

日常教學中,細心的老師或家長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當做完遊戲或手工,跟孩子說「我們把東西收拾一下......」,話還沒說完,孩子就馬上動手開始收拾東西。

兒童服從的太快,以至於你還沒講完話,他就開始行動了。

在蒙氏幼兒園,當收工作的音樂響起,孩子們都能馬上去執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班級孩子服從意識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孩子的成長取決於成人的一點一滴的付出,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有愛,更要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922/165006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