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用這兩種方式養育子女,到頭來的結局都是孤獨終老

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子女,為了給子女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為了子女在成年之後能夠有更好的生活能力。

通常的男性和女性在剛一結婚就會開始為了孩子做打算,例如,買房子的時候要在能力範圍之內買最好的學區房,除此之外,父母還要承擔子女接下來至少20年的撫養費用,直到孩子結婚也要不斷地在金錢方面資助子女。

這一觀點在沈騰的電影《西虹市首富》之中就有很好的體現,當沈騰飾演的王多魚想要把自己的錢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會之前,他還想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一筆足以養活他們一輩子的錢,因此列出了一張巨長的清單,從奶粉錢到婚禮費用,一應俱全。

其次,美國曾經就「中西方父母對比」進行過一次實驗調查,結果顯示,普遍來講,中國的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這方面往往都比西方父母付出的更多,也更加辛苦。

然而,眾所周知的事物有兩極,而物極必反,在現代,某些父母的「保姆式」傳統撫養觀念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們每日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導致了很多父母到了老年都得不到子女的陪伴,倍感孤獨。

雖然在大眾的普遍認知當中,人們都認為「只有狠心的子女,沒有狠心的爹娘。」

但是,當我們更加深入地去分析家庭之中的子女關係時,就會發現這些父母在晚年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實際上都是自食惡果,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第一、對於子女的掌控欲望太強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當中,每個孩子自一出生之後,父母就開始背上了一些這樣那樣的「責任」,例如,要提供孩子的就學保障,從幼兒園到大學,還要保證他們的生活,保證他們的婚姻,甚至要幫忙撫養孩子的下一代等等。

想必很多孩子在家中都聽到過父母說:「等到你上大學,爸爸媽媽的擔子就清了。」「等你結婚了,爸爸媽媽的任務就完成了。」這樣的話:在大多數時候,中國傳統家庭中的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要為下一代服務。

通過全球教育支出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支出排在全球第六,在中國,有多達82%的父母早早地就做好了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全部個人時間的準備。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有些父母的內心就會變得敏感,他們總是喜歡過分地干涉子女的生活,事實上這是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養老制度不健全,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就會隨之減弱,勞動能力也會逐步喪失,需要子女的照料才能夠維持生活,這種普遍的社會問題就逐漸地成為了一種對於子女的束縛,並始終與孝道相結合。

在現代,很多父母對於自己孩子的掌控欲望過於強烈,想要掌握自己孩子的全部生活,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

這時,父母通常忘記了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忽略了孩子的人格獨立性和自由選擇的權利。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大致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與父母極力反抗,二是成為所謂的「媽寶」。

第二、從小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溫情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父母不慈,兒女不孝。」父母與孩子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但這並不代表著這種關係是堅不可摧的。

雖說生大於養,但是,很多父母事實上並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該盡的責任,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沒有在父母的身上獲得任何的安全感與溫情,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階段的感情缺失,甚至會影響他們長大之後的人生,在這種情況下,又何談讓孩子在長大之後好好地贍養父母呢?

實際上,孩子在成長階段特別需要父母的悉心指導與關愛,這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價值體系,還能夠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夠形成正常的性格特徵。

記得電影《銀河補習班》之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是父親對兒子說的,這句給了很多人內心的震撼:「兒子,對不起啊,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爸爸。」其實,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不斷地溝通之中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第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2/165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