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中國軍人在帕拉塞爾群島的伍迪島(中國稱西沙群島永興島)上巡邏。(2016年1月29日)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
「越南有充分的法律和歷史證據,以對黃沙群島(即帕拉塞爾群島,中國稱西沙群島)和長沙群島(即斯普拉特利群島,中國稱南沙群島)進行符合國際法的主權聲索。」
出處:越南外交部發言人例行記者會
尚不明確
最近有學者查閱歷史檔案發現,中國在19世紀末並未聲稱對南中國海的爭議海域帕拉塞爾群島(中國稱西沙群島,越南稱黃沙群島)擁有主權。在9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Le Thi Tsinghua)被問及對於此事的評論。
英國記者、學者比爾·海頓(Bill Hayton)稱,他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發現了一份文件,當中暗示帕拉塞爾群島是「公海」的一部分,而不在中國皇朝的控制之下。
黎氏秋姮聲稱,這證明了越南長期以來對該群島的權利主張是正確的。
根據越南外交部網站,她這樣回應說:「正如越南多次重申的那樣,越南有充分的法律和歷史證據,以對黃沙群島和長沙群島進行符合國際法的主權聲索。學者比爾·海頓發現的文件證實了這一點。」
越南稱帕拉塞爾群島為黃沙群島,中國稱之為西沙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在越南被稱為長沙群島,中國稱之為南沙群島。
隨著中國繼續試圖在南中國海行使主權並施展海上力量,海頓的這一發現給中國帶來了新的可能障礙。
不過,儘管這些文件有助于越方立場,但僅憑這些文件並不能完全證實越南對該爭議島嶼的主權主張。
8月26日,《中國的發明》(The Invention of China)和《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這兩部書的作者海頓宣布他在英國國家檔案館裡發現了一份新文件,該文件來自一個「裝滿其它來自1899年的珍貴文件的盒子裡」。
「終於找到了一份我已找了很久的南中國海文件!在1899年被譯成英文的一封信中,『中共外交部』(即大清國總理衙門)稱帕拉塞爾群島是『公海』,言下之意就是,不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他在推特上寫道。
根據美國之音姊妹台自由亞洲電台的一篇報導,這封信涉及所謂的「貝羅納號銅案」,事關一艘德國船隻「貝洛納」號(Bellona)。該船在帕拉塞爾群島沉船後,船上的銅貨被中國漁民偷走。
自由亞洲報導提到,海頓發現的文件顯示,中國政府「拒絕賠償」由英國投保的這些銅貨,稱「貝羅納」號沉沒在「公海」(high seas,即不受任何國家管轄的大海),因此並不在中國疆域內。
不過,海頓也指出,他發現的這封信是英文譯文,而不是中文原文。
海頓還發現了另一封日期顯示為1898年4月14日的中文信副本,此信由兩廣總督譚鍾麟寫給英國駐廣州領事,並在信中提到「茫茫大海何從保護」。
關於這份文件,海頓告訴自由亞洲:「這尚且還不是確鑿證據。但對越南來說,這有助於他們證明中國是到後來才開始在乎這些群島的。」
當代的北京對帕拉塞爾群島確實非常在乎。
資料照片:中國在用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伍迪島(帕拉塞爾群島永興島)上建立的三沙市鳥瞰圖。(2012年7月27日)
南中國海諸島位置示意圖
海頓此前曾寫道,儘管北京聲稱中國自古擁有西沙群島(帕拉塞爾群島),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官員曾在1909年6月6日之前訪問過這處群島。
他還指出,當斯普拉特利群島在1933年成為注意力焦點時,「中華民國決定不對其宣示主權。」
海頓認為,中國對南中國海的許多領土主張,以及「中國人那種『自古以來就擁有』那裡的珊瑚礁和礁石的集體信念」,實際上是從20世紀上半葉才開始零零碎碎的出現。
他表示,在此期間,中國所做的並不是對「事先已存在的聲索進行文獻記錄」,而是「通過同時調動激情和檔案文件來想像和宣稱聲索」。
與此同時,越南聲稱自己至少自17世紀以來一直在這些島嶼上有效地保有存在印記。與中國一樣,越南也出示了地圖和其他歷史文件,稱這些文件表明這些島嶼屬於越南。
然而,中國軍隊在1974年奪取了帕拉塞爾群島當時由南越政府控制的部分島嶼,從而獲得了對該群島的實際控制權。
自那以後,中國一直致力於加強對斯普拉特利群島和帕拉塞爾群島的軍事防禦,這是為控制南中國海大部分海域所做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不過,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一些權利主張已被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仲裁庭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