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做人做事,不貪這三樣東西的人,可稱為「高境界」!

大多數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圖什麼?說得庸俗一點,是為了財富、地位;說理想化一點,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但正所謂「命中只有如許財,絲毫不可有閃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一生中能夠擁有的東西是有限的——你做的每一個選擇,必然要以另一樣東西作為代價。

有時候,與其去貪圖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如好好守住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認為:一個人不管有錢沒錢,儘量別貪圖以下三樣東西,以免福氣溜走。

做事,不貪便宜

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一類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費盡心思——朋友聚餐,為了逃避買單而裝醉、藉故離席;網購時,為了節省一點小錢而不斷麻煩朋友幫忙砍價……

表面上看來,這些行為似乎讓自己占了一些便宜,但久而久之,消耗的卻是身邊人的耐心、精力,讓自己因為一些小便宜而背上了人情債。

這樣的人,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孟子》說:為人處世,不要做一些不該做的事,不要貪圖那些自己不該要的東西。

喜歡貪小便宜的人,算計來算計去,卻算丟了自己的人緣、算掉了自己的格局。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僥倖心理,總想著投機取巧,而顧全不了真正大局。

老人們常說:吃虧是福。很多時候,把小便宜、小利益讓給他人,更能為自己帶來意料之外的回報。

處世,不貪虛名

人生在世,絕大多數人追求財富、地位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得到一個好名聲、好評價,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很多人都把獲取名聲的順序弄反了:真正的名聲,應該是把「修煉自己的人品、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作為第一目的,而不是把名聲作為唯一的追求。

好的名聲,應該是把為人處世做到極致之後的附加價值。如果違反了這個順序,那麼獲得的名聲也不過是虛名而已。

《孟子》裡面講:如果你做了某件事之後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就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自己的言行舉止端正了,身邊的人自然就會歸服。

就像如今的職場中,很多銷售崗位的頭銜都是「銷售經理、銷售總監」,但任何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掛名而已,並不能從中得到什麼實權或者利益。

更何況,對於普通人來說,名聲的用處真沒那麼大,與其貪圖虛名,不如賺取一些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做人,不貪安逸

很多人都聽過《孟子》中的這句話: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但聽過歸聽過,真正理解並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什麼是安樂?上班的時候,與同事插科打諢、聊天摸魚,等待下班;下班以後,不是窩在家裡打遊戲,就是約上朋友喝酒玩樂。

大部分年輕人,就是在這種「實為陷阱」的安樂之中,慢慢沉淪。

真正擁有高境界的精英,未必是因為能力、天賦與眾不同,只不過是隨時都有危機意識罷了。

為什麼創業的人更容易大富大貴,而按部就班工作的人往往只能過著勉勉強強的生活?

因為創業的人知道,如果不考慮一年後、五年後的事情,自己就可能一敗塗地;而按部就班的人,知道風險是由上面的人承擔,屬於自己的工資每個月總會到帳。

貪圖安逸、沒有危機意識的人,自然也失去了逆風翻盤的可能。

一個人追求利益、名聲、安逸,都沒有錯,但生而為人,總要有一些與世俗切割開來的追求。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人在窮困、不得志的時候,就做好自己,不貪便宜、不貪虛名、不貪安逸;在富貴顯達的時候,就用自己擁有的財富、名聲、能力,讓身邊人得到好處。這樣,才是一個真正「高境界」的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經典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5/165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