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42年前能源噩夢重臨 惡性通脹逼近 中美兩國都深受其害!

對上一次的重大能源危機,要上溯至1979年,由伊朗革命引發的全球性石油短缺。而自2019年以來的新冠(中共病毒)疫情所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由物流貨運、工業生產,乃至原材料發掘都出現阻滯,好大機會再引爆能源危機,造成一連串惡性通脹,甚至出現經濟危機,威脅人類正常生活。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早前限電減產的負面影響開始波及全球,傷害由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澳洲綿羊產業到紙箱製造。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學家Louis Kuijs表示,若電力短缺和產業減產的情況持續,將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特別是開始影響到出口商品的生產。

花旗銀行編制的脆弱性指數(vulnerability index)表明,台灣、南韓等鄰近地區,澳洲、智利這些金屬出口地也相對較敏感,容易受影響,德國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也暴露在風險之中。而萬神殿宏觀經濟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Craig Botham則指,這看起來像是滯脹衝擊,不僅對中國如此,同時也影響全球。截至目前為止,可以注意到物價廣泛上升,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供應帶來的結果。

【紙張】

疫情大流行期間,網購、物流需求急飆,在全球紙短缺影響下,紙箱和包裝材料的生產已相當緊張。根據荷蘭合作銀行數據,中國臨時停工對於產量的打擊將擴大,預計將導致9月和10月產量減少10到15%。

【糧食】

能源危機令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商收穫季更具挑戰性,食品供應鏈也面臨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糧食價格在9月飆升,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各界也開始擔心,隨著中國難以處理玉米、大豆花生到棉花等作物,食品通脹的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荷蘭合作銀行分析指出,加工業預計將比穀物、肉類等主食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科技】

鑑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零件生產基地,從iPhone到遊戲機,以及用於汽車、電氣的半導體封測主要中心之一,科技業預計也將受到巨大打擊。中國能源問題目前為止對於科技產業的整體影響有限,但供電緊縮弱勢持續惡化,可能會在年終購物季之前影響生產,並將全球晶片短缺危機延燒至2022年、甚至更久之後。

【汽車】

半導體市場任何進一步的惡化預計也將牽動汽車業,豐田在中國以天津和廣州為中心的多座工廠,每年生產超過100萬輛汽車,在這波能源危機之中,部分業務受到影響。

【美國能源危機亦見端倪】

能源危機對歐洲與亞洲造成供電短缺及限電,美國也亦難置身事外,今年冬季或面臨電價大漲、甚至供電不足。許多供電商已警告用戶,今年冬天電價會暴升,另有能源對沖基金警告潛在天然氣短缺。

經營全球煤炭營銷與物流的Xcoal Energy& Resources行政總裁Ernie Thrasher表示,不少公用事業高層對他說,憂心今冬燃料短缺恐釀成停電或限電。

天然氣與電力對沖基金e360 Power首席投資官James Shrewsbury則說,雖然美國的天然氣足夠供應正常冬天,惟若出現持續低溫,恐怕就會短缺。包括Duke Energy在內的一些供電商已警告消費者,今年冬天的電價會飛升。

高盛能源研究部門負責人Damien Courvalin說:「當我們以嚴重低儲備量步入冬天,就有潛在危機,遇到嚴冬就能真正反映天然氣短缺的風險。至於為何會走到這步田地,本質還是疫情以來,經濟疲軟、石油需求變少但用電需求暴增。用電出現結構性增加,供應面卻投資不足,感覺雖是眼下危機,但這不會在短期內解決。這種風險將在明年冬天再次出現。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9/165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