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紐約時報:美國與中共可能因台灣問題進入危險地帶

紐約時報在星期六(10月9日)刊登的一篇報導指出,由於近年來美中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雙方戰略競爭日趨激烈,而台灣又夾雜在美中對抗的中心和第一線,因此很多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和處理過兩岸事務的前政府官員,對兩岸大戰、甚至美中因台灣而爆發大戰憂心忡忡。

資料照:中國軍機殲20在台灣附近空域活動。2021年10月2日,有30多架中國軍機飛向台灣。

解放軍軍機在10月初連續幾天出動大機群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單日擾台軍機架次接連破記錄,甚至飆升到10月4日56架次的歷史新高,引起全球對台海緊張情勢和兩岸軍力失衡的嚴重關切。

紐約時報在星期六(10月9日)刊登的一篇報導指出,由於近年來美中兩國關係急劇惡化,雙方戰略競爭日趨激烈,而台灣又夾雜在美中對抗的中心和第一線,因此很多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和處理過兩岸事務的前政府官員,對兩岸大戰、甚至美中因台灣而爆發大戰憂心忡忡。

紐約時報引述前美國助理國務卿拉瑟爾(Danny Russell)的話說,「(美中)關係中的電線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絕緣材料了,所以不難想像幾根電線一觸碰就引發大火」。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兩岸一直分離分治,互不隸屬。但是北京堅持認為擁有台灣的領土主權,並且誓言即使動武,也要實現大陸與台灣的統一。

早年台海軍力平衡向台灣傾斜。解放軍擁有的機艦雖然比台灣多,但是台灣武器裝備的質量以及軍人的訓練都要比大陸強,也因為如此,台海相對平靜,兩岸衝突的風險很小。但是最近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北京的國防投入越來越大,解放軍軍力也獲得迅速的擴張。儘管美國依照台灣關係法,持續向台灣提供其防衛所需的武器裝備,但是不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無法追上解放軍整軍備戰的步伐。

隨著解放軍軍力的提升,北京對攻占和收復台灣似乎也越來越有信心,針對台灣的軍事侵擾活動不僅越來越頻繁,而且規模也越來越大。

解放軍甚至認為,即使軍力與美國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在中國的家門口與美國交戰,還是握有較高的勝算。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六(10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表示,「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強調「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

習近平在講話中警告說,「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聲稱「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前白宮國安會主管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Ivan Madeiros)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表示,「台灣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狹窄的小問題,而是變成美中戰略競爭的中心舞台,如果不是中心戲碼的話。」

紐約時報在談到北京對台軍事壓力時說,雖然中國大機群侵擾台灣自我設定的防空識別區目前只是施加政治壓力,而不是開戰,中國在財力、政治影響力和軍力上的強大優勢,已經讓協防台灣成為極其複雜任務。

包括習近平在內的許多中國官員都認為,美國的實力在下滑,已經難以阻擋解放軍侵占台灣。美國的新冠疫情控制不力,阿富汗匆忙撤軍又引發混亂都加深了中方的這一印象。這使得原來難以想像的美中衝突成為真實的可能性。

美國長期以來針對是否協防台灣的問題保持一種「戰略模糊」的態度,讓台海兩岸都無法確定,一旦台灣遭到攻擊,美國是否會馳援台灣。這樣做,一方面讓北京因為擔心美軍干預而不敢輕易對台灣出兵,另一方面也讓台灣因為擔心萬一爆發衝突美國不出兵而不敢在統獨問題上過分冒進或過分挑釁北京。

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被認為對維護台海幾十年的和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根據美國空軍雜誌的報導,隨著中國軍力的暴增以及對台灣軍事壓力越大,很多人,包括美國國會的兩黨議員都開始呼籲拜登政府改變「戰略模糊」政策,明確宣示協防台灣。

不過處理兩岸事務已經長達20多年的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仍然認為,在現階段,「戰略模糊」的政策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坎貝爾在今年5月4日的一場演講中表示,「我認為所謂的戰略清晰有一些重大不利面。」

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今年4月29日在參院的一場公聽會上也表示,美國如果改變「戰略模糊」的政策,「會強化中國認定美國決意遏制中國崛起的看法,包括使用軍事力量,這可能導致北京在全世界範圍內咄咄逼人地破壞美國利益」。

海恩斯還說,「台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在走向獨立方面變得更加強硬,」如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台灣可能將變得更傾向獨立。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0/165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