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真實的長津湖「戰役」:精心策劃代價慘重

國慶長假裡,電影《長津湖》很火爆。有讀者看完電影後問我看了沒,催我寫點評論。可惜我沒有看,也不打算看這電影。因為有一年看了《戰狼II》之後,我就決定以後不看吳京演的電影,不管它的票房有多高。

關於長津湖戰役,我兩年前看過美國人拍的紀錄片,當時寫了影評《記錄片裡的《長津湖戰役》比上甘嶺更慘烈》。關於朝鮮,我去過兩次,曾經寫過一篇訪朝日記《舊文:我的訪問朝鮮印象》。

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感恩當年的領導。我當時對領導說,負責東亞安全事務的人怎麼可以沒去過朝鮮。為了滿足我一個小參謀去朝鮮實地看看的請求,領導把一個訪朝代表團的朝語翻譯換了下來(讓駐朝鮮武官處派員擔當翻譯),省出一個名額讓我去朝鮮。

在朝鮮的各種紀念館裡,歌頌金太祖的內容很多,甚至還有朝鮮如何支援中國革命的展館。但是關於抗美援朝的內容並不多,連志願軍紀念塔也修建得很普通,與朝鮮自己的烈士陵園沒法比。

北京的軍事博物館裡有抗美援朝紀念館,我曾經陪著外軍代表團參觀過。我還去過韓國的戰爭紀念館,裡面也有一個韓戰館。(參見我寫的《韓國戰爭片《高地戰》讓我想起第一次訪問韓國的經歷》。

去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話,建議去韓戰紀念公園看一看,那個設計特別出彩,與它對面的越南戰爭紀念碑形成鮮明對比。每次去華盛頓我都會去看一看這兩個紀念碑。

華盛頓韓戰紀念公園黑色大理石

還有一個關鍵參戰方就是當時的蘇聯,它的空軍直接參戰了,只是它的飛機和飛行員身上沒有蘇聯的標誌。但我在俄羅斯沒有看到過韓戰的紀念館(可能根本就沒有吧)。莫斯科的蘇聯衛國戰爭紀念館建造得非常震撼,很值得一看。

中、美、朝、韓,四個韓戰的主要交戰方對於這場戰爭的解讀都不相同。關於韓戰的蘇聯秘密文件早已經解密,當年的決策過程也得以還原。這方面我推薦沈志華教授的文章或演講。

長津湖只是一個戰役,是局部中的局部。我覺得如果電影《長津湖》能引起你對歷史的關注,你可以從更大的格局去思考這場戰爭,而不僅僅是看看現代電影的特效展現出的戰爭的殘酷,或者是電影想要弘揚的某種精神。

以下幾點是我認為是關於韓戰應該學習和思考的點,不方便展開細講,我就簡單提示一下:

一是戰爭起因。韓戰爆發的大背景是美蘇冷戰,是蘇聯領導的紅色陣營與美國領導的資本主義陣營的鬥爭,這個斗爭在朝鮮半島變成了一場熱戰。它是由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的朝鮮領導人夢想統一半島發起的。但能得到兩個大國的支持,離不開美蘇對抗這個大背景,還有中朝兩黨的特殊關係。

二是決策過程。沈志華教授對決策過程講得比較清楚,講到了金太祖幾次在蘇聯和 中共領導人之間的外交。但總體來看,作為紅色陣營的最高領袖,史達林才是幕後的決策者。

三是戰爭結果。韓戰從38線打起,又在38線結束,看上去誰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爭目標。朝鮮的戰爭目標是趕走美國,實現統一。麥克阿瑟被仁川登陸勝利沖昏頭腦後的目標也是統一朝鮮。戰爭的結果貌似回到起點,但是中美關係徹底走向了敵對,等史達林死後中蘇翻臉,中國的安全環境就變得極其糟糕。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的話,看看今天的朝鮮半島,這場戰爭的結果還是很令人感嘆的。

四是戰役目標。長津湖戰役是我們精心策劃的一場戰役,目標是以三個軍的兵力消滅美軍一個師。但這個目標並沒有達成,在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之後,美軍成建制地逃出了包圍圈,而且提前用飛機運走了幾千名傷員。

後來我方才意識到美軍的強大,把集中優勢兵力消滅美軍的目標逐漸降低了,從一個師降到一個團,再降到了一個營,甚至一個連。

美軍的強大並不是因為它的軍人素質,二戰結束後美國大裁軍,它的軍人作戰素質是大幅下降的。志願軍則是直接從解放戰爭戰場投入到朝鮮戰場,軍人的作戰素質相比美軍要高。

但美軍依靠它強大的武器裝備、炮火和後勤保障,在長津湖地區抵擋住了志願軍潮水般的進攻。這是美軍鋼鐵與志願軍血肉之軀的較量。嚴寒天氣給後勤保障極差的志願軍造成了整個連、排被凍死的非戰鬥減員。看紀錄片的時候,我感嘆志願軍英勇無比的同時,也感嘆戰爭中的生命之輕。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的思考題:當今天我們回顧戰爭、甚至頌揚戰爭的時候,我們究竟想要達到什麼目標?

但願是追求和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東雷老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7/166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