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供應鏈瓶頸、高通膨何時舒緩?WSJ調查:一路到明年

經濟學者預期,令人不安的高通膨將延續至2022年。(路透)

華爾街日報本月對經濟學者所做的調查顯示,令人不安的高通膨將延續至2022年,目前正值受限的供應鏈持續帶來物價上漲壓力,並進一步抑制產出。

經濟學者對通膨的預估較7月大幅提高,短期成長展望則降低。

經濟學者平均預估12月通膨率為5.25%,僅略低於6月以來的通膨水準。假若10月、11月通膨率都維持在類似水準,將創下1991年來通膨率連續高於5%的最長紀錄。

大和資本市場美國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莫蘭(Michael Moran)表示:「這是場完美風暴:供應鏈瓶頸、勞動力市場吃緊,以及超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受訪的經濟學者平均預估,消費者物價通膨率明年6月前將降至3.4%,接著在明年底回落至2.6%。這遠高於疫情發生前的十年平均值1.8%。

經濟學者將美國今年年化後經濟成長預估調降至3.1%,遠低於7月時調查的7%;第4季成長率預估值也從5.4%調降至4.8%。

Visa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布朗(Michael Brown)表示:「消費者支出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幅度受限於高通膨率侵蝕消費者的實質購買力。」

經濟學家認為,供應受限相關疑慮是經濟展望的主要陰霾。約半數受訪者表示,供應鏈瓶頸是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經濟成長的最大威脅,近五分之一指出最大威脅是勞工短缺。他們也預期,在明年多數時間中,經濟仍將飽受供應鏈問題困擾。約45%的受訪者估計,要到2022年下半年,供應鏈瓶頸問題才會大致消退,而40%的受訪者預期在這個時間點前就會有大幅改善。

關於新冠疫情的疑慮已經消退,僅8.2%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是經濟成長的主要發顯。不過,仍有一些受訪者表示,新冠疫情是左右明年經濟發展方向的最大因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高級經濟學家費勒(Leo Feler)表示:「從基本面而言,是新冠疫情和人們的反應導致勞工短缺與供應鏈瓶頸,結果轉為較高的通膨。」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19/166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