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雖踢中美國軟肋 但憂心美國另起爐灶

50年前,中國在一眾開發中國家支持下,以大比數獲得在聯合國的席位。50年後,中國在聯合國仍然得到這些「亞非拉」國家支持。在這票數上的優勢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25日)提出,國際規則只能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制訂。

有國際關係學者分析,西方國家已很難在聯合國機制下制衡中國,所以美國近年已改變策略,在聯合國以外組成對抗中國的聯盟。

「波蘭贊成。葡萄牙贊成。蘇聯贊成。英國贊成。坦尚尼亞贊成。美國反對。(眾人歡呼、拍手。)決議獲得通過。」

1971年10月25日,也就是在50年前,聯合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壓倒性通過第2758號決議,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76票贊成票中,不少是來自開發中國家,包括敘利亞、肯亞、剛果人民共和國、索馬利亞等。而該議案是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等23個國家發起。

習近平:國際規則不能由個別國家和國家集團來決定

50年後的今天(25日),中國已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亦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在北京,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25日)發表講話,強調中國始終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踐行多邊主義,國際規則只能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制訂,不能由個別國家和國家集團來決定。他又說,各國對聯合國應秉持尊重的態度,決不能合則利用、不合則棄,重申只有形成更有效的多邊機制、更積極區域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地區爭端、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

1971年11月15日,中國代表首次在聯合國就座。(法新社照片)

習近平:「國際規則只能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制定,不能由個別國家和國家集團來決定。國際規則應該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遵守,沒有也不應該有例外。」

現時在聯合國大會的決議,由聯合國全體成員國投票決定,每一成員國均有一票,議案獲成員國過半數贊成即獲得通過;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則需要獲得參與投票的成員國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簡單來說,提出議案的國家,越多盟友,即等同越多票數,其提出的議案便越容易獲得通過。

政治學者:單以票數美國難以扭轉在聯合國劣勢

值得留意的是,隨著近幾年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等外交政策,與非洲、東南亞多國建立良好外交關係,使中國在國際政治及經濟影響力不斷上升,包括在聯合國的議價能力。另一方面,美國近期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外界估計,人權理事會將繼續成為中美角力的平台。不過按「一國一票」、「每票均等」的原則,美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能改變被中國主導這政治現實麼?

雪梨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周一(25日)接受本台訪問時稱,自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國已積極透過資助形式與「亞非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而這種建交模式延續至今。他認為,即使美國重新加入人權理事會,亦難以扭轉理事會現時職能失靈的問題。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視頻會見。(路透社視頻截圖)

馮崇義:「不管是民選的還是不民選的,那些國家都比較窮,比較容易收買。所以中國是做夠了功夫。只要花一筆錢或者給他們領導人一些好處,他們就可以在聯合國投中國的票。人權理事會本來是要對付這些專制國家、破壞公民人權(的國家),但中國反過來指控民主國家的人權問題,專制國家那種制度性、大規模破壞人權反而不會受到制裁。習近平講這番話,他心裡有底,因為中國和這些國家經歷很長的關係,他有一定的信心。」

要是美國重返人權理事會亦難以撼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習近平強調「國際規則不能由個別國家決定」的用意何在呢?

國際關係學者:中國擔心美國在聯合國機制以外抗衡中國

東京國際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克賢周一(25日)分析指,中國目前所擔心不再是能否在聯合國對抗美國,而是憂慮美國因難以在聯合國取得足夠支持,從而作出單邊的外交行動。

李克賢:「中國現在最擔心就是,美國如果重返單邊政策,或者搞小圈子,例如近期看到美英澳的軍事同盟(即由美國、英國及澳中聯合成立的『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美國加強印太戰略,這些全都不在聯合國機制底下,全是聯合國機制以外。所以這是為什麼習近平要著重去講聯合國,以及著重去講多邊主義,因為他看到趨勢就是,中國現在數票、談影響力,在聯合國一定占優,但問題是美國現在是在聯合國機制以外抗衡中國。」

202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路透社視頻截圖)

不過他認為,美中國際角力目前仍處於「口水戰」的階段,仍有待觀望美國進一步的外交政策。李克賢分析,雖然中國強調「國際規則要由193個聯合國成員國決定」,是希望借這番言論使其立於道德高地,塑造國際群體壓力,防範美國實行單邊主義,但他質疑當中的成效,因為「美國不會理會相關政策是否在聯合國機制內或外,她要做的話就會去做」。另一方面,美國明知道其所提出的議案難以在人權理事會獲得通過,但仍決定重返理事會,是希望籍著香港新疆問題令中國尷尬。

近幾年來,香港及新疆問題成為各國在聯合國爭辯的議題。在今年6月,加拿大駐聯合國大使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40多國發表聲明,敦促中國允許聯合國獨立調查團調查新疆,惟中共外交部反駁,以白羅斯為代表等65國亦發聲明,認為外國不應干預中國內政。

習近平提出「共同觀」以抗衡普世價值

除了以票數抗衡美國在聯合國的地位,習近平亦繼在國內提出的「共同富裕」後,在聯合國提出「共同」國際關係觀。3000多字的講話內容中,24次提到「共同」,包括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

熟悉中國情況的國際關係學者鄭宇碩表示,習近平的倡議在國際上影響有限,他的講話目的其實只希望鞏固他在中國國內的地位與支持。

鄭宇碩:「講話當中提到的"共同觀",當然是習近平強調自己在提出"共同富裕"意識形態立場的貢獻。坦白說,這類的演講在國際社會不會吸引太多的注意,但就是中國在國內宣傳的重點,由此角度分析,如果習近平能展示,他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對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作出貢獻,自然會增強他的個人聲望與地位。」

參與這次會議的,還有身在美國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及各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駐華代表都是齊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但習近平就以視像形式發言。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26/166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