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蕁麻疹幾個月都沒好,代表治癒不了?

很急,身上的風團、疙瘩遲遲沒好,該用的藥都用上了,不知道怎麼辦了。總感覺自己一定是做錯了什麼,才會變成這樣……

別急,這是「慢性蕁麻疹」。一句話概括要點:你沒做錯什麼,著急也沒用。

這是慢性蕁麻疹

反覆發作持續超過6周

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病,大約1/5的人一輩子會得上一次。

但大家或許不知道,蕁麻疹有急性、慢性之分:

????大約2/3的蕁麻疹在6周以內自行緩解,被定義為急性蕁麻疹;

????剩下的反覆發作持續超過6周,被定義為慢性蕁麻疹

但兩者的皮損外觀是一模一樣的,因此患者初次發病時,不可能區分這兩種疾病。

到底做錯什麼?

才惹來了慢性蕁麻疹?

放心!你沒做錯什麼。

最容易聯想到的「錯誤」是:出現風團、疙瘩時沒做檢查、沒吃藥、沒好好忌口,結果變成慢性的了……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慢性蕁麻疹一開始就是慢性蕁麻疹

這句話有點繞但慢性蕁麻疹並不是由於急性蕁麻疹未獲及時有效治療而演變來的

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儘管在臨床表現上難以鑑別,但在「發病機制」上卻有較大區別:

????急性蕁麻疹被認為是IgE介導的變態反應;

????慢性蕁麻疹則被認為不屬於變態反應

也就是說,慢性蕁麻疹從一開始就是慢性蕁麻疹。只不過,由於症狀相同,病程未滿6周而難以診斷。

不必糾結於慢性蕁麻疹的病因

多數情況下,慢性蕁麻疹很難明確病因。由於我們的免疫系統太高級、太複雜,大家熟知的「過敏原測試」也不太能幫上忙。

什麼情況下要做過敏原測試?

首先,蕁麻疹患者(無論急性、慢性)不推薦常規做過敏原檢測

如果病史顯示,患者在暴露於某種特定誘發因素後不久(常為1-2小時內)出現了蕁麻疹症狀,則可能存在過敏性誘因。僅在這種情況下,可進行外周血變應原特異性IgE檢測或皮膚點刺試驗。

舉個例子,某患者通常不吃海產品,但在某種特殊場合中吃了海產品,如在食用蟹餅10分鐘內發生了蕁麻疹,則可進行螃蟹特異性IgE檢測。尤其是發病前未進食其他新食物,且患者因擔心復發而不再吃海產品時。

此外,解讀變態反應試驗結果的醫生需要具備一些專業知識,結合病史來綜合判讀。僅憑一紙報告,陽性結果不能斷定過敏;陰性結果也不能排除過敏。

什麼時候才能好?

不會一輩子都好不了吧?

看到「慢性蕁麻疹一開始就是慢性」「不屬於變態反應」「病因難以明確」時,有些朋友已經毛骨悚然——這該不會是不治之症吧?

不能治癒,但可以自愈

首先,慢性蕁麻疹極少會永久存在,近50%的患者會在1年內緩解。

但是,在疾病持續1年以上的患者中,約14%的患者5年後仍有症狀。不過大多數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症狀,都可得到充分控制。

不能治癒不等於不用治療

雖不能「斷根」,但也不可全然放棄治療。在皮損廣泛、瘙癢明顯、合併血管性水腫等情況下,建議立即用藥。

抗組胺藥是治療蕁麻疹的一線藥物,可以緩解組胺引起的風團和瘙癢,但不能改變蕁麻疹的自然病程。是否用藥可根據症狀輕重、患者意願綜合考慮。

慢性蕁麻疹如果症狀控制良好,通常建議3個月後再逐漸減量,一直到最低有效劑量維持,幫助患者度過自然病程。

慢性蕁麻疹很少會帶來急性風險

慢性蕁麻疹不屬於變態反應,局限於皮膚和黏膜組織,不會累及其他器官系統,更不會危及生命。雖然,有時「血管性水腫」會伴隨慢性蕁麻疹出現,但是大多程度較輕,極少損傷氣道。

此外,慢性蕁麻疹確實可能和一些特應性疾病(俗稱「過敏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如甲狀腺疾病。但不用擔心,如果確實伴有其他疾病,相應症狀也很容易被自己注意到,或被醫生檢查發現,因此沒必要為其他未知系統性疾病感到焦慮。

慢性蕁麻疹要不要忌口?

大多數指南並不支持膳食調整。

不過,食物可引起慢性蕁麻疹症狀波動,大家是可以察覺到這種波動的。其原因可能是存在「假性變應原」,比如:某些食物中(許多水果、蔬菜、海鮮及其他食物)天然的芳香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的人工防腐劑和色素。

據觀察,慢性蕁麻疹已緩解的患者即使完全不忌口,也不會導致蕁麻疹復發,也就是說假性變應原臨床意義有限,基本可以「忽略」。

所以,只要不存在明確的食物過敏,蕁麻疹不需要忌口。

最後還是那句話——別急,著急也沒用。也不要盲目擔心,這和盲目做過敏原檢測、盲目解讀檢測結果一樣,只會帶來額外的焦慮。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果殼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8/166924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