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新變種病毒Omicron恐成主流 最危險族群曝光

專家指出,免疫抑制的族群最容易成為帶原者,特別是患有愛滋病卻還未確診的人。考量到南非是全球感染愛滋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免疫受損的人又可能帶有該病毒卻不被發現,再再讓南非疫情防治複雜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世界衛生組織11月26日召開會議,討論南非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新變種病毒株B.1.1.529。世衛表示,顧問小組建議列為「值得關注」(variants of concern),並將變種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

據《每日郵報》25日報導,隨著波札納發現新冠肺炎新變種病毒「B.1.1.529」後,南非也發現該款病毒並迅速擴散。目前南非大部分省份已淪陷,由於其具有高度傳染力,且比Delta變種病毒更容易在已施打疫苗的人身上出現突破性感染,預計很快地便會成為主流毒株。然而,像愛滋病患者等免疫受損的族群,卻可能帶原該病毒卻不自知,導致防疫工作複雜化。

報導引述科學家警告,指新變種毒株「B.1.1.529」的棘蛋白上共有32個突變,比現已掌握的任何一種新冠病毒來得還要多。由於其超強傳染力以及對疫苗的抵抗性,目前正成為南非的主流病毒株。

專家表示,感染「B.1.1.529」變種病毒的南非民眾人數激增,目前已在3個國家發現100名的確診案例,這讓世界衛生組織(WHO)決定於當地時間26日召開緊急會議,共商對策。

南非衛生部長法拉(Joe Phaahla)將該變種病毒形容為「重大威脅」,並警告這款病毒是造成全國確診人數激增的原因。事實上,自從波札納首度發現該變種後,南非感染人數已從每天的100例激增至每天1100例。

南非病毒學家德奧里維拉(Tulio de Oliveira)坦言,南非大街小巷都可發現感染此一病毒的病患。目前仍「無法確定」該變種病毒對南非疫情的影響;但其他科學家認為,隨著病毒的進化,疫情已變得極為不穩定。

德奧里維拉解釋,這款新變種病毒與先前發現的病毒株明顯不同;其中,它的棘蛋白出現的突變數量比Delta變種病毒多出5倍,這意味即使施打疫苗仍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

不幸的是,接下來幾天或幾周內,醫療保健體系就會感始感到壓力。法拉悲觀地表示,「原本我們希望在每次大流行之間能有更長的喘息時間」,但如今已成奢望。

《每日郵報》指出,由於現有疫苗僅能辨識舊病毒的棘蛋白,而「B.1.1.529」的棘蛋白上突變數量遽增,讓疫苗恐因難以辨識而減損效力。

科學家警告,32個突變無疑是迄今「最強的進化版本」。這也意味著免疫抑制的族群最容易成為帶原者,特別是患有愛滋病卻還未確診的人。考量到南非是全球感染愛滋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免疫受損的人又可能帶有該病毒卻不被發現,再再讓南非疫情防治複雜化。

另一方面,為避免重蹈Delta變種病毒的覆轍,英國政府已宣布暫停南非等6個國家的航班。倫敦大學臨床營運部主任佩吉爾(Christina Pagel)呼籲政府立即採取行動,重啟紅色旅遊清單,該清單數周才剛取消;就連一向主張放寬限制的經濟事務學會主管克理斯(Chris Snowdon),也喊話實施旅遊禁令。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7/167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