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調查:港青到大灣區工作興趣下降 82%拒赴粵做全職

研究顯示,港青較反修例時期更無興趣到大灣區工作,難惟港府的就業計劃成效受質疑。12月1日©麥燕庭提供

港府致力推動年輕人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但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興趣到大灣區全職工作的青年,占受訪者的12.5%,以淨值計,比率較2019年秋天時輕微下跌1.3個百分點;表明沒有興趣的,比率高達82%。

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5月至7月期間電話訪問一千名18至34歲的香港青年,結果發現,有興趣到大灣區工作的青年比前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進行的同類調查更少,調查人員認為,青年對到大灣區工作興趣缺缺與他們對中國 大陸的生原生質素和自由民主的負面觀感有關。調查發現,受訪者對中國「民主法治」的觀感最差,淨值是「-87.4」百分點,較前兩年的同類調查再差了2個百分點;次差的是「信息自由」,評分淨值是「-77.9」百分點;而「食物安全」的觀感亦錄得「-71.4」百分點的更差紀錄。高級研究員黎卓然建議,增加青年實習和交流計劃,以加深他們對大灣區的認識,包括給予每年上限2000港元的資助,以及推出工作假期計劃等。

調查又發現,收入較高群組,例如企業中高層較願意到大灣區就業,因為他們有豐富經驗,認為大灣區能吸納他們或可提供較佳發展機會;另有超過七成受訪青年不同意「大灣區就業是香港青年未來趨勢」這看法,比例較前上升;智庫指出,「青年」因素的影響力正漸漸減退,促請當局把目標考慮到「跨越至青年後」,又或以具中國工作經驗的青年人為目標。

另外,調查顯示,對到大灣區工作有興趣的青年中,有四成傾向經香港企業派駐該區,只有不足兩成人希望直接受僱於中國企業,研究員陳朗軒指,這反映他們視大灣區為跳板,長遠希望可回流香港,建議當局加強大灣區人才循環,即推動青年「出口」到大灣區及「回流」香港的政策建議應雙管齊下。

事實上,港府今年推出涉款逾三億港元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成效受到質疑。根據計劃,當局設二千個名額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的中國城市工作,但截至6月底的半年內,有377間企業提供2887個職位空缺,至7月時入職的只有440人,即計劃配對成功率不足兩成。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2/16783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