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裝X失敗的北大博士,讓我想起一個殘忍的笑話

「你們是不是真覺得自己比『剛果人』優越?」

昨天歐陽干發了篇文章,扒了某綜藝節目上一位26歲美女博士的底,令人唏噓不已。

「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上,19歲就大學畢業的梅楨,甩了同年齡段選手幾十條街。而且今年七月份的時候,華東政法大學公布了一個擬聘教師名單,裡面出現了梅楨的名字,一下子就把這位美女博士推上了人生巔峰。」

1

然而呢,這位「學霸」被人爆料高考換算僅有472分,但家裡有錢,父母送去了澳大利亞頂尖的私立大學,順便入了加拿大國籍。因為這學校是兩年學制,所以19歲就畢業。又通過這層經歷,以「外籍留學生」的方式,免試申請進入了北大讀碩博。

我真笑掉大牙,這位女博士和我同齡,應該在同一年參加高考,分比我這個學渣都低。學術成果一比吊糟,論文就兩篇,引用的還儘是新聞內容。社會經歷也不可能多,就在一個律所實習過,卻競爭的是華東政法的教師崗,這不是誤人子弟麼。

本來,綜藝節目靠打造人設賺噱頭是常情,一不小心裝逼過頭難免落人口舌。但學不配位早已司空見慣,人設崩塌算個鳥事。有位大哥給我留言:陳平、胡鞍鋼、杜鋼建這種貨都能大行其道,讓小美女當個院長也不算啥。

也是,除了虛榮了一點,人也沒幹啥壞事。讓人最不爽的無非是「免試入學」,擠兌了那些腦袋讀禿的法碩考生教育資源。不過這事新鮮嗎?我之前寫過個移民阿根廷,免試入北大本科的,當了外國人反而比本國人待遇好。

但高校也有苦衷啊,得完成排名指標,偏偏「留學生」是KPI的重要一環。你要拿國內的試卷招人,誰願意受這個苦啊?只能與國際接軌,改為申請制放寬門檻,而白的還不願意來,只能花錢請黑的或者「二鬼子」來。

究其原因還是追逐國際排名惹的禍,中國和外國的高校就不應該拿「留學生」數量來比。美國大學資源什麼水平?平均到每個大學,招一屆人也就600個來報名的,根本招不滿。加上英語教學生源範圍大,私校為主邊招生還能邊創收。

咱們這邊教育資源本身就很緊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自不必說,國家每年還要投入大量經費給公立院校。這必然造成雙軌制的招生模式:國內是卷得要死,國外是求著你來。浪費資源不說,還搞得民怨沸騰。

用留學生占比來排中國大學的名,這明顯就是個坑啊!有些人還硬往上靠,我真的建議,以後提高留學生的入學門檻,要質量不要數量。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大學評估系統,以研究成果作為主要標準,這樣才符合國情。

2

「洋人高人一等」的招生現狀,讓我想起一個殘忍的笑話。記得中學時因為曬得黑被人取笑「剛果人」,我反問道:

「你們是不是真覺得自己比『剛果人』優越?告訴你們,如果我是『剛果人』,我不需要跟你們一樣苦逼哼哼地參加高考,最後大部分落榜得去上專科技校。而我一張表格就能上你們做夢都上不了的985,住二人間宿舍,學校每年給十萬還配性伴侶。你們還真覺得自己牛的能對剛果指指點點?看清自己是什麼東西好嗎?」

話畢,一片沉默。自此以後,我將社交軟體的居住地改為剛果(金)。以後再有人說我黑、來自非洲,我就會高傲地回復一句:是啊,我老家剛果,來中國當你們的黑爺爺,有意見嗎?總能懟的別人啞口無言。

老黑雖然占了便宜,但不裝逼。據我觀察,外國人普遍對大學沒那麼強執念。記得上次飛荷蘭,旁邊坐了個20歲的小青年,告訴我自己馬上就能入職海航當駕駛員。我說你這么小不上大學嗎?他說自己在杜倫讀了一年沒意思退學了。

說他吹牛逼吧,立刻拿照片給我看。當時我人傻了,問他咋不繼續讀呢?這哥們直接給我來一句:因為學校不教開飛機。那一刻,我無法理解他,他也無法理解我.....這就好比你考上了浙大,然後讀的專業不喜歡,去上了技校。

這原因一說就複雜了,自有東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也跟職業技術類工種待遇差有關。在沒有「安全網」的社會,學歷就是中產防止階級墜落的保命符,所以擠破腦袋都要上個好大學。

3

「做題家」日夜刷題,好不容易拿個文憑,肯定要嘚瑟一下。但是移民走捷徑的這幫人,再裝逼就真的太沒必要了。可能是我見過最博學的人之一的鳳老師有句話,我很認同,讀書上大學,就是為了打破對知識的迷信的。

看看今天美國的白左,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學的年輕人。大學文科教育,與社會脫節,讓年輕人越來越激進,喪失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力,並盲目自大。這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現象,歷史學家許倬雲在《十三邀》中感嘆,當代大學教育是在培養「普通人」。

前兩天還聽華中科大出版社的楚老師講了個笑話,說自己面試了一個985歷史專業的女碩士。問了個問題,30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朝代?這女的想了半天,來了句漢朝。在知名大廠做諮詢、《沉思的托克維爾》的號主告訴我,自己面試了好幾個海外名校的,連美國基本的選區制度都說不明白。

大學文憑只能證明你在高中比別人做題做得多,其他的證明不了。本領大多在日常興趣中練成,而不是課堂。我本科學的旅遊管理,和新聞沒毛錢關係。但是我在21實習倆月,之前沒任何新聞經歷,就出了兩篇頭版,一篇寫洱海污染、一篇寫共享經濟。後來,靠這段經歷入職了經濟觀察報,一個月不到又出了一篇頭版。

何為大學、何為知識,我們現在還處於啟蒙階段。「北大美女博士」翻車一事,表面是對學術身份的虛榮追求,深層的東西是:絕大多數人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將希望寄託於一紙文憑,把「會做題」這件事當成炫耀的資本,而對於提升一個民族的智識,完全無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每年產出全球最多的大學生和考試專家,卻罕見馬斯克賈伯斯這樣的天才。所謂名校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談不到兩句話,卻發現他們思想平庸的如同一張衛生紙。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麟閣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2/167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