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所謂自律就是:走難走的路,讀難讀的書,聽難聽的話

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嶇小路抵山巔。

有一張圖,寓意深刻。

一群人選擇電梯,看似又輕鬆又快,卻在擁擠中落在人後。

一個人選擇走階梯,雖然費勁,卻一步步領先別人。

人生之路其實也是這樣,要走得遠,去做艱難但有價值的事,走難走但能致遠的路。

一個人最難得的自律,就是越困難,越要迎面直上。

01

走難走的路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告誡世人說:

「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路是寬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門,路是窄的,找著的人也少。」

這個世界上,人們趨向於挑簡單的事情去做,但容易走的路往往是絕路。

真正的高手,會逼自己征服難走的路,去踏平崎嶇,踩出方向。

大疆創始人汪滔,帶領大疆在短短十幾年內,成為行業內的領跑者,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占據了70%的份額。

國外分析師麥可·布雷茨甚至說:「所有人都在追趕大疆的腳步,它就是中國的蘋果。」

大疆能如此風光,皆是因為汪滔在面臨無數次十字路口時,都做了最為正確的抉擇。

第一個岔口是選擇舊的盈利模式,還是到市場中競爭。

之前小作坊階段,大疆的產品主要是賣給國企。只要國企下了訂單,汪滔團隊給對方領導演示一次無人機飛行,就可以輕輕鬆鬆拿到20萬。

但汪滔意識到,這種錢雖然好賺,可公司的前途也會毀在這種單一的模式上,所以他主動選擇到市場上去廝殺。

第二個岔口是繼續賣配件還是做整機。

做配件只要按部就班地走老路,但如果要以整機為發展方向,既沒有樣本參考,前景又不明朗。

但汪滔拍板決定做整機,因為這條路雖然艱難重重,但卻是一片藍海。

劉潤曾寫過一段話:「選擇容易走的路,會讓你像吸毒一樣慢慢上癮。你一旦給自己找到邏輯自洽的理由,就會越沉迷簡單,最後趨於平庸。」

人是有惰性屬性的動物。

庸人服從於天性,貪圖舒服;優秀的人,卻喜歡「自討苦吃」。

像是同樣為公司調研一個項目,你東拼西湊一些材料整成大雜燴,但別人東奔西走地實地調查。

也許結果沒有太大區別,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像在短視頻風口中,你粗製濫造一些視頻,別人從腳本、拍攝、後期都下了許多功夫,也許處於風口中,兩者都會吃到紅利。

但泥沙俱下之後,誰能存活一目了然。

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嶇小路抵山巔。

人生有無數條路,選擇迎難而上,咬定青山不放鬆,那麼你將在峰頂看到最美的風景。

02

讀難讀的書

王蒙對於這個時代的閱讀狀況有著深深的憂慮:

「現在網絡上培養出來的閱讀者都是些『瀏覽手』,敲敲鍵盤,點點滑鼠,想查什麼就能查到什麼,如果你窗口開得夠多,一分鐘可以涉足15個閱讀領域。」

王蒙認為,這樣淺層的瀏覽,會使人們越來越缺少深入的思考。

那些獵奇的信息不能使我們變得深刻,易讀的速成書難以使我們有進步。

真正讓我們受益匪淺的書,是作家們花了無數心血熬製出來的鴻篇巨製。

這些書也許晦澀難懂,卻字字珠璣。

一部《百年孤獨》,家族七代人的名字與關係,很多人理不清,馬爾克斯的魔幻世界,很多人讀不懂。

但若是能沉心看下去,則能看到一部恢弘壯闊的史詩。

就如看完《百年孤獨》的莫言說:

「心情是難以形容的,就像馬爾克斯在巴黎讀到卡夫卡一樣,感到非常驚訝,拍案而起,原來小說可以這麼寫。」

所以我們看到莫言筆下的山東高密東北鄉,與馬孔多在觀感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一本資治通鑑,歷時十九年,全書有三百多萬字,信息量浩瀚無比,甚至在其問世的頭17年裡,只有一個叫王勝之的人通讀了一遍。

金庸卻是把它啃了下來,他在《明報月刊》三十餘年,撰寫了許多鞭辟入裡的社論。

他解釋說是因為讀了幾十年的《資治通鑑》,「令我了解中國的歷史規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是按這個規律的」。

一些書之所以易懂,是因為沒有新的知識增量,所呈現的內容,仍在你的認知邊界內。

一些書讀起來費勁,可能是介紹了我們未曾觸及的知識領域,或是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前者有助於豐富知識體系,後者有助於打破認知壁壘。

王石作為萬科創始人,每當受邀參加演講時,許多經濟學、管理學的學生向他請教該如何選擇書籍。

王石表示他基本不看短平快的暢銷書,他向人推薦最多的一本書是湯因比的《歷史研究》。

20年前,王石購得《歷史研究》簡寫本的中冊與下冊。

《歷史研究》卷帙浩繁,對三十多種文明的綜合比較,讓眾多讀者望而卻步。

儘管如此,王石還是耐著性子,用了八個月的時間通讀了一遍。

王石坦言,這是一本使他「世界觀改變的讀物」,每次讀都會使自己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得到新的啟發。

在當今這個時代,簡單的碎片化閱讀,只能添磚加瓦,作為對知識體系的補充。

真正可以建構知識大廈的,還是那些盛傳已久的大部頭。

局限於喜歡的書,也掣肘了人生的成長。

唯有沉下心閱讀知識密度高的經典,去思辨,去積澱,這些看似難讀的書都會成為腳下鋪展的路。

03

聽難聽的話

1983年,黃永玉寫信給戲劇大師曹禺,在信中不客氣地直言:

「我不喜歡你的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

曹禺接到信後,視若珍寶,夾在相簿里反覆看,最後裱在牆上。

真話,通常會有幾分刺耳。軟弱的人對此兩耳不聞,但內心強大的人,卻把它當作前進的動力。

過多的甜言蜜語,容易惑亂人心;由衷之言雖難聽,卻能直指不足。

一個人若是想要持續精進,就得丟掉面子,戒掉玻璃心,聽得了別人的批評。

莎士比亞說過:「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責難,但是保留你的最後裁決。」

在八十年代末,史玉柱締造了一段商業神話。

但很快由盛轉衰,因投資巨人大廈導致資金鍊斷裂,史玉柱一夜之間負債2.5億,成為中國「首負」。

面對如此境地,史玉柱特地搜羅譴責他的文章,逐字細讀別人對他失敗的分析論斷。

他組織批斗大會,讓大夥向自己集火,在批評中總結經驗教訓。

經過十幾年浮沉,從保健品到銀行投資,再到網遊,史玉柱在廢墟里建立了一座更為巍峨的商業帝國。

《人性弱點》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喜歡找各種各樣的藉口,為自己辯解。」

如果聽到指摘,一味想著反駁,只會蒙蔽自己的心。

忠言逆耳利於行。

當我們敞開心扉,去接納別人的意見時,我們也接納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美國名校芝加哥大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

「做困難的事,因為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做那些困難的事。」

日出之美,是因為它脫胎於最幽深的黑暗。

一個人真正想有所作為,就要在痛苦中磨礪自己。

當你馴服偏愛安逸的人性,克服一蹴而就的妄想。

在那條荊棘遍布的路上,你可能會走得很慢,但一定也可以走得最遠。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27/168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