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莫言:層次越低的人,越愛挑剔別人

作者:
義大利有位名畫家,對人物肖像畫頗有研究。但奇怪的是,他畫作中的很多人物都只有一隻眼睛。有人好奇詢問,畫家解釋道:「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雙眼都習慣看向外界,卻很少自檢。所以要用一隻眼睛看世界,留另一隻眼來審視自己。」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莫言曾說:「人性的醜陋就是,在無權、無勢、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權、有勢、缺德的人身上找優點。」

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習慣迴避自己的缺點,下意識地從別人身上挑毛病。

古語有云:「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凡事挑剔別人,從不懷疑自己,恰恰就是一個人最愚蠢的表現。

1

莫言在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回他出門溜達,恰好發現路邊有人賣桃:「新品種桃,不甜不要錢……」

莫言湊近去看,賣桃的認出了他,就打招呼說:「你怎麼也來買桃?你不是認識市委書記嗎?讓他送你一車不就行了?」

莫言一聽這話,有點詫異:「我又不是官,人家為啥送我桃子?」

賣桃的好像想起了什麼,繼續說:「哦哦,你是當兵的!」

莫言更是一頭霧水,出聲反駁:「我不是當兵的。」

但賣桃的好像沒聽見,自顧自地數落起莫言來:「你們這些當兵的,我們白養你了!你到底怎麼搞的?連個釣魚島都看不住……」

莫言越聽越不對,心想我一個寫字的,還要替你去看島。

本想再做解釋,但一看賣桃的根本不在意,只好打住他的話:「算了算了,給我稱五斤桃子,可別短斤少兩。」

賣桃的一聽生意來了,終於轉了話頭,笑眯眯地回復莫言:「看你說的,鄉里鄉親的,怎麼會缺斤少兩!看好了,五斤高高的!」

買完桃後,莫言往家走去。他一路上感受著桃子的重量,總覺得這五斤太輕。

果然,到家一稱,五斤的桃子短了兩斤。

他拿起桃子一嘗,結果說好包甜的桃子,又酸又澀。

克雷洛夫曾說:「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別人的錯。」

有些人就跟這賣桃的一樣,自己心胸狹隘,還愛處處挑刺。

生活中遇到坎坷挫折,就倒打一耙責怪別人;

工作的任務沒有完成,就抱怨同事能力不足;

甚至和朋友鬧了矛盾,都會口不擇言詆毀對方。

就像選擇性眼盲的病人,永遠只看到別人的瑕疵,卻完全忽略自己的不足。

越是無能的人,說起別人越是振振有詞。

可一旦生活的視角轉到自己身上,卻從來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

然而,伸出一根手指指別人,別忘了其餘的手指在指向自己。

對他人理直氣壯的指責,只會暴露自己的無知,讓自己越來越狹隘。

2

弘一大師在《格言別錄》中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面對無謂的挑剔與苛責,習慣性辯駁是人的本能。

但真正成熟的人,是明明有回擊的實力,卻仍然選擇了放下與寬容。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講述了自己和表妹的故事。

表妹名叫覃桂英,因為腳長六指的緣故,從不敢在別人面前脫下鞋子。

三年級時班裡組織下水插秧,女教師強迫表妹脫鞋,結果意外暴露了她的秘密。

事後雖然女教師道了歉,並賠上大半年工資替表妹找醫生做手術,但表妹依舊懷恨在心。

後來表妹當上了小幹部,她帶頭羞辱女教師,還慫恿村中無賴毆打她。

女教師不堪重辱,不久後便跳井自殺了。

經歷了這件事,表妹出了名,十里八村的人更是對她望而生畏。

多年後,莫言得了諾獎,許久未聯繫的表妹,突然就發來消息。

她說要幫莫言賣書,承諾一年能賺一個億。

但莫言深知表妹的為人,並不準備理睬,而表妹遲遲等不到回復,終於露出了真面目。

她直言自己掌握了莫言的兩條謠言,要莫言給自己四萬塊,否則就把謠言上傳網絡,讓莫言身敗名裂。

莫言看著表妹發來的謠言,心中頓感無奈和氣憤。

他快速編輯了一條信息:「表妹,我也賣你兩條謠言吧。第一條:你在結婚之前,有人看到你去衛生院做過兩次人工流產;第二條……」

本想寫點更過分的,但點擊發送時,莫言猶豫了。

想到過往種種,莫言心中一陣感慨,他漸漸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最後逐字逐句地刪掉了那條信息,只回復了五個字:「謝謝,我不買。」

面對表妹的無理取鬧,莫言沒有以牙還牙,而是選擇了寬恕。

道德經》中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與人為善是美德,但與惡人為善卻需要更大的格局。

生命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刁難,也會被他人莫名地挑剔。

若處處計較,執著於眼前,只會讓自己落入糾纏的旋渦,久久無法自拔。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體察他人的難處,諒解他人的過失。

用包容的胸襟處世待人,用善良的品格化解矛盾。

少一點計較,便少一點衝突;多一些包容,便會多一些美好。

3

老話常說:「觀人觀己,以人正己。」

聰明的人在遇到爭執時,如同照一面鏡子,往往能從他人的過錯中,反觀到自己的不足。

多年以前,松下電器面臨著一次巨大的銷售危機。

當時,整個行業經濟下跌,很多銷售商損失慘重,甚至到了瀕臨破產的境地。

為了尋求解決之道,銷售商和松下企業決定開一場討論會。

在會上,傲慢的松下覺得自己沒有責任,便一口咬定是對方的錯。

銷售商當然不樂意,隨即與松下展開辯論,現場氣氛一度陷入冰點。

看著大家亂作一團,每個人都面目猙獰的樣子,松下幸之助突然醒悟過來:

如果只是互相指責,並不會使事情好轉,在沒有找到解決辦法之前,誰都是過錯方。

意識到問題後,松下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態度,態度溫和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

代理商也不好意思再爭下去,於是雙方握手言和,最後共同化解了這場危機。

亦舒說:

每個人說另外一個人,道理總是一籮筐一籮筐,丈八的燈,照見別人,照不見自己。

批評別人總是很容易,一張嘴一伸手就能完成。

但難的是眼睛向內看,反省自己。

只有遇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從每一次爭執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和提升自己。

1985年,莫言帶著小說《紅高粱》轟動了整個文壇。

讀者對這本書評價極高,甚至稱它為當年文壇最大的收穫。

而莫言,也從籍籍無名的小作家,變成了文壇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榮譽撲面而來,莫言也開始浮躁。

他寫小說時越來越喜歡炫技,遣詞造句也變得晦澀難懂。

很多評論家礙於他的地位,不敢多說什麼。

但這時,身為好友的朱向前看不下去,直接寫了一篇8000字的長文批評莫言。

文章一經發出,就在評論界引發熱議,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起鬨。

面對如此形勢,莫言始終一言不發。

後來在一次研討會上,兩人偶然相遇了。

莫言向朱的位置走去,眾人以為他肯定要和對方爭個對錯。

但莫言一開口,說的卻是:

你的那篇文章我看過了,寫得挺好,當然也是對我有啟發有教益的。以後,你還要多批評。

沒想到莫言不僅不生氣,反而認真聽取了對方的建議。

果然,從那之後,莫言的文字逐漸變得樸實無華,更容易被人理解了。

中國有句古話:君子常過,小人無錯。

小人面對自己的錯誤,或者視而不見,或者一味遮掩;

而君子行事坦蕩,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於錯誤中得教訓,化不足為優勢。

老話常說:「責人者自困,自察者自渡。」

困於挑剔,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淺薄;善於自省,才能時刻保持內心的清淨。

遇事不推責,多反省,是對他人的慈悲,更是自己的一份修養。

義大利有位名畫家,對人物肖像畫頗有研究。

但奇怪的是,他畫作中的很多人物都只有一隻眼睛。

有人好奇詢問,畫家解釋道:「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雙眼都習慣看向外界,卻很少自檢。所以要用一隻眼睛看世界,留另一隻眼來審視自己。」

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個只能看到別人缺點的人,猶如坐井觀天的青蛙,只能終生被困於無知的牢籠。

而真正厲害的人,遇事懂得反觀自省,向內歸因。

於他人的錯誤中,強大自身;於不同的境遇中,破局重生。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每晚一卷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4/19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