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香港從勢弱言輕到虛作無聲 1997年就已經註定

—香港,從勢弱言輕到虛作無聲

作者:
很多人認為香港是在極短時間內變成這樣的,2020年的《國安法》則是最大的原因,一切都非常「突兀」。這雖不能說是錯誤,但我還是要強調早在1997年,香港就已經註定要變成這樣。

蘋果日報香港)停刊以來,《立場新聞》停止營運就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尤其是在支聯會、教協接二連三遭到點名,繼而解散之後,早已遭批「黃媒」乃至「亂港」的《立場新聞》就已經註定逃不過這一劫,問題無非是到底在什麼時候罷了。

12月29日一早,《立場新聞》在首頁登載了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以及副行政總監鍾劍華的專訪《守住獨立民調最後淨土》,我想,《立場新聞》的存在本身大抵也有類似意義——守住獨立媒體最後淨土。鍾劍華在專訪中的一句話現在看來格外可悲:「唔想被恐怖支配人生。」是啊,這些不願被恐怖所支配的人如今大多被另外安排了去處——你不想被恐怖支配,那就只好讓你親自嘗嘗恐怖的味道!香港在十年前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尚且還能安然處於全球中上游,雖排名屢有波動乃至下降趨勢,但是直至2018年,香港的排名也仍然身處世界前半。然而短短數年,這變化卻是如此之劇烈,甚至讓人感到錯愕,鍾劍華也在專訪中哀嘆:「好可惜就系五十幾年前嘅野蠻,今日用另一種形式繼續出現。」但我認為,劇烈變化「出現」的背後是「註定」——即「虛作無聲」是唯一的結局。

造成如今局面的種子確實是早已埋下了。2019年香港有一首改編自《Speechless》的歌曲《虛作無聲》相當流行,其中有一句歌詞「我勢弱言輕,決不虛作無聲」極受歡迎,在街頭抗爭人士中更是人人皆知。但當時也有建制派人士譏諷,質疑抗爭人士哪裡算得上「勢弱言輕」,他們認為香港的泛民主派在人數上一直都是多數,建制派反而才是真正的「勢弱言輕」。然而這些建制人士顯然忽視了「房間裡的大象」——也就是香港本地建制派背後的「老大哥」。考慮到這點,「勢弱言輕」非但不是虛指,反而可以說再貼切不過。

大陸大部分憲法學教材在教授「特別行政區」概念的時候都會強調一點,那就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來自「中央授權」,「中央」(具體到法律概念上,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特別行政區自治權的唯一來源,同樣論調也可見各種政府網站。很多人長久以來都忽視這一強調,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法律程序。但在我看來,這其實已經為「五十年」承諾的破壞埋下了種子——特別是「五十年」的承諾並沒有具體的範疇。也就是說,他們在宣稱特別行政區自治權來源的時候,就已經將《中英聯合聲明》視為了「歷史文件」,只不過沒有明說罷了。不錯,泛民主派在香港確實具有人口優勢,但是同「中央」這龐然大物比起來,他們難道不是「勢弱言輕」嘛?他們的抵抗堪稱是大衛和歌利亞的戰鬥,只不過大衛不再有如此的好運。種子早已在「特別行政區」形成的時候種下,在香港此前二十餘年的歷程中生根發芽,而今結出了果實——也就是徹底的沉默。

「中央」的力量是何其龐大!我們不妨再看看香港本地吧。《蘋果日報》倒下了,《立場新聞》倒下了,泛民主派的媒體還剩下誰?不如說即使他們尚在,又能如何?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星島日報、信報……哪一個不是建制喉舌?再看香港01,有多少曾經以為這是親泛民的媒體,直到見到2019年區議會選舉那份「不支持候選人名單」?他們不知不覺中營造了如此「五光十色」的光景(他們如此形容此次立法會選舉,我想這詞就像北韓最高人民會議的幾個衛星黨一樣頗具諷刺性),而泛民主派卻是如此的勢單力薄!

很多人認為香港是在極短時間內變成這樣的,2020年的《國安法》則是最大的原因,一切都非常「突兀」。這雖不能說是錯誤,但我還是要強調早在1997年,香港就已經註定要變成這樣。畢竟還是那個問題——早在特別行政區這個概念正式出現的時候,它的一切權利就來自「中央」,但你覺得「中央」是想要泛民「虛作無聲」呢,還是大聲吶喊呢?

答案不言而喻。「中央」只有一個,他們不會僅僅因為隔了一條深圳河就精神分裂,想要不同的結果。既然如此,河的此岸和彼岸也註定是要一致的,只是仍然是時間問題而已。泛民主派相較「中央」自一開始就「勢弱言輕」,也註定要「虛作無聲」——我們都知道,河的那一邊是不存在什麼「泛民主派」的,為何這邊就能安然存在呢?因此,泛民的失敗從來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誤,只是他們的能力與「中央」確實沒有可比性罷了。

至此我們可以宣告,香港的義人失敗了,他們有的被恐怖支配,有的則切身體會了恐怖本身,但無論哪一個,結果都是一樣的「虛作無聲」。但他們給了世界一個鮮血淋漓的教訓——許多問題的原因究竟在誰,又有哪些對象是信不得的。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30/168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