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近焦遠焦看不完 中國離世界第一還有多遠?

— 中國離世界第一還有多遠?

作者:
看看那些一天工作10小時,一周工作6天的打工仔打工妹,看看進城務工人員孩子不能上學自已無法就醫,看看許多農村家徒四壁的貧窮狀況,再看看我們的教育和醫療狀況。如果這些民生問題社會問題都不能解決,成為世界第一又有什麼意義呢?

引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自今年3月以來,停止了時評寫作,也算是歇了這份持續20年的非職業工作。年末到了,談談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話題,請網友批評。

去年的12月10日,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針對亞太15個國家和地區截止至2035年的經濟增長情況進行預測。最終預測的數據顯示,中國GDP超越美國可能會比預期的時間更早。

該研究中心基於新冠疫情的兩種設想發展前景推算出國家和地區經濟規模。第一種設想是疫情在未來4到5年結束,第二種設想是在第一種設想基礎上,疫情還將延後4到5年才能結束。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種設想下,中國超越美國的時間是2029年,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中國2028年就會超越美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8年曾發布預測報告,表示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也表示,在2030年後中國GDP將趕超美國。

2019年9月25日在韓國首爾舉辦的第20屆世界知識論壇上,林毅夫說:20年後中國經濟必將超過美國,豪氣的林毅夫為此要和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弗格森打一場賭,賭金200萬美元,「因為我相信我說的話」。弗格森認為林毅夫的預言不會實現,但窮乏的弗格森坦言,「我敢打賭,但賭不起200萬美元!我們各讓一步吧,賭20萬元人民幣如何」。

林毅夫是當今中國最特殊的御用學者,他的觀點幾乎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並且深得廟堂之上的信任和讚許。這位三十多年前隻身抱著兩個籃球從金門下海偷渡到廈門的台灣軍官,萬萬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精彩的人生,並且在大陸贏來經久不息的掌聲!儘管他從此再也未能踏足台灣,但大陸乃至國際社會給了他更多的榮譽更廣闊的舞台!

弗格森是國際政治和金融領域的著名學者,也是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高級研究員,2004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弗格森認為中國要超過美國相當困難,因為人口結構的原因,中國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不僅對明年、也對未來10年做出了預測。短期來看中國占優,長遠來看美國會占優。」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高速增長,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更是突飛猛進,世界為之驚嘆!中國僅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工業化國家歷經百年的繁榮之路。

從經濟總量來看,1978年中國的GDP總量為3645億元,大約是1495.14億美元;人均GDP只有381元人民幣!雖說GDP總量排名世界第9位,但是人均生活水平處於世界末端!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1978年,中美發表建交公報時,中國還非常貧窮。按照世界銀行的指標,當年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1978年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平均人均GDP是490美元,當時中國的人均GDP連世界上最貧窮非洲國家的1/3都沒有達到。

1978年,美國的GDP達到了2.35萬億美元,占據世界27%的份額!排在後邊的依次是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1978年,中國對外貿易只有206億美元,對美貿易只有9.9億美元,外匯存底僅有1.67億美元。日本GDP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直到2010年被中國超過,2010年日本GDP為5.39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為5.75萬億美元,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改革開放以來,以出口為導向帶動的中國經濟發展與繁榮,無不注入了太多的美國元素。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美國的支持,過去40年來的經濟繁榮和世界工廠根本無從談起。特別是2001年中國在美國支持下加入世貿組織(WTO),對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發揮了關鍵作用。

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從1985年對中國出現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開始,到2018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4192億美元,創歷史紀錄,占當年整個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70%。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為中國貿易逆差支付了1000多美元,而在中美密切交往的30多年間,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累計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5萬億美元。

加入WTO之前的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只有0.51萬億美元,2018年這一數字超過5萬億美元!2001年,中國GDP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僅為0.53%,2018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了1/3!1978年到1984年,中美貿易基本平衡,中國從美國進口多出口少。從1985年開始,中國對美出口增加,當年獲得6000萬美元順差。此後貿易順差一路飆升,2018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4192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1985年只占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0.3%到後來變成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60%以上。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毫無疑問成為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贏家,而輸家則是昔日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離世界第一還有多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可以分析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的數據,再做出一些思考,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前不久跟幾個經濟學者教授見面,聊到經濟話題,有教授並不在意什麼世界第一,說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和國際地位只相當於1913年,而看上去衰落的清朝185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英法日的總和,但人均經濟總量只是世界的1/4,到了1950年,中國的人均經濟總量只是世界的1/20,現在雖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其人均經濟總量只不過是1850年的水平。

我們先看看GDP增長速度,胡溫時期連續10年10%以上的增長勢頭並沒有得以延續,2013年我國GDP增速7.7%,2014年為7.49%,2015年為6.9%,創25年新低!2016年中國GDP增速為6.7%,2017年為6.9%(這是7年以來中國經濟首次提速)。2018年中國GDP增速是6.6%,2019年是6%,2020年是2.3%。按智庫測算和經濟學家預估,中國經濟如果持續保持8%以上的增長,中國可以在20年內超過美國,如果低於這個增速,就需要另外計算了。實際上,現在官方給出的GDP增速離8%越來越遠。

近期樓繼偉(前財政部長)也站出來說統計數據水分太多,前後矛盾,導致決策誤判。樓繼偉的表述很含蓄,但中國統計數據弄虛作假取悅廟堂的問題一直很嚴重,向松祚作過一次研究,認為2018年中國GDP增速只有1.67%,而原國家統計局局長邱小華的研究團隊給出的是1.5%,懸殊實在大。

這幾年,官方針對經濟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新常態、側供給、雙循環、六保六穩等等,力求讓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卻忽視了世界經濟總需求增長極為緩慢的嚴峻現實。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生產能力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但美歐等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的總體需求處於基本飽和狀態,這就意味著未來的出口不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瘋狂增長。

這兩年疫情持續蔓延,給中國出口注入了強心劑,使得一些人洋洋得意,以為中國還可以延續過去的紅紅火火。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外貿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也越過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特別是今年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去年全年的32.16萬億元。按金額來說,外貿出口19.58萬億元,同比增長21.8%,貿易順差3.77萬億元,增加20.1%,按美元計算增加30%以上。

但疫情總會結束,靠疫情贏得的紅利不會長久,隨著地緣政治格局的改變和外部勢力的覺醒,中國對外貿易很快會出現停滯甚至是負成長,長期高額的貿易順差讓世界經濟失去平衡,不可能持續下去,一旦產業鏈轉移中國製造就會進入一種自嗨模式,創匯機器就會停止高速運轉,經濟格局就會陷入半癱瘓狀態。

2021年,中國企業經營之艱難,除了政策起伏變化,還顯露在原材料成本與銷售價格的剪刀差數據中。11月,中國出口單月同比增速仍然有22%,但海運費猛漲攤薄了企業利潤,而且出口未來的形勢充滿變數。國內投資與消費增長乏力。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無一例外都在下行。

11月,固定資產投資單月同比下滑-2.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3.9%。房地產市場變局尤為突出。1月至10月,43隻房地產企業信用債違約,是去年違約數量的2.5倍。房價出現下跌。11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繼續降溫,59個城市的新房價格環比下跌,數量創2015年來的新高,價格跌幅繼續擴大。

長期以來,投資對GDP的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過去10年,投資處於一路下行狀態,更何況許多投資都是無序的沒有收益的,也就是說為GDP而投資。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140億元,比上年增長23.8%。2011年為301,933億元,比上年增長23.8%。2012年為374,676億元,比上年增長20.3%。2013年為436,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6%。2014年為502,0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7%。2015年為551,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2016年為596,501億元,比上年增長8.1%。2017年為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2018年為635,636億元,比上年增長5.9%。2019年為55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2020年為518,907億元,比上年增長2.9%。2021年1—11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4,082億元,同比增長5.2%。

不知道統計局的增長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即使按官方數據比較,2018年投資達到頂峰後就出現了大幅下降,而且這些年沒有回到2015年的水平。世界上並非只有中國在政府主導的投資上毫無節制,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50和60年代的蘇聯、60和70年代的巴西、80年代的日本,都曾出現過靠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奇蹟,但最終這些國家都陷入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之中。

我們知道房地產一直以來是投資的大戶,到2020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達到17.3萬億,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高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後也難以超越。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扯麵廣,在國民經濟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地方財政收入中、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都占有相當高的份額。

2020年GDP構成中,房地產直接產生的GDP達到了74,553億元,占全部GDP的比重達到7.33%。如果加上建築業,這個比重達到14.6%,僅次於製造業。

房地產還帶動作用了冶金、建材、裝修、家具、家電等行業,中國房地產從業人員包括建築行業大約7,000萬人,這7,000萬人還有配偶、孩子要養活,父母要贍養,總人口大約2.5到3億人。全國財政收入40%以上來自賣地收入和房地產稅收,也就是說吃財政飯的5,000萬人,近一半靠房地產吃飯。

這就意味著,一旦房地產不景氣,土地賣不出去,政府財力將難以為繼,經濟必然遭受重創。

但房地產繼續高歌猛進又失去了動力,中國房地產存量資產按任澤平的說法高達62.6萬億美元,高於美國的33.6萬億美元、日本的10.8萬億美元、英法德三國合計的31.5萬億美元。從住房市值與GDP的比例看,2020年中國為414%,高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分別的148%、233%、271%、339%、354%。

有些人所津津樂道的「中國模式」,其實就是中國奇特的房地產財富增長模式和房地產開發銷售模式。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完全照搬彈丸之地的香港經驗,把財政收入跟土地出讓牢牢捆綁在一起,導致房價在20年間輪番上漲。如果按照人均收入來算,幾乎沒有多少人買得起房了,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甚至堅不可摧,是因為有銀行托底,房地產泡沫破滅,首先遭殃的是銀行,然後是政府,因而房地產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涉及到政治穩定的問題。

經濟學家樊綱的「六個錢包論」很形象概括了年輕人向各自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湊錢購房的現實。房子消耗了一個家族幾代人幾十年的財富積累,甚至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血汗,許多人為了一套房子,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大山,成為終身意義上的「房奴」。

知乎上曾有一個帖子叫年輕人首次怎麼買房?排在第一位的回答很扎心:「我所在的深圳,有萬千在這裡奮鬥的青年在買房面前低下了頭,心慌失措。」高房價不僅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一位西方教授考察中國後感嘆說中國年輕人活得太累,人生只有兩個字:房子。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成功和拼搏的最大壓力與最大動力或許都是這兩個字!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依靠土地財政促成的房地產盛宴,支撐起經濟的長遠發展。當實體經濟凋敝,外資企業紛紛逃離,這片土地最終只會增加更多的失業人口在饑寒交迫和絕望中掙扎。危機的發生,可能像灰犀牛一樣,突然迅速撲到你的面前,當你察覺的時候,或許一切都晚了。

恆大等頭部房企的爆雷,實際上對房地產敲響了喪鐘,也是對西方金融資本家的一個教訓!據中國城市聯盟的統計,今年以來,有三分之一的房企爆雷,三分之一的房企處於爆雷邊緣,還有三分之一戰戰兢兢!克而瑞公布的2021年11月百強房企銷售額數據顯示,10強、50強、100強11月單月的銷售額分別為2897億元、7022億元、845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8.46%、-37.84%、-37.63%。

在銷售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開發商在土地市場的表現愈發謹慎。數據寶追蹤的房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單月,房企僅拿了11塊地,拿地金額僅100億元出頭,環比下降近84%,同比下降近89%。面對市場急驟變化,各級政府都很慌亂,救市政策肯定會接踵而來,至於效果如何,有待觀察,但不容樂觀。

因為房地產債務問題是政府無法逾越的一個大坎。現在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個人債務,而是龐大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債務危機如同巨大的石頭懸在空中,隨時有可能砸下來,怎麼辦?除了發行永續債,還有什麼絕招呢?許多經濟大咖越來越好奇,大規模債務即將到期,這些債務不僅僅是巨額的人民幣債務,還有數目不清的美元債務,誰能駕著七彩祥雲來力挽狂瀾化解壓頂的債務危機呢?

國際貨幣基金第一副總裁李普頓(David Lipton)多次發出警告,世界第二經濟體需要火速處理債務危機,以避免巨大的債務泡沫形成。麥肯錫計算,世界第二經濟體必須使總債務提高到GDP的79%。即使如此,這場金融危機仍然會給世界第二經濟體帶來災難,經濟增長几乎消失,家庭和企業推遲消費,經濟停滯將成為常態。

由於世界第二經濟體債務門類繁多,數據更不透明,債務實際上已經處於失控狀態,地方財政面臨極大風險。目前世界第二經濟體並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標準來統計各種債務,各地融資平台越來越多樣化、隱蔽化,很多資金的來源和數量根本無從知曉,負債規模難以統計。正因為這部分藏在黑箱裡的隱性債務是個未知數,更加劇了財經界對世界第二經濟體債務危機的擔憂。

更為嚴峻的現實是,目前披露的債務只是冰山一角,世界第二經濟體總負債和地方政府債務已經到了無人敢提及的地步!前中金國際董事長朱雲來曾透露,中國2017年底債務已達600萬億人民幣,按朱雲來的說法,債務規模2018年會達到720萬億2019年或達到860萬億人民幣。如果按6%的年利率,債務利息高達40萬億或50萬億以上,侵蝕一半以上的GDP。

再看看外債,中國外債分政府部門、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非金融企業4個部分。中央銀行外債比例一直不大,這些年政府開始大量發行外債,政府對外負債從全部外債的6.4%增加到16%,絕大部分是長期債務;商業銀行外債餘額從2014年的9,166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2,552億美元,非金融企業外債餘額從2014年的7,073億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9,630億美元,銀行和非金融企業公開的短期外債數據是15,000多億美元。

而我們津津樂道的外匯存底是多少呢?。最新公布的外匯存底是32,176億美元,今年6月底的外匯存底是32,140億美元,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口徑公開的最新外債數據有26,798億美元,也就是說,截止到今年6月底,外匯淨儲備只有5,342億美元,比2014年減少了75%!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投資頭寸表》今年6月底的數據,外國在華直接投資餘額已經達到33,650億美元,超過外匯總儲備餘額。這在邏輯上意味著,如果所有外商全部撤資,中國准許外商資產變現全部換成外匯拿走,外匯存底將變成零!

表面上看,中國每年都保持一定規模的貿易順差,且積累了龐大的外匯存底,但實際上,由於影子金融和地下錢莊的存在,外匯流失或轉移成為常態。再加上中國要從境外購買原油、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又要消耗大量外匯,中國的外匯存底依然很脆弱,根本無法應對一場金融危機。

中國這些年經濟高速增長,與貨幣持續增發超發也有很大的關係,只要經濟一下滑,政府就開動機器大印鈔票,就開始降息降准,就開始寬鬆,財政與貨幣寬鬆所產生的後遺症是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房地產泡沫。通貨膨脹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政府有著天然的強烈的通貨膨脹衝動,這不僅在金屬貨幣時代表現為偷工減料,劣幣取代良幣,表現在紙幣時代,就是非常輕易地啟動印鈔機,實行所謂的量化寬鬆。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多次坦承,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GDP的高增長都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來推動的,這意味著沒有貨幣持續超發,中國經濟數據不可能如此光鮮亮麗。中國對貨幣超髮帶來的繁榮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每次應對經濟減速,祭出的法寶都是貨幣刺激政策。1980年,中國貨幣發行總量(M2)1,842億人民幣。而到了2020年,GDP101萬億人民幣,貨幣發行總量高達218.7萬億人民幣。截止2021年9月,中國貨幣發行總量高達234萬億元!

再看看消費,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9,119億元,下降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862億元,下降3.2%。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352,453億元,下降2.3%;餐飲收入額39,527億元,下降16.6%。

消費的「報復性反彈」遲遲沒有出現。今年「雙11」,淘寶罕見地停止了分時成交數據的公布。現在統計數據中,數字消費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不是因為消費好了,而是投資減少了。今年消費復甦的進展嚴重受挫,根子上看,是居民收入沒有實質性增加。儘管從上世紀末就有中央文件強調要在一次分配中大幅提高工資比重,但直到今天,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下降。

曹德旺早就指出:中國消費市場遠沒有預期的那麼強勁,中國14億人,至少12億人沒有實際消費能力。中國100萬億的GDP中只有40%來自消費,許多人買房子買汽車後都背上了巨額債務。這就是李克強總理所說的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左右,內循環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消費疲軟乏力,14億多中國人的購買力遠遠不如3億多美囯人,風光的富人如今不再風光,中產階層同樣壓力山大。

當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即將跨入所謂高收入國家隊伍時,才發現人均收入依然徘徊在開發中國家之列,而且至少還有一半人處於貧窮狀態。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0,37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5,204元。

前不久官方新聞說中國出現了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今天無論是傳統的製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抑或是傳統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增就業機會尚無法有效彌合傳統行業減少或喪失造成的就業崗位空缺,導致就業同比下降,失業現象增多,返鄉勞動力明顯增加。

在「2021中國經濟新氣象」的熱議話題中,一些網民的評論說,「今年很多行業直接原地失業」「我們公司裁員有點多」「做夢都在找兼職努力掙錢還房貸」「有多少店面關門,有多少年輕人越來越活不起,不敢結婚、不敢生娃、不想生娃」「在努力,很辛苦」……

經濟學家高善文曾經在一個公開場合不討喜地慨嘆:「我老了,也財務自由了,靜觀其變。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可憐,如果這次國家走錯了路,這輩子就只能洗洗睡了」。是啊,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命運,成長於開元天寶年間的人,以為盛世是常態,誰又能想到,他們大多數人會很快死於隨後的安史之亂。

美國在19世紀後期已經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第一製造科技工業大國,美國真正引領世界是二戰之後國際秩序的建立,也就是說,從美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到引領和主導世界秩序,美國人等待了半個多世紀,當然還有兩次世界大戰給美國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美國的精英們有戰略思維。

美國贏得兩次世界大戰,贏得和前蘇聯的冷戰,不是靠高大上的語言來吹牛,而是靠真正的科技軍事經濟實力,背後則是制度尤其是憲法法治的巨大優勢。美國文化教育價值觀的優勢更不是吹牛吹出來的。

平心而論,中國今天在許多方面和美國的差距,絕不像一些所謂學者和輿論吹噓的那樣,已經沒有差距甚至超過美國了。從1978年到20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9%以上。這樣的好日子以後肯定不會再有。一些親華的國際組織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與美國的經濟增長一致。一些中立的財經預測顯示:2021年和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超過中國,這種狀況在10年前根本無法想像。還有預測數據顯示,中國未來20年內經濟增長率不到4%,真實的增長率恐怕更低。中國要實現趕超美國,經濟增速不保持林毅夫的樂觀指數,就不要做夢了。

向松柞在一個論壇上說:美國今天對中國政策的強烈反彈,與輿論學界包括一些官員煽風忽悠起來的高亢民族主義情緒不能說沒有關係,中國最佳政策依然是與美國和平相處,相互學習借鑑,恐怕中國從美國學習的地方還要更多一些。靠吹牛皮,打嘴仗,靠氣勢如虹的口號來渲染反而適得其反。

向松柞提醒國人:今天很多或大部分精英仍然忙於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讀書,這就說明一切問題,他建議學者專家們離開北上廣幾個特大城市,到農村去看看,離開北京城中心,去六環外看看,看看那些一天工作10小時,一周工作6天的打工仔打工妹,看看進城務工人員孩子不能上學自已無法就醫,看看許多農村家徒四壁的貧窮狀況,再看看我們的教育和醫療狀況。如果這些民生問題社會問題都不能解決,成為世界第一又有什麼意義呢?此處借用孫文的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30/168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