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王赫:中共的鐵礦石困局為何難解?

作者:
在廢鋼資源作為中國電爐鋼發展的最大瓶頸之外,電價也是中國電爐鋼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中國電爐工藝裝備水平也需較大提升。

 

2021年鐵礦石市場上演過山車行情。進口鐵礦石5月一度攀上每噸233美元的歷史高點,近期又在每噸90美元左右波動。而鐵礦石的進口量,僅次於原油,是中共第二大進口大宗商品(例如,2021年1-10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93,348.4萬噸),自2003年以來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15年以來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在80%以上。進口鐵礦石的價格震盪,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相當嚴重。這種困境已持續了十多年,中共卻化解乏力。為什麼呢?本文說四條。

第一,鋼鐵產能壓減難

2016年中共提出鋼鐵去產能的「路線圖」與「時間表」,5年來聲稱已壓縮了1.7億噸鋼鐵產能(其中包括「地條鋼」1.4億噸)。雖然中共各部門、地方一再高喊「堅決壓減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但,頗為諷刺的是,2020年中國的粗鋼產量還是創下了10.59億噸的歷史最高紀錄;2021年上半年,中國粗鋼產量就已達到5.6億噸,同比增長了11.8%。

再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看。雖然,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尾聲,中國鋼鐵產量在「十四五」期間達到頂峰後產量將會下降,但從國外工業化城市化經驗以及中國實際情況分析,中國鋼鐵產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可能維持在頂部區間波動,而非立即進入下降通道。有論者表示,屆時每年粗鋼產量將以10億噸為軸心,上下呈區間波動。

因此,無論是從鋼鐵產業的利益剛性還是從中國經濟基本面講,壓減產能已難推進。12月29日,中共工信部表示,「十四五」期間繼續鞏固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果,嚴禁新增產能,健全長效機制。這就暗示壓減產能政策原地踏步了。

第二,國內鐵礦開發擴大難

雖然鋼鐵產能不能再大幅度壓減,但如果擴大國內鐵礦開發、加強廢鋼回收利用、加快海外權益礦開發,也可以大量減少鐵礦石進口。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等稱,如此三管齊下,據測算,與中國2020年進口11.7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80%以上相比,「十四五」末鐵礦石進口量將減少4億噸左右,對外依存度也將大幅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進口鐵礦石價格將回歸到80美元/噸左右波動。然而,具體分析這三大措施,發現困難重重。

先說第一條。中國700多億噸鐵礦資源占全球儲量的12.3%,居世界第四位,但富礦資源少,礦石含鐵品位平均只有34.3%,貧礦石占全部礦石資源儲量98.8%,須經過選礦富集後才能使用(這一過程成本很高)。這個先天因素,是很難突破的。2014年3月,中共啟動首個《中國鐵礦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出未來10年內,使國產礦比例達到50%以上,結束原料供給高度依賴進口的歷史。現在看來,這就是一個笑話。過去10年,我國鐵精礦平均年產量僅約2.8億噸。

11月的2021(第十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稱,「十四五」期間,要加快25個鐵礦資源基地建設和28個國家規劃礦區勘查開發,構建以大中型礦山為主體的供應格局,新增一批優質產能,鐵礦石年供應量穩定在3億噸左右(品位62%)。可見,當局對擴大國內鐵礦開發也不甚樂觀。

而且,當前中國經濟走勢衰弱,採礦業投資強度仍處於歷史低位,由於政策約束和許可手續複雜,造成新建大型礦山項目建設緩慢,而且投資接續工程、礦山技改項目的進展不理想。中共一再釋放「繼續加大對國內鐵礦開發支持力度」的政策信號,可就是不落地。

第三,廢鋼回收利用加強難

廢鋼是目前唯一可以逐步代替鐵礦石的鋼鐵生產優質原料。煉鋼從工序角度,可分為長流程和短流程兩種。長流程一般指轉爐煉鋼,原料以鐵礦石為主,廢鋼為輔:短流程一般指電爐煉鋼,原料以廢鋼為主,生鐵為輔,廢鋼材料的使用占比可達到80%左右。中國一直以長流程為主,短流程電爐鋼產量占比僅10.4%(2020年),與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美國近70%、中國以外其他地區50%左右相比,差距明顯。

但現階段中國廢鋼供應遠未達到充沛的程度,加之轉爐鋼產量巨大,也要消耗大量廢鋼,因而對電爐煉鋼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制約。例如,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鋼鐵積蓄量達114億噸,廢鋼供應量約2.6億噸;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廢鋼消費量達2.3億噸。因此,2021年7月7日,中共對外公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也只提出到2025年,中國廢鋼利用量要達到3.2億噸。

在廢鋼資源作為中國電爐鋼發展的最大瓶頸之外,電價也是中國電爐鋼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中國電爐工藝裝備水平也需較大提升。

因此,中國電爐鋼比例將只會緩慢提升(官方規劃到2025年提升至15%以上,力爭達到20%),不能指望加強廢鋼回收利用來大幅度降低鐵礦石的進口量。

第四,海外權益礦開發推進難

中國進口鐵礦石占全世界貿易量的70%以上,卻缺乏定價話語權。這主要是因為國際鐵礦石貿易已形成賣方壟斷;同時,權益礦比例過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也是鋼鐵生產大國,2004年以前長期扮演國際鐵礦石貿易最大買家的角色,但日本為什麼沒出現中共這樣的鐵礦石供應鏈問題呢?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通過大量投資、參股澳大利亞、巴西的大礦山,保持一定的價格話語權。當今,日本權益礦占進口礦比例高達60%以上,中國僅8%左右(2020年)。

2020年底中共工信部就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要求:到2025年,打造一至兩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占進口礦比重超過20%。

不過,世界現已探明的優質鐵礦資源幾乎被已開發國家企業瓜分殆盡,留給中國企業的只有勘探程度低、資源條件不佳、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基礎設施落後以及風險大的項目。

且來看個例子。非洲國家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Simandou)被認為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未開發鐵礦。根據韋立國際(Winning Shipping)2019年的報告,西芒杜鐵礦已探明儲量超過了26億噸,潛在儲量可能超過50億噸,鐵礦石平均品位(即含鐵量)在60%以上。2020年6月,由新加坡韋立集團與中企組建的嬴聯盟(SMB-Winning Consortium)正式取得了西芒杜北段兩個礦區的開採權。

但是,西芒杜鐵礦開發隱患巨大、風險重重。首先,政治風險。例如2021年9月6日,幾內亞突發軍事政變,一直親中共的現任總統阿爾法·孔戴(Alpha Conde)被軍方推翻。其次,巨大的投資風險。例如,將鐵礦石運出,需修鐵路和港口,僅修建鐵路一項,就要耗資約230億美元。這些巨額配套建設的成本,最後都要攤入鐵礦石;幾政府所占15%乾股,對企業盈利影響大;幾內亞工會活躍,對企業開發生產有極大的影響等等。再次,競爭風險。一旦西芒杜鐵礦進入開發生產,必將會遭到世界四大礦業巨頭的圍剿。

因此,對中共而言,海外鐵礦石資源開發難度之大,推進絕非易事。

結語

中國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和消費國。中國的鋼鐵產量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是世界鋼鐵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中國鋼鐵產業與世界的矛盾難以化解。

鑑於中國鋼鐵生產的龐大體量,再加上擴大國內鐵礦開發、加強廢鋼回收利用、加快海外權益礦開發等,中期內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來看,五年內中國每年鐵礦石進口量大概將維持在10億噸左右,困局難解。

更重要的是,根據中共官方數據,中國進口鐵礦石60%的原產地都是澳大利亞,而中共又正在對澳實施經濟脅迫,結果是只能打自己的臉。中共想實現鐵礦石進口的多元化,把希望寄托在非洲,並已布局了十多年,但進展實在有限。目前拿下的西芒杜鐵礦,也是風險重重,不僅難以成為懲戒澳大利亞的利器,反而可能成為中共的陷進。

從鐵礦石困局中,人們看到的是中共體制的腐爛、利益集團的強勢,戰略的無能和政策上的無效,以及戰狼外交引發的反效果。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1/169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