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還要為西安狡辯到什麼時候?

關於西安的防疫,以及各種不幸的社會事件,不少人都會從兩個角度辯解。

一個是認為,這屬於突發狀況,或者是「天災」,所以無論發生在哪裡,都會手足無措,不要太苛刻。

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觀點,覺得「當局做得好的要表揚,做得不好的要批評,不能只抓著不好的不放,不能只有批評。」

天災還是人禍,是我們對災難性質最直觀的判斷,但這種判斷唯一的用處,就是用於區分責任到底歸屬於誰,到底是歸因於不可抗力,還是某人某部門的疏忽不作為。

並不是說這樣的判斷沒有意義,只是面對災難,我們更應該該考慮的是風險的管理——怎樣儘可能的做好預防。

即便是「天災」,也有很多可以事先安排的準備,如果面對災害只在乎分類是天災還是人禍,這對後續的預防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就以地震為例,儘管目前人類對於地震還沒有特別準確的預測方法,但不能說我們就坐等天災降臨,到時候如果死傷無數,就感嘆一句「這種地震發生在哪裡都會手足無措」。

相信我們或多或少都參與過防震演習,學習過面對地震怎麼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特殊場所也會在規劃建造時,加強抗震能力。這些都是事前的準備,都可以在災難到來時,讓我們多一些活命的機會,減少一些經濟方面的損失。

疫情迄今為止已有兩年,當地方發現感染病例時,無論是檢測,還是隔離,還是對待主人隔離時獨自在家的寵物,不少地方都有不錯的政策和機制,為什麼就不能總結經驗呢?

或者更寬泛更極致一些,在疫情得以徹底控制之前,任何一個省市縣村,是不是都應該組織學習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如何處置在醫院的病人,如何安排食物供應,如何應對緊急求醫的患者,如何加強健康碼系統的承載能力……

我們國家一向以強動員強組織能力為傲,這樣的組織學習,恐怕不會有太大難度。

如果說武漢疫情還能用「突如其來」,「措手不及」來形容,那武漢之後的每一次,如果依然「手足無措」,那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呢?難道只學到了「全面勝利」嗎?

再來,關於「做得好的要表揚,不好的要批評,不能心理陰暗只看到壞處」這類說法,其實和「突如其來,不要苛責」的說法異曲同工,都是對權力的過度體諒,對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不幸的忽視。

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對同胞,對老百姓的苛責,要遠大於對權力者的苛責。老百姓叫個苦鳴個冤,就要被質疑是不是「給境外勢力遞刀」,是不是「編造故事蹭流量」,而權力者好像做什麼,都能被輕易原諒,都能被輕易表揚。

好要誇讚,不好要批評,我不是不知道明白客觀中肯的重要。但我還是想說,我實在還是沒辦法去讚美什麼,不是我刻薄,也不是權力者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好事,而是權力者作為掌握權力的人,作為擁有我們讓渡出去的權利的人,他的職責就是更好的服務每一個公民,擁有權力的人履行好最基本的職責,就需要表揚嗎?如果是這樣,那對權力者也太過「體貼」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9/169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