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甘願當「 」?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現狀

二戰以後,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的新「火藥桶」,核心問題在於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衝突。1948年以色列復國後,在1948年到1982年間就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五次戰爭。阿以是「世仇」已成為了世人的共識。

▲中東局勢,阿以矛盾是核心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現在的以色列竟然生活著近200萬的阿拉伯人。據2020年的數據統計,作為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以色列920多萬人口中有21%是阿拉伯人,大約190萬人。

▲以色列各派的歷年人口情況

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衝突不可調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大量阿拉伯人生活在以色列呢?

一、猶太人和巴勒斯坦

公元前1020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最早的猶太國家希伯來王國,並在公元前935年分裂成以色列和猶太兩個國家。

▲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版圖

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2世紀,猶太國家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占領,猶太人被羅馬趕出巴勒斯坦,流落到歐洲的各個角落。

▲羅馬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

公元622年,阿拉伯帝國接管了巴勒斯坦。自此,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人的家園之一。

▲阿拉伯帝國擴張

16世紀,奧斯曼帝國將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中東地區占為己有,從7世紀就移居到此地的阿拉伯人從此成為奧斯曼的屬民。

▲16-17世紀的奧斯曼帝國

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提高了巴勒斯坦地區的重要性。同時期,歐洲掀起了反猶太主義浪潮,引起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猶太人開始遷回巴勒斯坦。

▲從倫敦到孟買的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縮短43%的航程

英國為控制運河加強殖民統治,先後出版了《猶太國家》和《世界猶太主義復國綱領》,來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搖旗吶喊。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肢解,原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地區成為英法委任統治地,其中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

在英國「支猶壓阿」政策下,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回巴勒斯坦,美國用國內的幾百萬猶太人來插手巴勒斯坦問題。

▲奧斯曼解體後的英法委任統治,黎巴嫩敘利亞為法國委任,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

各方推動下,在以色列建國前,大約有60萬猶太人回歸巴勒斯坦。二戰期間,美國為了擴張在中東的勢力,竭力贊成在巴勒斯坦無限制移民和建立猶太國家。阿拉伯人利益受損,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升級。

原英法委任統治地區的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都紛紛獲得了獨立。然而,由於棘手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問題,唯獨巴勒斯坦遲遲未能獨立。

此時,英國實力下降,不得以將巴以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1947年,在美國的操作、蘇聯的支持下,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計劃」的決議。

二、以色列建國和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英國在巴勒斯坦委任統治的結束不得遲於1948年8月1日,在委任統治結束後的兩個月內成立阿拉伯國(巴勒斯坦)和猶太國(以色列)。

▲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決議

分治決議實施後,巴勒斯坦一分為二。阿拉伯國僅分得原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2%,不僅不相連,還大多是貧瘠之地。分治後的巴勒斯坦共有阿拉伯人72.2萬,猶太人1萬。

以色列分到了58%的國土面積,所得土地大多位處肥沃多產的沿海地帶。以色列並不是純猶太國家,而是一個融合了兩個民族的國家,共有猶太人49.8萬,阿拉伯人40.7萬人。

儘管雙方人口比例大致相等,但是以色列在建國時就定下了猶太國家的基調,政府官員都是猶太人,所以註定了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的日子並不好過。

▲巴(黃色)以(藍色)分治

巴勒斯坦分治讓阿拉伯國虧大了,所以聯合國剛表決完的第二天,阿拉伯人就和猶太人打起來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

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不僅保住了聯合國分治決議中劃給它的面積,還增加了6700平方公里,從15850平方公里增加到22550平方公里。聯

合國規定的阿拉伯國家未能建立,有96萬巴勒斯坦人或逃離、或被驅逐出家園,淪為難民,流落到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險勝

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從建國時的40多萬人減少到16萬人,他們的絕大多數都是非常貧困而且沒有文化的農業人口,想逃也沒法逃走。

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長期對以色列實行「三不方針」:不承認、不談判、不媾和。第一次中東戰爭成為中東亂局的起點。

從1948年到1982年,中東地區共爆發了五次戰爭。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被削弱了,以色列成為了中東地區的強國,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才宣布獨立。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版圖變化(綠色為巴勒斯坦)

儘管連年戰爭,以色列還是吸引了大批從歐洲和美國回歸的猶太人移民。

到1960年,以色列的猶太人就已經超過了190萬,其中有60%都是新移民。到1995年底,以色列的總人口約為554萬,其中有457萬多是猶太人,100多萬阿拉伯人,其餘的是其他民族。

▲1948—2015年以色列移民(入)人數統計

確保國家的猶太性是以色列的立國基礎和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講,以色列是不願意看到其國內有猶太人之外的其他族群存在的。

再加上以色列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持續交惡、衝突不斷,以色列不得不嚴加防範占全國人口總數近20%的阿拉伯人。因此,以色列採取了嚴格的民族政策來打壓、控制國內的阿拉伯人。

三、被困住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軍事管制和宗教分治。

在軍事管制下,以色列政府有權限制阿拉伯人的自由行動,拘禁或驅逐不過是當局的一句話,指定因軍事因素或其他目的所需要的地區為「禁區」,控制簽發旅行許可證。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發生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1956年-1957年)的克法爾卡森姆屠殺事件,當時有49名阿拉伯人因為違反了他們並不知情的宵禁而被軍隊槍殺。

▲第二次中東戰爭

為了控制阿拉伯人的經濟命脈,以色列政府還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法規剝奪、沒收國內阿拉伯人的土地。據不完全估算,以色列政府以種種藉口奪走了以色列阿拉伯人65~75%的土地,讓本就貧困的阿拉伯人雪上加霜。

為了進一步蠶食土地,同時監控阿拉伯人的政治活動,以色列政府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加利利建立了60個猶太人定居點。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被擠壓,還要被隨時被監視,這種生活簡直和蹲監獄別無二致。

▲以色列在占領區內大規模興建定居點

萬幸的是,這種毫無人道的軍事管制在持續了18年後,終於在1966年被廢除了。然而,壓在阿拉伯人頭上的還有另外一座至今還未移走的大山:宗教分治。

以色列阿拉伯人中有80%以上是遜尼派穆斯林,其餘的是阿拉伯基督徒和德魯茲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分支)。

▲伊斯蘭教派來源及分類

因為以色列國內的遜尼派穆斯林和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人信仰相同,所以以色列對他們嚴防死守,禁止遜尼派穆斯林參加以色列國防軍。

▲以色列國防軍

德魯茲人則獲得了以色列政府的特殊「優待」。在以色列政府處心積慮的布局下,德魯茲人成了猶太人分化瓦解阿拉伯人的「工具人」。

▲以色列德魯茲人

早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德魯茲人就被以色列組織成「少數兵團」來破壞阿拉伯人的團結。其後,以色列政府又通過經濟援助、提高參政率等方式提高德魯茲人在阿拉伯人群中的待遇,來增加國內阿拉伯人內部的矛盾。

可能有人會奇怪,以色列自建國起就明確阿拉伯人享有投票權,為什麼他們不去組建政黨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待遇呢?

▲以色列人口分布情況

這是因為,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有能力的中上層人士都離開了故土,剩下的阿拉伯人大多是農民,根本無法組織起獨立的政治力量,所以他們的投票權只能貢獻給猶太人的政黨。

直到進入80年代後,以色列阿拉伯人才成立了自己的政黨,獨立參加競選活動。直到1984年,以色列國會中才出現了第一個來自純粹的阿拉伯政黨的議員。

▲以色列阿拉伯人在城市中的分布

因此,從以色列建國到1977年,以色列阿拉伯人只能被迫留在國土,成為被擠壓歧視、經濟落後、政治孤立的少數族類,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

四、天助自助者

儘管生存環境非常壓抑,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仍保持著高速增長,從20世紀末的100萬飛速增長到現今的近200萬。以色列阿拉伯人口的增長主要歸功於三方面:

首先,阿拉伯人超強的生育能力,導致以色列阿拉伯人口的增長97%源於自然增長。1965年,以色列阿拉伯女性人均生育8.4個孩子,1985年為4.4個,到2003年是4.1個,遠遠高於同期猶太女性人均生育的3.4個,2.8個和2.7個。

▲以色列人口構成

由於阿拉伯人口的增速遠高於猶太人,以色列中央統計局預測到2025年,以色列阿拉伯人將達到232萬。因此,以色列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提高猶太人的占比。

以色列政府通過人才安置計劃來吸引高科技人才的流入,在20世紀下半葉,該政策吸引了90多萬名來自蘇聯的猶太高科技移民。

進入21世紀後,以色列進一步提高了高科技猶太移民的待遇,結果就是以色列成為世界上科技人員最集中的地方,成為於美國矽谷相媲美的創業和研發高地。每一萬名以色列雇員中,就有140名科學家(美國為85名)。

以色列政府還通過刻意提高阿拉伯社會現代化的方式來降低阿拉伯人口比例,阿拉伯人口出生率才逐漸下降。2015年,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生育率首次持平,人均3.13個孩子。

▲以色列兒童

其次,以色列對非猶太人的移民政策,以色列阿拉伯人口的增長3%來源於移民。儘管以色列非常強調國家的「猶太屬性」,但也並非完全不接受其他人種的移民,只不過移民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政治性。

對於其他人種的移民,以色列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法律規定。在1963-1993年間,僅有百餘名巴勒斯坦人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了以色列公民資格;1993年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後,1994年到2002年間共有13.7萬巴勒斯坦人通過和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的方式移民到以色列。

▲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

以色列出於國家猶太性的考量,在2002年凍結了關於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士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資格的法律條款,隨後又出台了《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

該法案明確規定了通過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每年要限制在200-250之間。

最後,由於以色列不允許占阿拉伯人絕大多數的遜尼派穆斯林參軍,所以大大降低了阿拉伯人的死亡率。

隨著阿拉伯人口的暴增和以色列社會整體民主化進程的推進,阿拉伯公民民族意識增強,在進入80年代後,以色列阿拉伯人終於從無足輕重到能夠在以色列政治舞台上表達自己的主張,建立自己的政黨,參加競選活動。

隨之帶來的是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待遇逐漸提高。比如,阿拉伯兒童擁有和猶太兒童相同的義務教育權;以色列政府設有專門的阿拉伯人事務司,而且各級職位主要由阿拉伯人擔任。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

儘管以色列阿拉伯人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巴勒斯坦人情節,但是也慢慢接受了作為以色列國家少數民族的現實,對國家的認同感逐漸提高。不僅如此,以色列雄厚的實力也讓他們主觀上更願意留在以色列,而不是像上世紀時被迫困在以色列。

根據數據統計,以色列剛建國時國內生產總值只有2億美元,到了1998年時攀升到了900億美元,在半個世紀內翻了450倍!2020年,以色列以人均GDP為4.42萬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26位。

以色列官方曾公開宣稱,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是中東地區最為富裕、享受最多民主權利的阿拉伯人。甚至有阿拉伯學者也承認,與中東地區的大部分阿拉伯人相比,以色列阿拉伯人有著相當高的人均收入、教育水準、自由。

最直觀的事實是,以色列阿拉伯人與中東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相比,有著更長的人均壽命:1999年至2000年,以色列阿拉伯人男性人均壽命為74.6歲;黎巴嫩為71.3歲;沙特阿拉伯為70.3歲;敘利亞、約旦、利比亞和埃及均未達到70歲。這足以說明,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生活品質是遠高於其他中東國家的阿拉伯人的。

▲以色列整體人均壽命排世界第八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環球情報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9/1693725.html